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大世

目录:山上种田那些年| 作者:万物皆可种| 类别:武侠修真

    这是个啥?

    满头雾水的放羊娃将晶石捡起来,吹拂了草屑尘土,露出闪动微光的表面,摊在掌心上。

    孙小河见识不多,见惯了灰溜溜山石的他认不得所谓的宝石,却只觉这石头漂亮得紧,好似磁石一样牢牢吸引着他的目光。    从哪儿来的?他低头继续翻找,持着木棍往来翻动,将草皮一寸寸挑开,结果空无所获。

    这里是山坳背面,离着小溪有一段距离,总不能是水流冲过来的吧?

    思来想去,亮闪闪石头宛若凭空冒出来,孙小河挠着脑袋,眼中露出不解。

    不过少年心性浮动,很快就将疑惑抛之脑后,转而摩挲晶石,感受着指尖传来的润滑感,十分好奇的把玩起来。

    多漂亮的石头,带回去给阿娘阿爹他们看看,还有鲤娃子、大头。    带着分享的心思,孙小河将晶石擦拭干净,揣在怀中。手里的长棍呼呼不停甩动,步子迈开向着住处小跑去。

    无形的大阵笼罩大陆,随着人迹的漫布而扩张,肉眼凡俗不可见的灵性止不住升腾,又在三界井的力量下渐渐变作有条不紊,游离于现世与深层两端。

    三十余处泉眼此刻已然稳固,深埋于另一界,贯穿了界壁,充当联通两端的桥梁,时刻喷吐出润白灵光,从深层中汲取而出,梳理纯化后再泼洒至现世。

    当然,也不止灵光,大阵凝聚的空道沉浸大地之下,并非每一处都通畅,偶尔会有一些淤积凝结的节点,在澎湃冲刷下脱落,不断的洗礼中化作如灵物一般,随灵性洪流一齐来到现世。

    以及,始作俑者的陈屿时不时同样会投入一些物件,或是丹丸,或是灵种,或是其它奇奇怪怪的杂物,总之流淌在被灵性轰鸣不绝的空道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充裕灵性且流动性极大的空道无疑是个上佳的洗炼之地,能让绝大多数事物蕴积更多灵韵,从而壮大,乃至蜕变。    而空道的传输同样不是一层不变,偶有波动,便会将一些小物件意外吐落。

    一如孙小河手中的棱晶,却是旁人眼中价值连城的灵物。

    ……

    在传输空道中投入灵物,既可利用大阵的灵性使之得到蕴养,亦能充当无数细小节点,为阵法的稳定贡献微薄之力,聚沙成塔,当涌动的灵物足够多时,产生的反馈将颇为惊人。

    陈屿投放灵物只是闲来打发一二,并未投注过多精力,照料灵田与精神界域已经分润了他许多注意。大阵任由其自行运转,空道在变得稳固,沉积的灵性精华日益增多。而在监仙大阵覆盖区域内,自然游离的灵性也不似往日那般此起彼伏、躁动不安,愈发温顺。    与之相对,阵法压制之下,三界井高高在上投落无量光,使得灵性不再躁动的同时也逐渐散失了两分活力,趋向惰性。

    春去秋来、岁月如梭。

    人世变幻万千,数国征伐不绝,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而意外从泉眼附近拾得灵物的好运儿们,有的不识真面,宝物蒙尘,有的则流出在外,以玉石珍宝类之,贩卖转动于各地商人富户。

    万转百般,偶然之下,便有几件流落在了一些熟人手中,如刚刚回到真武山的越金漱与尹文念一行,又如从西北归来踏上返途的于启猛老道,以及宋义云、陈庆忠等称雄一方者。    如此种种,那又是一番际遇了。

    陈屿对此知晓一二,毕竟首批喷吐出泉眼的灵物多是经过挑选的,棱晶也好灵种也好,都算不得太珍贵。即便真被琢磨出了用处,对常人而言也不会出现太大反噬,至多灵气冲击脾脏,药力震荡精神头脑,让其泻几日血气,犯些晕症、抽痛些许时日,缓过来便无碍。

    他投入的这些灵物,多是为了配合之后的传法天下——如今大阵稳固,也是时候让修行之法在这片经过调理的土地上扎根生长,而先期的灵物,算作陈屿给予先行者的小礼物。

    “如今泉眼日夜喷勃灵性光华,节点附近估计已经算是一等一的宝地,想来也进入不少人视野了……”

    普通人或许见不得璀璨灵光,但地力的肥沃、作物的丰收、景致的独特等诸多方面都有足够吸引力,让得人们发觉脚下这片地域的不同寻常。

    这是天然福地,经过大阵调理,泉眼深埋其中,已经具备了栽种灵植的条件。

    陈屿期待后来者依靠这些福地,能在大阵笼罩下走出修行第一步,不至于胎死腹中、半道崩殂。

    “泉眼已经放开,接下来,灵性的涌动将迎来一段巅峰,之后将平稳,直到下一次灵性淤积足够才会再次引发。”

    陈屿为避免现世与深层的灵性交互影响到天地大过滤效应,在适度释放深层灵性的同时,也做好了后手,让灵性汲取与喷涌不再无序,而是如潮汐涨落一般按照一定规律勃发。

    站在青台山上,他伸出右手,吹拂一阵风力,化作万千杏黄光粒,洋洋洒洒没入虚空不见,飘向远方。

    “法种已传。”

    “如此,便看后来者表现如何了……”

    境界不同往昔,在造化之道上走了长远的陈屿已无需再一个个去甄选,安然于山头,自有清风过境,携法种遍及人间。

    不过法种内容与当初倒是无二,依然是一丝可蕴养精神意识的微弱法力,以及半篇熬炼血肉、养体强身的呼吸法。

    前者启灵,后者传法。

    法种千千万,启灵之种每一人都能得到。而传法篇章却不同,风会挑选,将选择那些天生灵性强大的人,又或者在其它方面独特,更适合修行之辈。

    立在山中,眼下白雾朦胧。

    陈屿目光远眺,仿佛随同无数法种一起驶向未来,一幕画卷徐徐拉开半角。

    那是修行的大世。

    也将是他以万灵巧思养己身的时代。

    ……

    越金漱回到了真武山,由于掌教与三位真人的安排,如今四堂六殿二十八山已没多少人,显得冷清。

    尹文念归来并未掀起多少风浪,只在少数几人中引来关注。

    掌教玉鸿,以及玉华、玉琼两位真人第一时间前来离雀山,四人静室内相谈了两日一夜,越金漱带着几个同门一起守在门外充当护法。

    第二日傍晚,四人走出,道人们年岁都不小,面色萎靡困倦,模样邋遢。一番洗漱休息,直到次日中午才发下指令,召集了门人弟子返山。

    十日后,镇魔峰大殿,看着堂中端坐的几位真人,以及一众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师门长辈与各山山主,底下的其余弟子或许还不清楚发生了何事,先是被派下山找寻些没头没脑的,现在又急匆匆返山。

    众人皆是一头雾水。

    包括大半山主,他们虽知晓真人安排人手下山寻找的背后缘由,但今日他们看见坐在一旁的尹文念后,心头一震,料想是之前掌教说过的事又有了变化。

    而在弟子中,越金漱摩挲长袖内的手掌,上面一朵印痕已经黯淡,似乎某种力量在回山后的次日就消散一空。

    她坐在师尊背后不远,望看前方的众道人,眸光闪动。

    这次,大概真人们也不愿再遮掩,要吐露一切。

    真武山上的事对二十八山外的世人而言知者甚少,寥寥无几,只道山上道人往来出入,反反复复。

    “说是封山,结果出入的还真不少!”

    好事者如此说道,却也少有人关注根由,毕竟乱世之下,不止武林江湖,各处都纷乱,人人求自保,那还有多余精力去探究真武山在折腾什么。

    不过也有明眼人,在知晓了真武山的动静后陷入沉思。

    “可是察觉了变化?”

    一处山坡前,于启猛盘坐草团上。

    从山林外采买归来的路上,听得南方道门大派真武最近的动作,老道一时想的很多。抬眼环顾,植被似乎更加葱郁。

    视线上移,阳光明媚。

    而若越过这片山林,从另一端高处俯瞰便可惊讶发觉,独独在山坳的一角染了绿色,四方八面已然被昏黄彤红浸染。

    “又是一岁入秋来……”

    手掌拂过面前青嫩的鲜草,于启猛神色凝然。

    果然如他所料,不同寻常啊,这片地域。仿佛掌管四时的仙神也避让,不愿令此地染上半分衰黄。

    细想无头绪,老道士搞不清这里面到底有何究竟,他从塞外返归,至此停留了有两月,却依然如旧,只能模糊感知到这片区域上弥漫的若有若无的轻灵之感,其余便再无多余。

    唯独近日来吐纳之时,好似天地都变得空灵了数分,这片地域的轻快之感更加突显。

    老道沉吟片刻,怅然一叹。

    罢了,真武有玄诚道长,兴许也找到类似地方,察觉到世间变化,如此一来真武有所应对再正常不过。

    眼下,还是安心行功。想到这里,于启猛闭目凝神,口鼻吞吐间,一股气力在体内流转不绝。

    他继续体会此地的非凡,肉眼难见的地方,一缕缕灵光从头顶汇聚,灌入老道身体,又迅速溃散,只有极少被留下,盘旋于腹内。

    大阵完善,灵性充沛,借助福地的天然优势,早已在呼吸法上精研许久的他渐渐生出更多感悟。

    养体、定窍。

    行功至此,属于他的道路并未结束。

    某刻,一阵颤动后,皮肉下的肌理仿佛水波,五脏六腑齐鸣、脑海中轰隆隆如雷音绽放。

    原本孱弱的内气,此刻在灵性的浇灌与意识的结合下,缓缓变幻模样,贯穿四肢、百窍、经络,通体游走起来……

    良久,于启猛睁开双目,一丝精芒从眼底闪过。老道的状态更好了些,如同回到四十岁一般,精神矍铄,面容红润。

    “一气周天,终于还是成了。”

    与尹文念御天地之气不同,老道士对天地之气向来秉持些许警惕,总觉得这些飘散天地间的事物不是那么好相与,贸然吸入体内,或许会引发一些变故。

    后来得了内气,又演化养体、定窍等境界,研磨体内五脏六腑、大窍经络,于启猛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此刻,他自觉身躯内周天已成,哪怕只算道经书卷中所言的人体小周天,尚未关联天地自然,算不得完整,然百窍既已通畅、经脉悉数真气方才的气动之际被冲刷,再无阻碍。

    “定窍功成,内气流转身躯各处。”

    老道握了握拳头,薄薄皮层下,好似有荧光起伏,起身摆了架子,打一套最是常见的长拳。

    衣袖猎猎作响!拳劲如风,吹开周遭落叶。

    “气血强健了数成。”

    “筋骨也舒缓,不似往日那般僵硬。”

    除了这些,他能感受到体内的内气更加强大,质地与数量都有长足进步。

    这已经不是定窍可以囊括,于启猛暗道,大抵已经到了新的层次。

    “养体以壮血,养气以壮神。”

    古有采天地灵霞养身者,食气长生。

    眼下他虽做不到那一步,但也踏出超越寻常武人的一步。

    细细体会,每一次呼吸吐纳,内气转动,都在渗入血肉脏器,令筋骨愈发强大起来,老道士浑身气劲勃发,一连打了十来套拳脚才堪堪抒发。

    停下动作,于启猛长舒口气。

    同时心下将这一关唤作内壮,取意壮养身内。

    “养体、定窍、内壮。”

    老道巩固境界,同时有种预感,内壮之前或许有各种机遇,让得他进步飞速。

    但毕竟年老体衰,比不得青壮,身躯底子差了太多,想要在这条路上走远,内壮一关便是夯实弥补的关键。

    这一步,或许会颇为漫长……

    ……

    咦?

    突破了?

    大阵笼罩下,三界井重点将泉眼节点周围的信息反馈,陈屿第一时间便注意到于启猛老道长的变化。

    对方的路与他不同,修行的内气也并非他当初的‘内炁’,而是一种更契合对方的力量,少了多变,却也没有那般复杂。

    不过其中蕴含的对天地灵性的淬炼糅合的方式依然令他在意,在之前刚关注到对方走出这条路时,陈屿便从于启猛身上发掘了不少灵感。并将这种感悟加持在自身修法上,甚至化用灵文术阵,镌刻于三界井中,令其对灵性的利用更加自然,在梳理灵性时节省了不少力气。

    等到眼下,老道长又有了突破,虽说在他看来就灵性层面而言,对方的意识星辰也好、内气质地也罢,都还很弱小,类比之下,大概与他刚踏入内采食炁的时候相近。

    但这不妨碍陈屿从中学习、考量、研究,并汲取有益的部分,为自己的大道添砖加瓦。

    这也是他费了这么大力气又是布阵又是投放灵物的缘故之一。

    想来越是往后,除去于启猛等先行者外,随着修行之人增多,类似的收获只会越来越多。

    悄无声息地复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