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一个士大夫行礼道,
“世子,这个消息确切可靠吗?”
“可~~靠~~。”申国世子拉长了音调,低声回道。
好像对质疑声很不满似的。
申国世子的谋臣一看世子这个状态,就是想要立刻再次发兵。
因为他们这些家臣极度了解世子,这件事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世子必然会想即刻出兵雪耻。
但是世子需要下面的人提出来。所以只有他来提开这个头了。
谋臣行礼道,
“世子,臣建议即刻发兵围攻曾国。”
此言一出,士大夫们议论纷纷。
申国世子睁开眼睛,环视了士大夫们一圈。
“你们的意见呢?”
其中一个士大夫赶忙行礼回道,
“臣下觉得,我军初败。还未完全休整过来,此时再战.....”
另一个士大夫附和道,
“对啊,世子,在曾都城下撤退太仓促。不少士兵都走散了,至今还没有归队。”
申国世子突然起身,怒吼道,
“被两千天子仪仗队,吓的我们三万大军连跪带爬。这种恶气你们能咽的下?”
另一个士大夫弱弱的回道,
“世子,臣咽不下这口恶气。臣下同意再次围攻曾都。但是马上临近秋收,我们可不可以收完粮食再进攻曾国?”
其实这个士大夫的要求是合理的,当时春秋周礼里面。
秋收季节的国际潜规则就是,我们都各自回家收粮食。
收完粮食再来打,所以秋天都是不启战事的。
这个士大夫的话引起了大家一致共鸣。
这时世子的谋臣说道,
“既然不是晋国在救曾国,那么我们就不该再给曾国喘息的机会。此时的曾国已经危如累卵,我们现在只需轻轻一吹,曾国立刻就会灰飞烟灭。到时候收曾国田里的粮食岂不快哉?”
世子谋臣的这番话,已经有点打动这帮士大夫了。
虽然他们一开始畏战,但是仔细冷静下来一想。
前几日,已经快攻入曾都了,曾国是不会有其他国家来救的。
天子的两千仪仗队之所以能吓跑他们,完全是因为他们误以为是晋国援军。
也就是说换言之,曾国此时的国力并没有任何提升。
他们申国相对于曾国而言还是强大无比的存在。
况且虽然围攻曾都失败,但他们并没有损失多少士兵。
只是损失的钱粮器械比较多而已。
申国世子也发现了这帮士大夫们有些动摇了。
随即冷冷的说道,
“本公子的脾气,你们是了解的。快意恩仇,这口气本公子一刻都不会忍。如果你们不出兵,本公子带着嫡系部队自己去。如果你们愿意去,拿下曾国以后。本公子拿出三分之二的曾国国土分封给你们。至于分封的比例,就按你们出兵的比例。”
此言一出士大夫们个个眼睛发光。
他们都是聪明人,世子谋臣的话就已经说到他们心坎了。
现在世子又许诺如此大利,不去的都是傻子。
因为世子强行征兵也是能征出两三万人的,真的被世子一人拿下。
他们岂不是白白在前面这一仗付出那么多?
随即士大夫们相互看了一眼。
纷纷表示咽不下这口恶气。
要倾全族之兵,协助世子,一雪前耻。
申国世子一看,统一了思想。那就赶紧重振旗鼓,再战曾国。
世子的谋臣赶忙谏言道,
“世子,臣有一策。保那曾国必亡无疑。”
“哦?快快说来”申国世子心情已经轻松了很多。
刚刚就是这个谋臣心领神会,帮自己说服群臣的。
当然要听听他的计策。
“臣下建议,这次我们先下战书。”
谋臣说完用着玩味的眼神看着世子。
申国世子思索了片刻大概理解了谋臣的意思。
毕竟前一次兵败,再快也需要时间调整部队。
下战书可以明面上给所有人争取点时间。
而曾国刚刚大胜士气正盛。
再者这次不再像上次搞突然袭击,而是光明正大的下战书。
如果曾国同意约战,那么他们就可以排兵布阵,野外正面对决。
那样申国的赢面会更大更直接。
如果曾国萎缩畏战那样曾国的士气必然会再次削弱。
申国世子点了点头表示认可,随即问道,
“然后呢?”
谋臣继续说道,“如果曾国不接战书,我们再联络胡国。哪怕再多给胡国一些好处。从而夹击曾国,再次围困曾国国都。”
申国世子知道,胡国不需要出多少兵。
只需要胡国出兵,就会给曾国巨大的心理压力。
申国世子点了点头“哪怕胡国只是下战书,都可以让曾国心里难以承受。”
谋臣也顺势点了点头,随即说道,
“虽然此时大家知道天子在曾都里面,但是天子是冒充晋国军队进去的。我们完全可以装傻充愣,然后联络郑国公从北边出兵围攻曾都。”
世子谋臣出这个计策,就是因为知道周天子最近跟郑国公闹的很凶。
想摆脱郑国公的控制。
现在周天子自己一头扎进了曾国国都,刀剑无眼,如果周天子最后死在了曾国国都。
那些大诸侯也不会怪罪郑国公。
毕竟天子又不是死在周国,那么郑国公就完全不用为周天子的死负责。
到时候郑国公把在郑国为质的太子,送回周国继位天子。
一个八九岁的娃娃做天子,那周国不是更好掌控吗?
申国世子立马表示赞同。
他们会议还没结束,就命人把这一想法派人通报了郑国公。
士大夫们一听拉拢郑国与胡国,不是要分他们的利益吗?
一个个又都面露难色,但是都不言语。
世子谋臣也都看出来,随即说道,
“我知道各位大人心中不悦,但是各位记住了。抢劫邻国跟灭亡邻国是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政治后果。拉郑国与胡国进局,不是为了让他们分我们的利益,而是分担我们灭亡他国的风险。”
这个时代灭敌国不单单要考虑敌国的实力。
还要考量灭掉敌国会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觊觎之心。
郑国跟胡国都是曾国的邻国,让他们分一些,他们也就都会闭嘴了。
如果有大诸侯国要找他们麻烦,那申国就会多两个盟友。
那样周旋的空间就大了很多。
士大夫们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他们此时已经认为曾国是他们嘴里的肉了,
吃进去的肉吐出来难。
很快商议就定了下来,这次是举全国之力,要灭亡曾国。
申国世子议事过后,就立刻发召。
让全国的民夫劳动力开始往申国边界运军械,粮草物资。
随即申国世子立刻给胡国与郑国公发去了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