(ps:建议订阅这三章)
面对司马懿的询问,满宠握持细杆,笑道:“寿春乃富庶之地,周围百姓数十万之众。京师至寿春,良田遍野,鸡犬之声,阡陌相属。寿春富庶至此,孙权又怎么不会垂涎欲滴呢?是故孙权若下合肥,则必挥师北取寿春。”
“至于如何引诱孙权北上,臣以为不如效彷石亭之战,周鲂断发书信诈降曹文烈之举。令扬州重臣暗投孙权,以为外援。届时合肥遣三千士卒守备,令吴破之,诱其北上。我大军从安丰、谯郡二地出发,左右绕行包夹孙权大军。”
曹叡沉吟少许,问道:“战事未知,若孙权不中我之策。我大魏丢失合肥,战后又如何可夺回?”
对于曹叡而言,他首要关心的是如果计策失败,大魏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满宠将细杆移到舆图上的合肥新城,说道:“合肥新城远离水道,利我不利敌,吴人善舟,不善步。我国可于战后,遣上将率军南下攻略合肥,若有吴人来援,击其援军,断其粮草。合肥新城又可重新回到我大魏手上。”
顿了顿,满宠察觉到曹叡担忧心理,进一步分析说道:“合肥之地百姓皆无,于我大魏而言,不过是消耗孙权北伐锐气之地。于吴人而言,因远离水道,守之难守,如同鸡肋。我大魏若能舍弃一要塞,得灭吴大军之良机,合肥得失,无伤大雅,况且我大魏取之甚易尔!”
合肥新城建造在旧城西三十里外,交通枢纽作用明显减弱,但是远离河流,对于依赖水军作战的吴军而言,攻城难度大大提升,合肥成为了消耗其锐气的最佳棋子。
今年孙权举兵进攻合肥,在新城下折损了锐气,被八千羊兵吓退,这一例子暗合了满宠所言:新城目前仅作为消耗孙权北伐锐气之地。
满宠的言语其实并不奇怪,由于寿春的经济、军事地位的上升,合肥作用的下降,到现在仅是作为寿春的抵御吴人进攻的桥头堡。
合肥远离中原,大军救援需要在东西二线来回奔走,远不如寿春来得方便,而且寿春本地富裕,容易招募士兵,不像合肥周围空无人烟。
历史上三国后期之时,吴魏的争夺便是集中在寿春这一地段。
诸葛恪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伐,这是东吴对曹魏发动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这次进攻并非为了占领合肥,而是要引诱魏军主力出战。但魏军并不急于救援,而将大军集结于寿春以逸待劳,等待吴军疲惫再出击。但诸葛恪刚愎自用,中了合肥守将的缓兵之计,加上病情的缘故,以至于连合肥都没攻不下便撤军。
同时在诸葛恪死后,东吴军队为支援淮南三叛的叛军或撤回国内中途数次经过合肥,有多次机会可以占领合肥,却从未在合肥驻军。
公元263年、268年,丁奉组织的两次北伐也无视合肥的存在,吴魏两国争夺的焦点由合肥转变为寿春,富裕的寿春变成了东吴虎视眈眈的肥肉。
从曹操时期的张辽、李典、乐进三位大将配合万人精锐甲士的镇守,再到后期曹魏派遣三千士卒防守合肥,甚至不在意合肥得失。甚至再过数年,全琮上任大都督时期,深入芍陂与魏将王凌作战。这些一系列的故事都已说明了合肥城的作用在急剧下降,远没有早期的那么重要。
是故作为镇守东南近二十年的最高军事长官满宠,对此可谓是心知肚明,此次他就是想借助合肥之地,吸引吴人大军北上,剪除南部的祸害,让大魏可以专心对付西蜀。
听着满宠对合肥的阐述,作为曹魏核心人物的曹叡、司马懿、蒋济等人,也有所洞察合肥存在情况的变化。
曹叡还是拿捏不准深浅,转问蒋济道:“蒋卿以为满卿计策如何?”
蒋济乃扬州九江郡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对扬州地理极其熟悉,曹丕期间多次南征东吴,蒋济屡次上疏进言。石亭之战,蒋济更是身在洛阳,根据战报,判断出曹休身处险情之中。
可以这么说对付蜀汉的进攻,蒋济或许不行,但是若要对付东吴北伐,他还是可以轻松拿捏。其中缘由与他身为扬州本地人,熟知地理有莫大的关系。
蒋济捋着胡须,说道:“孙权此人谋略浅薄,不识内在变化。其做事寻利而动,虽大难毅然而上;无利之时,其子弟在危,犹仍是不动。今若谋划,吸引孙权北上,当细致琢磨计策深浅,方能诱其上钩。”
曹叡沉吟少许,说道:“朕不惧孙权,但畏陆逊识得此策。”
满宠接过话,笑道:“孙权跨海与辽东交盟,大臣劝言尚不能纳;万人渡洋寻夷洲扩土,大将忠见尚不能阻。今若有利可图,以孙权之智谋,利诱熏心,不足为惧也。陛下若担心陆逊为谋,不如遣上将攻江夏为饵,以钳制陆逊。”
司马懿瞧着淮南舆图,笑道:“满公之言甚好,只是满公久居淮南,数破孙权。今若让满卿亲自于淮南推行此策,恐让吴人难以相信。”
“以大将军之见是?”满宠问道。
司马懿朝着曹叡,微微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如以满卿年长,调入朝廷担任太尉。由他人升任征东将军,掌淮南战事,却让满卿潜伏入寿春,暗谋此事。如秦调白起替王龁,以对赵括之举。”
曹叡微微颔首,说道:“若按诸卿如此谋划,或许可行此策。不知谁可替任满卿,以继任东南战事。”
蒋济举荐说道:“臣以为豫州刺史王凌可任征东将军,王凌文武双全,久晓吴事,却不为吴人所知。可让王凌升任征东将军,暗以满公为帅,策划此略。又调幽州突骑南下中原,以为配合。”
听着众人积极出谋划策,曹叡在舆图前踱步,深思其中风险,还是不敢轻易下决心。
司马懿迟疑半响,为了不辜负曹丕的托孤之恩,说道:“陛下,吴人以叛臣赵濯举事,方得江夏,孙权必会以此而心生骄纵。如今若又有人暗附孙权,其必以为我大魏失守关中,人心浮动。故此乃诱起入套之良时,不过错失。”
“今若行满征东之策,施以小利于孙权,其将深入我境。如孙权夺我江夏之后,久攻襄阳不撤。彼时我军若能有备,必能小挫吴人。今若引至寿春,让铁骑绕行数百里,必能合围孙权,大败吴人。重新振作我大魏声望,以警示不臣之人。”
闻言,曹叡停下了脚步,对重振声望之言,颇有感触。
自己继位以来蜀敌难退,若非曹植已死,早就议论纷纷。加上失去了关中,人心浮动,若再没有胜利的战事,国内官吏肯定会唱衰曹魏。关中失守之时,就有许多关中士人归降蜀汉,如鲁芝、杜恕、杨伟等人。
如果下一次大魏再输,后果更不堪设想。如今必须有对吴蜀的胜利来给大魏带来希望,以合肥换取大败吴人之机,不是不可啊!
曹叡深呼吸,沉声吩咐道:“既然如此,以王凌为征东将军,满卿为太尉,暗谋此事。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诺!”众人应道。
(三爷安息,一路好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