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6年,建兴十四年,正月。
成都的天色还是朦胧微亮,寒风吹拂而过,上朝的众臣不由抖擞了几下。身居前列的蒋琬由于昨夜加班处理上计桉牍,神色疲倦,打着哈欠,应付着众人的聊天。
“冬!”
朝议的信号敲响,众臣微正衣冠,整齐队形,大步入殿。
众臣看着冕旒后的刘禅,跪地呼喊道:“臣等拜见陛下,愿陛下长乐未央,嘉福永寿~”
“免礼。”
刘禅微微抬手,扫视了一圈,熟悉的众臣中,缺少了陈震的面孔,问道:“今日怎么不曾见到陈卫尉(陈震)了?”
“启禀陛下,卫尉于三日前在府中病逝,因陛下偶患风寒,不敢告之。”大司农李严答道。
前些天成都降温,少有患病的刘禅感染风寒,蜗居宫内治病,连正朝的贺岁都没有亲临。
刘禅跪坐榻上,叹息说道:“几日不见,我大汉便折损老臣一名,实乃悲也。陈卿脾性忠纯,老而益笃,今却病逝甚是可惜啊!”
众人皆垂首默然不语,自刘禅登基以来十几年间,杨洪、王连、赵云、张裔、陈震、王谋等大汉文武高官,尽是病故。熟悉的老臣面孔可以说是越来越少了,或许再过几年,又会少掉一批臣子。
“陈卿有子乎?”刘禅问道。
“启禀陛下,卫尉有子陈济。”有人答道。
刘禅微微颔首,吩咐道:“传诏,让其子陈济世袭爵位,望他能以其父为榜,忠于国事。”
“诺!”
刘禅将目光落到蒋琬身上,说道:“各郡上计掾已全至成都,不知内府可有将去岁各郡人户、赋税、钱粮等桉牍内容核查清楚?”
蒋琬起身出列,恭敬说道:“启禀陛下,内府昨日刚核查完各郡人口、田亩、钱财等内容。”
说话间,蒋琬从袖口掏出昨夜赶工出来的巾帛,递给了侍从。
接过巾帛,刘禅将其摊开,边查阅上面数据,边问道:“此数目是否属实,各郡上计可有舞弊者乎?”
蒋琬微微躬身,说道:“启禀陛下,各郡上计数目属实,今岁并无舞弊郡守。”
“嗯!”刘禅看着巾帛上各州郡的户籍、田亩,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自建兴十一年以来,大汉虽数有大仗,但仍有百姓增口,实属不易。近些年,名田制隐户所出,可有多少百姓?”
大汉攻克陇右之后,因陇右民少,推行移民政策以及迁军户至秦州,数年下来至少移民了四、五万之数。
“启禀陛下,益州今岁户口较七年前增四十万三千余人,迁往秦州百姓四万六千余众。此四十万三千余人,分数如下,五溪蛮迁入我大汉有三万五千余众,攻占旧上庸、新城二郡,得民亦三万六千之众。推行名田制,隐户所出约有万余户,七万之众。七年间新增人口约有……益州兵、农、吏合计二百五十一万余口。”
蒋琬将益州增加百姓人口数据,如实地汇报出来。
上一次大汉统计益州人口数据还是在建兴七年,刚刚击退曹真伐蜀的那一年;秦州人口数据建兴十二年,刘禅巡视陇右,准备征讨关中时,马良所上报的。
“建兴十二年,秦州户口四十六万之众,除去汉中口十一余万,安康口二万余人,陇右诸郡有口三十二万余人。今岁,秦州增关中三郡,汉中、安康重划入益州不计。故今岁陇右诸郡有口三十四万余人,关中三辅有口二十五万之众,合计约有今六十万之数。”
蒋琬看着笏板上的提示内容,将秦州、凉州三地的情况一一说出。
“凉州建兴九年归统,建兴十年上呈户口一十五万四千五百余人之数。今岁据刺史吕乂所报,凉州户口约在二十万左右,所增人口约是五万之数。”
合计三州兵、吏、农户口,大汉人口约在三百三十一万之数。
“嗯?”随着蒋琬的阐述,刘禅的目光看到了凉州数据,感慨道:“吕卿治凉,看来是功绩颇丰啊!”
蒋琬趁机介绍吕乂治理凉州以来的功绩,说道:“启禀陛下,凉州初辟之时,各郡县豪强林立,多有扰民之举。吕季常继任以来,执法严苛,严惩豪强,教授百姓耕种之妙,修缮两汉遗留水利。故百姓多出记户,羌氐内附编民,其将为良吏也。”
刘禅欣慰地点了点头,赞扬道:“吕卿乃朕之黄霸是也。传令下去,赐车盖一顶,特高一丈,缇油屏泥于轼前,以彰有德。”
别看蒋琬说得那么轻松,实际上凉州的情况错综复杂,远朝常人想象。首先凉州的地域广就是最头疼的问题,很难将治理深入到各郡县。其次凉州的豪强实力极强,大汉平定凉州时,多是郡县内的豪强士族举城而降,可见其势大。
而吕乂在任期间,能在各郡内严打豪强,把百姓从他们名下析出,就可谓不易了。更不用说教授百姓耕种,修两汉遗留的水利设施,招服羌夷了。
当初刘禅就是看重吕乂的治政能力,没想到吕乂真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口语间将吕乂比作自己的黄霸,可见刘禅欣喜的心情。
要知道黄霸为人清正廉洁、善晓律学。历任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在地方治理期间,治绩皆有卓着,令人推崇。在汉宣帝时,更是代替丙吉为相,总揽朝纲。
“诺!”蒋琬应道。
刘禅站起身子,露出笑意,说道:“大汉之民从二百余万之数,至今三百余万。地扩二州,辟地千里,可喜可贺。诸卿辛劳朕皆知也,退朝后依官高低皆有封赏。”
“谢陛下~”
“蒋卿,你近日依照地方州郡官吏上计情况上疏,予以郡县官吏升、降、赏、罚。”刘禅吩咐道。
“诺!”
说着,刘禅上扬嘴角说道:“正月诸事繁琐,或兵戈、或政事,故待诸事结束之后,朝廷诸官吏可休沐三天,以解桉牍之劳。”
此言一出,朝廷众人纷纷起身,拱手行礼,齐声呼道:“多谢陛下仁德。”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