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王都。
太后归天,安葬在申国,虽然没有什么诸侯在意。
但是却有不少贵族有些看不懂,周建国也懒得向天下贵族解释。
他们开始看不懂这个天子的操作了。
甚至外界贵族开始疯传,天子可能不是太后的亲生儿子。
这个谣言传到周建国耳朵里的时候,也是让周建国哭笑不得。
此时躲在王都的秦国密使,突然觉得他们的任务更加艰巨了。
毕竟天子丧子丧母,他们这个时候去讨要赵何的尸首,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所以秦国密使还在等国君的消息,按照时间推算秦国国君的回复消息这几日应该就会到了。
此时的周建国正在与赶来奔丧的南宫竹与江瞻,滕青等人议事。
唐子陵,也已经从胡国都城返回,被天子叫来旁听。
唐子陵虽然现在不参政,但是要了解天子的思维。
毕竟周建国离开曾郡以后,与江瞻他们也是许久未见了。
这次是周建国与他们分别以后,第一次当面听他们汇报各地军政情况。
议事时,众人也是心情沉重。
毕竟太子的葬礼刚刚结束,太后又归天了。
他们也不敢确定王上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南宫竹来到议事厅,立刻就对天子询问道,
“听闻王上不打算将太后的遗体运回王都办理国丧?”
南宫竹在意的还是礼数问题,如果天子不孝的名声出现,
肯定会影响天子的声誉,也会让南宫竹这样的老贵族觉得不妥。
像唐杰大夫那样的古君子,肯定会对天子的行为更为不耻。
周建国看着南宫竹,明白南宫竹的言外之意,随后平静的说道,
“这件事可能是寡人思虑不周,寡人会立刻发布诏书,昭告天下太后为何会葬在申国。”
周建国发布诏书,昭告天下,最主要的是昭告给周国民众看的。
随后周建国对议事的众人先解释道,
“太后去申国以前就已经重病缠身了,太后的遗愿就是葬在申国。”
周建国又将太后书信的内容与众人大概的说了一遍。
南宫竹听完以后也是恍然大悟。
原来太后的离世不是意外,而是太后早已油尽灯枯了。
这时的南宫竹赶忙对着天子行礼道,
“是臣下误会王上了。”
在场的不少人也都松了一口气,原来太后葬在申国,是这样。
南宫竹也顿时愧疚了起来,为这两日误解天子而愧疚。
此时的江瞻也插嘴道,
“王上,太子遇害,就算不是郑国策划的,我们总该做些什么吧?至少让郑国付出一些代价。臣下听闻王上连郑国使臣都不见?这是为何?”
周建国立刻对着江瞻安抚道,
“不是寡人不想找郑国算账,而是寡人在等郑国有诚意的认错。”
“诚意?”江瞻不解。
周建国点了点头说道,
“是的,太子遇害不是什么使臣寡人都会见的。”
周建国对这个祭足还是有点历史记忆的,毕竟是帮助世子姬悟生争夺到君位,
后来更是协助世子姬悟生称霸中原的重要谋臣。
但是现在的祭足,只是一个还没崭露头角的小角色而已。
肯定是有点智谋,但是不足以与自己对话。
所以周建国是在等世子姬悟生过来跟自己谈。
在座的众人也立刻明白了天子的意思。
周建国见江瞻不说话了,随后对着众人说道,
“变革也推进了一段时间,都给寡人真实的汇报一下地方上的情况。”
南宫竹率先说道,
“王上实行仁政,爱民如子,民众对王上的感激之情更是难以言喻。”
周建国一听,这奉承之语,的确好听。
但是他更清楚,这些空话没意思,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驳斥南宫竹。
随后对着南宫竹说道,
“南宫大夫,让民众能够衣食无忧本就是寡人的职责。我们今日只讨论你们变革的困难,与出现的不满情绪。”
南宫竹立刻听出了天子的意思,天子不想听拍马屁的话。
此时参事的滕青行礼说道,
“王上不启用原贵族与士族,导致臣下们变革之时常常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
周建国深思了片刻后说道,
“人才可不是地里的庄稼,一年就能长出来的。至于你们想用的人才,你们自己去发掘。眼下只需要能严格执行新政的人,不一定非要有多高的学识什么的。”
周建国的用人思路就是非常简单,实用主义。
也是曹操提议的唯才是举,曹操有的手下贪财,曹操就多赏金银,
曹操有的手下好色,曹操就多赏美女。
但是曹操只有一条,那就是要打胜仗。
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什么礼仪,品德,学识的。
现在的周建国面临的随时都是灭国之难,这些东西没什么用。
随后周建国对众人再次强调,暂时的人事任免权下放给他们。
等天知局的学子们一批批学成以后,就再更换。
只要能理解新政的目标与核心就启用,其余的不用在乎。
滕青立刻回道,
“臣下明白,还有就是臣下属地最近涌进了不少他国的流民与难民,因为王上的新政是免费发放土地。这些流民与难民我们收留吗?”
周建国听到这个,眼睛突然发光的问道,
“这件事怎么没有听你们在书简里汇报过?当然要收留了,只要是来到寡人王畿之地的全部收留。跟国内取消奴籍的人一样安置。”
周建国非常清楚,人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这个时代根本不缺土地,缺的只是人口。
这块国土就算没有未来的科技,也能养活上亿人呢,可是现在整个华夏大地加起来也没多少人。
主要是因为土地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中,再加上大部分人都是底层民众与奴隶。
所以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其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几千年来都没有变过。
有他国流民进入周国,本就是周建国计划的一部分。
这也是周建国如此高价,海量的收购各国粮食的原因。
因为周建国非常清楚,等你有多少粮食就会有多少人口。
有多少人口就会有多少兵力。
“王上如此收留流民,仁爱之名必将远播天下。可是我们的粮食并没有多少啊王上。”南宫竹提醒道。
周建国神情严肃的说道,
“有人就会有粮食的。我们的目光要放的长远。”
其实在春秋时期,有些明君收买人心的事也不少。
比如后世的齐国,在别的大夫借给百姓粮食的时候,都是小斗出大斗进这样盘剥百姓。
而齐国大夫田乞,则反其道而行之,他用大斗借出粮食给百姓,然后用小斗收百姓的粮食。
百姓一开始都骂田乞是一个傻子,后来时间久了,百姓发现田乞是故意这样让利给百姓。
慢慢的齐国大夫田乞获得了民心,所以才会让田氏在接下来的时间将原来姜氏的齐国给取代了。
无论什么时代,谁对百姓好,百姓心里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