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晴雯入里间

目录:红楼从辽东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类别:历史军事

    “等一下,等一下......唔”

    听到里间夫人急促的声音,葛藟紧紧的闭着眼睛,使劲的睡觉,金钏儿躺在榻上。

    她一脸的坏笑,眉来眼去的看着晴雯,晴雯不理身侧的金钏儿,  眼睛睁大大的。

    随着夫人来金州三年,夫人和将军住在里间,她们在外间,再多的羞事,她们也见怪不怪。

    有时候,晴雯端着水盆去里间服侍,  也悄悄瞅了一眼将军,看到过将军的样子。

    将军发现了,瞪了她一眼,  羞的她走路差点摔跤。

    夫人怀孕了。

    晴雯一脸的期盼,跃跃欲试。

    这是她和将军的缘分。

    正如当初,她在姑舅表哥家,每日被嫂子虐待,暗无天日的日子里,等到了上前宽慰自己的唐清安。

    虽然只短短的一两个月,他的影子已经深深的刻入了她的心里。

    这是除了自己的父母,第一个对自己好的人。

    他突然走了,自己也被卖了,最后被送到了贾府。

    府里的公子想要她做丫鬟,她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所以一直都抗拒。

    天可怜见。

    她竟然会跟着夫人到金州。

    “还犹豫什么呢,赶紧进去服侍吧,夫人不会怪的。”

    到底是几年朝夕相处的姐妹,  替晴雯欢喜,  金钏儿伸出头,  在晴雯耳旁轻轻的说道。

    晴雯愣了会。

    葛藟忍不住睁开了眼睛,  看向了晴雯姐姐。

    只见晴雯姐姐竟然外衣也不穿,下了榻后,端了外堂的温水进来,停在里间的帘子外。

    等了好一会,晴雯姐姐突然掀开了帘子,直接进去了。

    “看什么看,你还小,赶紧睡觉。”

    听到金钏儿姐姐的声音,葛藟立马闭住眼睛,一动也不动。

    金钏儿眼睛眨也不眨,认真的听着里间的动静,不知道这一回晴雯会不会如意呢。

    看到晴雯,秦氏松了口气,边埋怨的看了眼夫君,边向晴雯使眼色。

    “嗯。”

    晴雯进来后,看到夫人支支吾吾,一脸焦急的样子,立马猜到发生了什么。

    连忙又退了出去,去外间取来漆盂。

    秦可卿裸着香肩,只着绿色的抹胸,  映入眼帘的只有一片粉白黛绿,  正低着头漱口。

    看到夫人的样子,晴雯呼吸情不自禁的急促,鼓足了勇气看向将军。

    唐清安正躺着榻上,憋了好些日子,今天终于忍不住,好说歹说才说服了秦可卿。

    可惜到底身体年轻,意犹未尽。

    发现了晴雯怯怯不安的眼神,正使劲的盯着自己。

    “你怎么不套衣服就进来了。”

    听到将军沙哑的声音,刚才没留意的秦可卿,白洁的后背上,只系着一根蓬松的绿带。

    身影明显顿了顿,最后恢复如常没有起身。

    晴雯才想到自己刚才没有穿外套,虽然故意要如此,但是刚才进来后见到夫人,心里一激动给忘了。

    经过唐清安这么一提醒,她才醒悟过来,举着铜盆,手足无措满面通红。

    整個身子犹如煮熟了的下子般,弯下腰想要藏,又能往哪里藏。

    吞了一口口水。

    唐清安努力的别过头。

    “你还小,出去吧。”

    刚才豁出去一切的勇气,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晴雯一阵风的逃出去。

    “还小?”

    秦可卿自起身,不顾自己春光乍现,直视唐清安。

    看到秦可卿微微张口,湿润的红唇,唐清安蠢蠢欲动。

    “不小了,我把晴雯唤进来。”

    秦可卿连忙劝道。

    她才怀孕,不敢过分浪费力气,害怕动了胎气。

    不是她大度。

    贾府又送了人来,估摸着没几日就到金州,她在贾府的的日子里,知道贾府的丫鬟们一个比一个标致。

    夫君才月余就如此虎狼之态,秦可卿知道自己挡不住。

    既然如此,抬举贾府的人不如抬举晴雯,毕竟晴雯和自己有感情,不像金钏儿。

    “你懂个屁。”

    唐清安难受的翻了个身,忍住不看秦可卿。

    就如人常说什么,其实最缺什么。

    最当初,唐清安向来把出人头地的想法挂在嘴上,在金陵时,不管是亲弟弟还是把兄弟都晓得。

    因为他当时一介白身,在金陵拼搏,看透了世道,没有身世是难以出头的。

    后来把自己不近女色挂在嘴上,原来只是自己宽慰自己。

    见到夫君如此,秦可卿默默的侧身躺下,一手摸着肚子,一手摸着夫君宽厚的背脊。

    满脸的安心,很快就睡了过去。

    家里都是少女,唐清安呆不下去,一早就出了门。

    ......

    渔船政的陶鏴,头一天傍晚就赶到了金州,对他有要事要商谈,连冯胜之,顾应时,朱文,顾道初等人都在。

    几人分别落座。

    “金州,镇江,长白山东岸,合计有民一百七十万,辽左中部游击区,有民三十万。

    各类民匠,船匠,军匠合计九千余人,学徒不计。

    大小战船五百艘,渔船九百艘,其余船只七十余艘。

    战兵九万,守军一万三千名,朝鲜援军五千名,水师四千人,全军合计十二万人。

    文官百余人,武官把总以上两百余人。”

    顾应时把最新的统计的数据报了出来。

    闻言。

    在座的不管是唐清安,还是冯胜之,或者其余人,包括陶鏴,都一脸的骄傲。

    招来陶鏴,是因为未来的渔船政太过重要,金州未来的粮食缺口,就指望大海。

    “渔船政要一分为二。”

    冯胜之说道。

    听到冯胜之的话,陶鏴并没有意外。

    “虽然渔船政一分为二,但是班子里还是原来的人,相当于都升官了,应该不会反对吧?”

    冯胜之问道。

    陶鏴点了点头。

    见陶鏴没有意见,众人松了口气。

    冯胜之,顾应时,先后向唐清安要求,渔船政要分家。

    唐清安倒是没有意见,只要陶鏴不反对,那就可以施行,不过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有的地方做的渔网,洞眼极小,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此策不可取。”

    众人不知其意。

    渔网洞眼小,能让小鱼不能溜出去,收获更多不是更好么。

    看到众人疑问的眼神,唐清安笑了笑。

    他穿越前,沿海一带渔源枯竭,以致于到了最后,不光还要往海里投鱼苗,每年都会限制捕鱼。

    所以那时候国内的渔船大多都是远洋作业。

    全世界反而只有冰冷的南极的鱼源最多,比南极更好,更适合鱼类生存繁衍的海洋,因为过度捕捞,反而不如南极了。

    国内最新式远洋捕捞的渔船,去极远的南极捕鱼,一艘船每年可捕鱼虾七到十万吨。

    也就是说一艘船一年一点四亿斤到两亿斤。

    一条船的收获,就可以养活五十余万人。

    不过,那时候鱼可不是人们用来果腹当饭吃的,不过是人们口中的菜肴罢了。

    在一九七九年,全国近海捕捞鱼虾各类总产量为两百亿斤。

    数十年后形势大变,渔船在渤海捕鱼两个月,两个月里,只捕鱼四千六百万斤。

    虽然对比如今的金州仍然是天文数字。

    这是多年组织的捕鱼大会战,和机械化过渡捕捞,以及绝户网导致的原因。

    现在的大小长山一带的近海海域,本来就是水质最好的渔源地之一。

    又有几百年的禁渔期。

    在这黄海一带,就算包括上渤海一带的话,一年收获个二十余亿斤都不成问题。

    只要金州有足够的船。

    还要海域里供渔船停靠的各岛,各岛的仓库,盐,冰窖都要跟得上形势。

    所以可以放开了捕捞,但是绝户网是不行的。

    太伤渔源的元气,虽然以金州现在的捕捞能力,远谈不上这点,但是未雨绸缪嘛。

    “就跟大山里春季不打猎一个道理,不能断子绝孙啊。”

    听到将军的话,众人恍然大悟。

    虽然觉得将军有些杞人忧天,不过既然将军提了出来,那就改过来好了。

    又不是什么大事。

    既然确定了大方向,冯胜之,顾应时,朱文,顾道初,以及陶鏴,五个人开始商量细节。

    最后决定出来。

    集中力量设立三大船厂,旅顺船厂,长行岛船厂,以及长山岛船厂。

    长山岛的船厂,规模将会逐一缩减,最大的船厂将会是旅顺船厂,其次是长行岛船厂。

    长行岛上大树不可计数,可以就地取材。

    旅顺也前后也有大山,有大树,比长行岛资源更多。

    唯独大小长山岛。

    绿荫虽多,适合做龙骨的树木极少,完全靠大船往来运送,极为费时费力。

    因为天津离京城太近,所以没去招工匠,但是慕名投奔来的人不少。

    现在从山东登莱,金陵来的船匠,其中大匠都不在少数,比原来金州的船匠手艺都要强。

    所以金州上下,开始有了新的要求。

    在旅顺和长行岛,建的船厂,修的船坞要更大,更适合海洋行驶。

    船政敲定。

    接下来就是渔政。

    所有处在捕鱼区的海岛上,都要设立渔场。

    各处都有了渔场,才能让渔船满船后,一两日即可运到渔场处理渔获。

    特别是如今天气炎热,不能久置。

    要挖掘地窖做成冰窖。

    辽东到了冬日,冰块极多,无限的资源,是真正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头一天从湖里取了,一夜就重新冻成。

    “还要盐。”

    陶鏴提醒道。

    随着渔船的增多,渔获的增加,旅顺的盐场产盐已经跟不上形势。

    “到朝鲜设立新的盐场”

    唐清安立马说道。

    旅顺遍地的锅墩,日夜焚烧,当起南风时,他在金州有时候都能闻到一股烟味,不知道是不是心里的作用。

    可能是自己杞人忧天。

    但是破坏朝鲜的环境他不心疼。

    他多的是人,可以去朝鲜境内一边砍伐树木,一边烧盐,说不定还能卖些回国内。

    这个时代,除了他之外,可没多少人具有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