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的王师,从曾都出发开始。
整个大军所有人都是神经紧绷,更没有人能想到可以大破申国五万大军。
曾国的命运与他们的命运都在一片迷茫中。
在这种大敌当前的巨大压力之下,士族们也短暂的抛弃了很多成见。
与平民,奴隶们共同御敌。
但是大破申国军队,经过两日狂欢以后。
绝大部分的人刚刚从命悬一线的危亡感中解脱出来。
就立刻发生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件。
周建国随即召集了战车部队的一千余人。
也立刻集合了骑兵部队的四百余人。
部队还在集结的时候,南宫信一也听闻了此事。
赶忙过来单独见了周建国,焦急的询问道,
“王上打算如何处置?”
周建国见南宫信一亲自询问,也不知道南宫信一的态度,只好反问,
“先生是何意?”
南宫信一主动来单独找周建国,就是因为这个士族子弟。
南宫信一没有直接回答周建国的话,
而是开始先将自己了解的情况汇报给了周建国。
原来这个士族子弟不是一般的底层士族。
他们也是曾国小宗族,也是南宫氏。
只是出了五服。
他父亲是原曾国的上大夫,名叫南宫竹。
南宫信一能回国继承代理君位就有南宫竹的大力支持。
曾国入周这件事,南宫竹也是极力支持。
南宫竹与南宫信一一样,也是深明大义之人,早就对曾国朝局不满。
而且南宫竹在曾国贵族圈里也是名声极佳。
更重要的是,这个南宫竹的儿子并非纨绔子弟。
在曾都保卫战中,南宫竹的儿子也是身先士卒。
身负数伤还在前线坚持作战。
南宫竹的这个儿子是荣誉感极强的一个人。
南宫信一之所以先与周建国说这些。
是因为他与天子相处数日,深知天子不但聪慧,而且杀伐决断从不含糊。
这件事里还牵扯礼法问题。
虽然在军队里面有规定。
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与协调能力。
只要进入战事,所有人暂且一律不以身份论。
但是被逼自杀的骑兵的确是南宫竹他们家的家奴。
奴隶都是贵族的财产,这些是共识。
这个时代的奴隶与家畜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
周建国听完南宫信一的委婉劝诫,情绪也没有适才那么冲动了。
毕竟周建国深知,他的权利一大部分来自于南宫信一的支持。
南宫信一又是依赖这群士大夫们的支持。
如果行事过于冲动,必然会导致与贵族层离心离德。
而且南宫信一现在夹在中间也是左右为难。
周建国深吸了一口气,平静的问道,
“先生,此事动摇军心。不妥善处理,骑兵里的奴隶人人自危。可有战力?”
南宫信一沉默道半响,反问道,
“王上能跟强敌申国退让,为何不能向士族退让一步?凡事都有轻重缓急。”
“先生不反对寡人惩戒于他?但是只是不赞成此时惩戒?”周建国追问道。
南宫先生点了点头,神色暗伤的说道,
“臣下与王上交知数日,深知王上秉性。在王上眼里并无贵族与奴隶的区别,也深知王上就是为了解救丹国奴隶才踏上与郑国公夺权之路。”
周建国欣慰的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道,
“先生既然知寡人,又如此劝诫于寡人。寡人知道如何行事了。”
周建国在南宫信一的提醒下,他才突然意识到。
他要面对的不是在军中擅自逼杀自家奴隶的一个士族子弟。
他要面对的是整个时代的制度。
他本想等自己夺回周国以后慢慢的去改变这个时代的一些陋习。
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有点天真了,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去与这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去对抗。
此时的他只能寻找一个平衡点是稳住军心。
站在礼法上一个士族别说逼自家奴隶自杀,就算亲手宰杀了自家的奴隶又算什么事呢?
一匹优质骏马就可以换到六个左右的奴隶。
这就是奴隶代表的换算单位而已。
但是这件事的开端会将刚刚组建的天子王师撕裂开来。
毕竟对这些取得如此荣耀的奴隶,心生嫉妒的士族可远远不止这个南宫竹的儿子。
冷静下来的周建国思索道,
其实这个南宫竹的儿子本性真的那么坏吗?
他可以抛弃生死,在曾都下力战申国大军。
比那些私下联络申国世子,或者为申国世子打开大门的士族不知道高尚多少倍。
可是他为何会愤愤不平,逼自家的奴隶自杀呢?
周建国很快意识到,可能都是因为士族的荣誉。
南宫竹的儿子可以做到义无反顾的为国捐躯。
是因为他要守护他身为士族的荣耀,所以才不畏生死。
但是他的家奴竟然取得了比他还让人羡慕的荣誉。
他的内心是多么憋屈难平?
南宫竹的儿子肯定认为他在意的荣耀受到了侵犯,受到了侮辱。
其实南宫竹的儿子没做错什么,只是他把这份荣耀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当有人玷污到他内心的这份荣耀的时候,他会做出任何极端的事情。
周建国这才明白,荣耀是驾驭士族很好的工具。
但是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士族珍惜荣耀会舍生忘死。
荣耀本身也会反噬这些士族的本心。
周建国这个深刻体会出治国,治军。
那不是游戏里面积累资源,造兵打仗那么简单。
现实中牵扯着太多的利益需要平衡,需要利弊。
南宫信一见天子陷入了沉思,便直接退了出去。
南宫信一出去以后与东野泽一起去聚集战车士族与骑兵部队。
周建国明白,权衡利弊是最难的事。
但好在他拥有跨越千年的阅历与眼界。
毕竟几千年的历史沉浮都在他脑海里呈现过。
几千年来各个派系,阶层为了平衡利益而杀的人头滚滚。
士族逼杀自家奴隶的事件,也很快在军中蔓延开来。
这也是周建国第一次处理内政,真正的内政。
战车士族与骑兵部队在点将台下集结以后,南宫信一亲自来请了周建国。
周建国一个人也终于在沉思中寻找到了一计良策。
兵败有危机,胜仗也有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