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宫殿。
晋国侯知道这次议事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但是晋国侯的目的就是敲打世子姬伯与国宰姬成师。
这次让晋国侯看出了自己弟弟姬成师的高明之处。
自己以前的确将自己的弟弟想的太简单了,但是自己弟弟一点破绽没有又不能随意惩罚。
众人又议了一些不痛不痒的琐事以后,便都退下了。
只有东野西伯还留了下来。
东野西伯见众人退下了,立刻焦虑的给晋国侯行礼说道,
“请君上救一救臣下的家族。“
晋国侯叹息道,
“这几日孤也在派人暗中调查,而且还派了人手暗中在你们家族的居住地训练。卿士这样也可以稍稍心安一些。”
东野西伯激动的表态道,
“臣下愿意为君上肝脑涂地,赴汤蹈火。可是君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臣下的生死不足惜,但是臣下不想连累家族的人啊。”
晋国侯听出了东野西伯是有诉求的,随即赶忙询问道,
“卿士还有什么要求?”
东野西伯直接坦然的说道,
“如今家族全员被威胁,臣下思量数日,觉得不能面面俱到。但是臣下希望能将家族的后辈们送到齐国的稷下学宫或者天子刚刚建立的弘文学宫暂避风险。”
东野西伯会提出这个要求,也是周建国得到周甲的汇报以后,第一时间想出的计策。
然后命天知局的人通报给东野西伯。
这个想法也与东野西伯不谋而合。
将东野氏家族的后辈小子们送到齐国稷下学宫或者天子的弘文学宫,
理由正当不但可以让他们远离是非之地,还能护他们周全。
晋国侯听到东野西伯这个诉求以后,也是眼前一亮。
毕竟如果东野西伯整个家族都被威胁,东野西伯也会畏手畏脚。
只要将东野氏的后辈们送出晋国,这样东野家族的人也就心无旁骛了。
再说这些孩子的父母就在晋国,学成以后还是会回来的,算是一举两得。
晋国侯点了点头说道,
“此策甚好,卿士觉得送到齐国稷下学宫好,还是天子的弘文学宫好?”
东野西伯思索了片刻说道,
“臣下认为,一部分送到齐国稷下学宫,一部分送到天子的弘文学宫。”
其实东野西伯打算将自己家族的后辈们都弄到天子的弘文学宫。
一方面那是天子的地盘,另一方面现在弘文学宫的真正的主导者是自己的师弟南宫信一。
所以将自己家族的后辈们交到自己师弟手中是完全可以让自己放心的。
但是能将一半的东野家族的孩子送到天子的地盘,他已经有些心满意足了。
另外一半能送到齐国,也未尝不是一个折中的方案。
东野西伯之所以会这么说,也是为了不让晋国侯猜忌。
毕竟如果东野西伯提出来将东野家族的孩子全部送往天子的弘文学宫,
势必会引起晋国侯的猜忌与怀疑。
如果说分两个地方送,反而会让晋国侯觉得合情合理。
晋国侯点了点头说道,
“那就委屈东野氏的孩子们了。”
“齐国商业发达,天子王畿之地变革正盛。无论他们去哪个学宫,将来回到晋国的时候,都能为晋国带来新的思潮。”东野西伯神情专注的说道。
晋国侯听到这里,觉得的确是这样,反而还多了一份感动。
“这样,东野氏的孩子到齐国稷下学宫与天子弘文学宫求学的花费都由孤出了。”晋国侯随即说道。
其实晋国侯刚刚意识到,东野氏这些孩子送出去更是自己对国内反对新政势力的一次重大宣战。
也可以让东野西伯心无旁骛的协助自己新政的推动。
“谢君上,臣下感激万分。”东野西伯赶忙行礼道。
晋国侯此时对东野西伯还是没有任何怀疑。
甚至觉得自己的变革之路刚刚开始,就让东野西伯家族被牵连心里很是愧疚。
所以能在这个时候做一些补救措施,也算是让自己图个心安。
因为此时晋国侯推动晋国变革的心已经越来越坚定。
他这个时候不能失去东野西伯给自己出谋划策,
而且对于此时的晋国侯而言,貌似唯一的盟友只有东野西伯了。
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弟弟都无法真心的支持自己。
晋国侯看着东野西伯询问道,
“天子最近在王畿之地的变革你都知道吧?”
“回君上,基本都知道。”东野西伯回道。
“你怎么看?”
“回君上,天子虽然疆域不大,但是优势远胜我们。”
“说说看。”
东野西伯思考了片刻说道,
“天子的疆域内没有贵族势力,几乎没有土地被分封。最重要的是,天子这些日子的功绩更是深得民心。”
晋国侯点头说道,
“这些孤都看的出来,你觉得天子如此变革下去会发生什么?”
东野西伯再次思考着说道,
“依臣下看,王上的变革可不是简单的在现有的制度上做修改。王上如今的变革是在颠覆这个时代的制度。”
晋国侯赞许的看着东野西伯,然后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孤,这几日彻夜难眠,天子的确遵守了他的承诺。其实天子不用变革成功,孤已经知道天子的这条路是正确的。”
晋国侯这几日也研读了‘天子策论’的内容。
站在国君的角度来看‘天子策论’的内容真的是非常精辟,非常新颖。
晋国侯一直在想,如果天子策论加上推恩令,
那么士族与宗族的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了。
但是晋国面临的局势极其复杂,没有那么简单。
这也正是晋国侯发愁的地方,就好比他在隧道里行走的时候,已经看到了洞口的亮光。
然而自己却因为枷锁太多,导致自己寸步难行。
“君上,如今晋国朝局复杂。臣下还听闻晋国士大夫认为天子的变革是君上授意的,这是在给晋国的变革制造舆论优势。”东野西伯说道。
其实这个方面的流言在晋国的确有。
毕竟天子王畿之地的变革思路,其他诸侯国如果套用那就算是有法理依据了。
这些思路的源头在天子这里,各诸侯国的士大夫必然不好说什么。
晋国侯思索道,
“你的意思是,晋国的士大夫已经开始仇视天子了?”
“臣下只是觉得会有这样的可能性。”
“你说的对,孤此时还真为当初支援天子而感到庆幸。”晋国侯感慨道。
东野西伯则立刻行礼道,
“这都是君上深明大义,高瞻远瞩啊。可惜世子不能领会君上的苦心。”
说到这里晋国侯内心又是一阵揪心。
如果世子日后不按照自己的变革思路推进,改变晋国。
那他现在做的这些又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