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万全大阵

目录:问鼎十国| 作者:无言不信| 类别:历史军事

    听着卢多逊的分析,罗幼度只是略作沉吟便道:「我大虞纵横天下,焉有怯战的道理。传令给马帅,让他继续袭扰,缠住对方。另外让韩令坤、曹彬往马帅方向收拢。即便不能给敌重创,也要从他们身上咬一块肉下来。」

    他言语中充满了自信。

    这并非轻敌,更非骄意。而是大虞军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培养出来的自信,不管对方人数几何,不管情况恶劣与否,都怀有必胜之念。

    没有多余的迟疑,罗幼度当即调动麾下所有骑军,向契丹的大军逼近。

    他并不急于一战。

    契丹机关算尽,意味着早有准备。

    他们对于地形更加了解熟悉,黑灯瞎火的战斗,发挥不出己方的优势。

    到了天明时分,敌我情况一目了然,才能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罗幼度一路北上,行了十余里,在高怀德不断派人引领下,他们于四更天的时候抵达了一处叫古羖历的地方。

    高怀德亲自汇报情况:「陛下,对方退到这里便不在退了,似乎有在此地与我们一战的意思。」

    罗幼度脑海中浮现周边地形,此地他并没有亲自来过,但在沙盘的覆盖之内,对于这里的情况有着大致的了解。

    罗幼度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段地方的关键处,说道:「古羖历这里朕记得有一条小溪。

    契丹人取的地名本就怪,用汉语翻译过来就是怪上加怪了。

    卢多逊的功课做得很足,自身又过目不忘,很快就接话道:「最早叫古羖历水,是老哈河的支流,最开始也是一条宽大的河流。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老哈河转了道,古羖历水变成了溪水,就丈余宽。春夏秋时节有水,一入冬季便干涸了。因原是大河,这里比寻常溪水地势要低。对方在这里停步,显然是打算利用此地的低洼地形与我军一战。」

    罗幼度道:「这是欺我军无步卒,难打攻坚之战。形势调转,还真有意思。」

    中原与契丹作战,向来都是中原靠兵种配合,步骑混动,而契丹全民骑卒。

    现在他们的步卒或是疲乏伤冻,或是在大定府维持秩序,唯有清一色骑兵在手。契丹虽依旧以骑卒为主,但京州军大多数皆是骑马步卒。

    这古羖历,想必就是他们选择的战场。

    罗幼度双手一合,说道:「那我就试试他们的深浅。」

    冬季的早晨来得较晚,伴随着刺骨的霜寒气息,太阳并不舍得跳出地平线,但光亮还是驱逐了黑暗,大雾笼罩着草原。

    人和马呼出的气息,好似云雾一般,将人笼罩在其中。

    赵匡义位于高坡之上透着晨雾看着对面的敌人,这大冬天里,他的手心却充满了冷汗。

    针对中原大军,赵匡义这一次可谓机关算尽,很多情况皆如他所料,凭借对中原对罗幼度这个劲敌的了解,他算准了许多东西,成功拉大了敌我双方的差距。

    可就在最后追击的时候,出现了偏差。

    赵匡义深知罗幼度用兵大胆,善于抓战机,知他不会错过追击的机会。本打算利用夜晚混战,以兵力优势取胜。

    这黑灯瞎火的混战,即便是中原也很难维持大规模的战阵配合。

    如此便能将敌我优势,更进一步拉大。

    完全有机会通过对南朝的拉扯,一举成功。

    步步算中的赵匡义,在这最后一步却失策了。

    赵匡义确实有着不俗的才智,但低估了身经百战的高怀德。

    高怀德出身五代将门,十三岁从军担任牙将,二十岁便崭露头角,屡立战功,期间更是单枪匹马掩护自己的父亲从万军丛中杀出一条血路,不但勇冠三军,

    临阵经验最是丰富,并没有让赵匡义得逞,而是一路派骑兵袭扰,拖延契丹撤退的时间。

    这一下赵匡义便有些被动了。

    不管情况如何,撤回上京临潢府是契丹最终的目的。

    即便他们真的击溃南朝的骑军,他们也得撤回上京,以应对林仁肇、潘美的两路兵马。

    现在他们非但没有趁机取胜,还让高怀德咬住,无法从容退去。

    其实这个时候,赵匡义是有办法掩护耶律必摄从容撤退的。

    那就是壮士断腕,牺牲京州军殿后,皮室军以及族部军这些骑兵第一时间依照耶律休哥的撤退之法,能够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撤出战场。

    这一计比耶律休哥亲自殿后更好。

    耶律休哥是想不出火烧大定府这样的毒计的。然而赵匡义并不舍得这么干。

    契丹军方排外严重,赵匡义深有体会。他一个南朝人想要统帅契丹最精锐的皮室军难如登天,京州军是他最大的倚仗。

    牺牲了京州军,保全皮室军。对于契丹来说,确实是一件利好之事。可对于他赵匡义,却等同自断臂膀。

    在私心的驱使下,赵匡义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与追来的南朝骑兵,真刀真枪地干上一场。

    他们占据地形优势,他们占据兵力优势,未必没有取胜的机会。

    赵匡义调转马头,返回了耶律必摄的身旁。

    耶律必摄正在听着诸将汇报的消息,见赵匡义到来,忙道:「赵监如何?」

    赵匡义从容镇定的道:「一切皆如臣所料,他们吃了一夜的亏,不敢再战,打算拖到天明。根据斥候传来的消息,他们此次追击而来的兵马最多不过三万,皆是骑兵。少了步卒的配合,对方实力大减。」

    耶律必摄哈哈大笑:「果然英雄所见略同,适才逊宁也说过类似的话。」

    赵匡义不动声色地看了耶律休哥一眼,自耶律屋质病故以后,他最忌惮的就是这个耶律休哥。

    赵匡义识人眼光不弱,早已看出了此刻在耶律必摄身旁最能威胁自己的唯有这个让耶律必摄亲切地称呼「逊宁」的人物。

    此次撤退,他在一旁给自己提出了不少建议,令之受益匪浅。

    「这家伙想要抢自己的功劳?」

    赵匡义心中警铃大作,现今的优势是他创造了,焉能让对方拣现成的便宜?

    他瞬间以退为进,说道:「耶律统军使智勇兼备,确实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臣只是偶有所得,不敢相较。」

    他一方面表示自己不配与耶律休哥相比,但另一方面却在强调一切策略是他「偶有所得」的谋划。

    耶律休哥在政治场上哪里比得上赵匡义老辣,听他如此称赞自己,忙道:「当前优势皆为监军使所谋,在下不过拾军使牙慧尔。」

    他是真的谦逊。

    耶律必摄左右看了一眼道:「你们二人乃朕的左右臂膀,无须谦让。」

    他说着一脸肃容,望了周边将官,沉声道:「此战关系我大辽存亡,不容有失。朕自问军略不及对面贼首,也比不上赵监。在此将指挥之权托付赵卿,非常时刻,诸位休得置气。谁若误事,朕亲自问罪。」

    耶律奚底、乙室王撒合底皆露不平之色。

    耶律休哥深知此战关键忙道:「末将得令,一切愿听监军使指挥。」

    耶律休哥虽是后起之秀,战功毫不逊于诸多老将,见他都出来支持,即便契丹诸将心有不满,却也不说什么了。

    耶律海里这个南院大王此刻也做了表率,点了点头道:「我等全听监军使的安排。」

    赵匡义心中大喜,说道:「我等兵力远胜对方,此

    刻便是以多围少,一战而定的最好机会。此处位于洼地,不利于骑兵驰骋,但左右开阔,适合大军行动,步骑于此配合,再好不过。臣以为将兵力分为九军······」

    他对着耶律海里深深作揖道:「大王昔年太祖西征,大王亲率兵马孤军深入,指挥若定,大破吐谷浑。大王威名至此暴于南北,大辽上下无人不服。便与在下列于阵中,是为中军与中护军,指挥协调支援诸路兵马。如何?论及威望,在下远不及大王,无大王支持调度,仅凭在下一人,万万不成。」

    耶律海里在契丹威望很高,但战功并不显著,跟着耶律阿保机征伐吐谷浑是他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让对方如此吹捧,也不好给甩脸色,应诺下来。

    见搞定了耶律海里,赵匡义意气风发,望着耶律奚底说道:「听说奚底大帅乃我契丹第一勇士,手持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这前军主帅的位子,当仁不让。

    耶律奚底是一个莽夫,听得赵匡义在众人面前如此夸赞自己,喜笑颜开,那一点点的不快,烟消云散,说道:「监军使好眼力,都说南朝猛将如云,那是没有遇到某的斧头。听说对面的高怀德勇冠南朝,正好,让某去会会他。

    他虎目如电,战意昂扬。

    赵匡义道:「你率骑兵列于阵头中央,是为前锋,总领前六军!」

    耶律奚底张口就道:「交给我吧!」身为契丹勇士,他没少干前锋的事情。冲锋陷阵,那是他的拿手好戏。

    不过为什么是前六军,耶律奚底并没有细究。

    赵匡义又看向了北院的头号战将乙室王撒合。

    「乙室王撒合节帅!

    他叫了一声说道:「在下多次从陛下口中听说,节帅用兵沉稳老辣,坚如磐石,尤其是黄河之战,以一千孤军殿后,抵御五万贼兵进攻,从容而退,确实让人敬服······」

    他说的是乙室王撒合此身巅峰之战:昔年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但因在中原倒行逆施,为四方起义军驱赶,不得不退回中原。

    在前往河北的时候,乙室王撒合奉命殿后,在黄河南岸以一千兵马挡住了五万起义军。

    此战是乙室王撒合这辈子最辉煌的时候,一直都是他酒足饭饱吹嘘自己的谈资。

    让赵匡义在这种场合下提起,顿觉脸上有光,客气道:「监军使谬赞!」

    赵匡义接着道:「节帅最是稳重,布置于中军偏后的两侧,防止敌人自两翼以及侧后包抄我军。」

    乙室王撒合自然没有异议。

    耶律必摄见赵匡义轻描淡写地就搞定了地位最高的三人,心中大喜,自己当真没有信错人。

    在安排好前军、中军、后军以后,他又任命耶律休哥统率右翼军,又命萧讨古统率左翼军。

    一般情况下大军列阵多为五军,但是赵匡义别出心裁,细化了九军,除了正常的前后左右中五军之外,还有中护军、前护军、左护军、右护军。

    在这九军之中,还有细化:「吴涛将军你位于奚底大帅之右,是为右前伏;杜正洪将军率步卒列于阵头左翼,是为左前伏······」

    他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什么左前锋、右前锋,左前伏右前伏,还有左翼卫右翼卫。

    八万契丹兵,一百三十多员将官皆有任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形阵势,首尾相连,好似棋盘一样,整齐划一。

    赵匡义一连串的命令下达的是口干舌燥。

    诸多将官将军听得是云里雾里。

    唯有耶律休哥明白赵匡义的意图。

    耶律休哥曾经看过赵匡义的万全阵,此次赵匡义布下的阵势与当初的万全阵略有不同,想必是重新做了改良,但是大体

    上的情况还是一样的。

    耶律休哥能够理解赵匡义,但他担心别人理解不了,硬着头皮说道:「监军使,您所布此阵过于复杂,在下恐怕诸将难以执行。」

    赵匡义长叹一声,说道:「这也是在下最担心的事情,我军实力并不逊于中原。屡屡失利,便是因不习战阵之故。现在我们已经无时间练习,好在敌寡我众,只要诸位能够听从号令,破敌不难。诸公,在下知道你们大部分未经训练,有些茫然,但遇到情况,见令旗而动,莫要迟疑。最后…………大辽必胜!」

    他激昂地举起了手臂。

    耶律必摄一路来见赵匡义算无遗策,今日又指挥若定,心中懊恼不已,早知有今日,当初就强令诸将接受他的训练了。

    「今日若胜,定然赵监训练三军!」

    耶律必摄心中闪过此念,抽出腰间宝剑,高呼道:「大辽必胜!」

    诸将也高举起刀枪跟着高呼:「大辽必胜!」

    随着晨雾的散去,由八万大军组成的巨大无比的万全大阵出现在了三万中原骑兵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