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广东文武

目录:我乃郑氏四代目| 作者:四联折圭| 类别:历史军事

    命令下到福建还好说,自澎湖海战以来,福建沿海一直实行的军管,至今仍未撤销。

    尤其是在惠安被袭击后,福建方面对沿海界墙加强了军事管控,而为澎湖海战筹措的军粮还余下很多放置在沿海地区,方便赈济迁移民众。

    故而福建方面基本可以直接跳过前期的准备阶段, 立刻强制开展迁移。

    但广东就不一样了,除了当初琼州水师驶入珠江口炮击那次事件外,明军再未深入过广东省内。

    而且由于火药不足的原因,最近琼州水师沿岸袭扰都少了很多,导致广东军队仍在各镇并未被动员。

    若要大规模迁徙,前期的准备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朝廷给的期限又短,急躁之下出现变故的机率更大。

    李士祯这几日都在为此事发愁。

    随着朝廷喻令一起而来的还有李士祯女婿曹寅传来的信件。

    作为随侍在康熙左右的御前侍卫,曹寅清楚康熙此次加强迁界的决心之坚。

    同时他也很了解自家老丈人,骨子里是一个腐儒文人,心中仁政爱民的那套思想根深蒂固。

    为避免老丈人糊涂行事,他特在信中将此事利害分说清楚,并支招给李士祯对此事莫要自作主张,一切听新到任的两广总督命令。

    几个月前新到任的两广总督不是别人,正是原福建巡抚吴兴祚,也算是明郑的老对手了。

    当初的福建水师就是在他的手中逐渐壮大起来的,广东的官场都在传朝廷之所以把这位爷派来做两广总督,是有意要加强广东水师,最终替代福建水师作为日后与郑逆作战的主力。

    李士祯对这个谣言也很上心,但毕竟朝廷现在只是将吴兴祚调来而已,未见复设广东水师提督一职,一切还都只是谣言,眼下更紧要的还是迁界之事。

    他在心中权衡一番后,决定听从女婿的建议。

    趁着一次出巡机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故意惊马将自己的腿给摔断了。

    之后光明正大地闭门养起了伤,不再视事, 关于迁界的一切事项皆由新来的吴兴祚作主。

    两广总督吴兴祚此时正在总督府内的书房中伏案题写。

    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他将毛笔搁在笔架上,举起宣纸轻轻吹了吹,笑着递给旁边的幕僚庞过。

    “这是本督上个月去潮州参谒韩文公(韩愈)祠时所题诗碑,自省看看如何?”

    身材圆润的庞过连忙起身,双手恭敬地接过纸张,打开后细细品味,轻轻读出声来。

    “过桥寻胜迹,徙倚夕阳隈;绿水迎潮去,青山抱郭来;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他激动地猛拍大腿道:“东翁此五言绝句极佳,尤其是那句烟瘴几时开,仔细想来,如今的广东形势之艰比之当初韩文公入粤时亦不遑多让。”

    吴兴祚闻言脸上的自矜之色散去,轻叹口气道:“尚之信杀的不冤,好好的岭南之地被他搞得乌烟瘴气的,自省所提废除盐埠、渡税、渔科等税的建议甚好,本督日前已上奏了朝廷。”

    庞过连忙赞道:“东翁爱民如子, 两广百姓之福。”

    吴兴祚摆摆手道:“聊以自慰罢了, 本来还想着奏请官开海禁,现在圣上让再次迁界,此事便罢了。”

    提到再次迁界一事,庞过也沉默了下来,半晌后才语气不忿地说道:

    “李抚台做的过分了,堂堂朝廷二品大员居然如此畏缩怕事,也是少见。”

    吴兴祚苦笑一声道:“李抚台是崇德年间入的旗,根正苗红的清贵臣子,这般有损声名之事该当由我这杀伐惯了的浊臣来做。”

    “东翁说的是哪里话,您是正经科举出身,文章风雅更是被吴越士林交口称赞,怎可自贬为浊臣”,庞过连忙帮他鸣不平。

    这句话说的倒是没错,十年后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典籍《古文观止》的最终审定和序言都是由吴兴祚负责,由此可见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士林中的声望。

    吴兴祚自谦道:“文辞小道而已,自省言重了。”

    正在此时,总督府吏员来报,广州将军王永誉求见,吴兴祚连忙吩咐请其在议事堂稍待。

    王永誉在吏员的引领下往总督府的议事堂走去,耳边传来隐约的咿咿呀呀之声,让他心中有些烦躁。

    这般嘈杂原因不是其他,乃是总督府内养着数个昆曲班子。

    吴兴祚是绍兴人,平生最爱昆曲,在他麾下养有许多词曲幕僚,在吴越士林中传为美谈。

    王永誉是北方人,又是武将,对昆曲的婉转实在欣赏不来,心中暗骂一声乌烟瘴气。

    这倒并非仅是偏见,相比于李士祯在军事上毫无作为一切听从王永誉的建议,吴兴祚到任之初便对广东的军务指手画脚,让王永誉深感不满。

    此次下达再次迁界在王永誉看来时机实在不好。

    眼下李士祯装死不作声,按道理便由吴兴祚全权主持此事,而这在王永誉看来,这是一个插手军务的机会,吴兴祚怕是会给他上眼药。

    满怀心思的王永誉在议事堂等了没多久,就见换上了官袍常服的吴兴祚转屏风入内。

    “见过王将军,久等了。”,吴兴祚笑容满面,拱手见礼。

    王永誉也回礼抱拳道:“见过吴制台。”

    屋内的二人再加上月前刚到惠州走马上任的广东提督刘明江和在府中养伤的广东巡抚李士祯,便是广东地区最高的四位文武官员。

    但现在李士祯养伤,刘明江初来乍到且管军务,故而迁界之令该如何操办只看吴、王二人商议而决。

    王永誉也不客套,广州将军在清初乃是军政民政都能插上话的重臣,直到太平天国后才彻底被绿营提督架空,现在还是实权很大的。

    他脸色肃然冲着北方抱拳虚行一礼,“皇上的命令很清楚了,时间紧迫,不知吴制台对此事可有了章程?”

    “迁界又非是新政,自有前例可循,本督亲自坐镇,遣绿营兵丁沿界墙协助民众迁徙便是,有什么难决断的吗?”,吴兴祚一脸好奇地看向王永誉。

    王永誉脸色一冷道:“前次迁界广东尚未设置广州将军之职,现下本将军身负节制广东诸军之责,自当为总督分担,便由本将调遣士卒实施,请制台大人坐镇广州,率众官做好迁徙民众安置之事。”

    吴兴祚闻言抚须微笑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