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王都,偏殿议事厅。
弦一谷离开以后,东野西伯与曾叶也从一旁的房间出来了。
此时的唐子陵本以为天子会与弦一谷发生正面言语冲突,从而说出面粉的秘密。
没有想到天子前期做了那么多的铺垫,而且在与弦一谷谈判中,不停的暗示弦一谷背后的人。
天子这样做,就让弦一谷哪怕再生气,也要时刻保持理智。
东野西伯一出来就询问道,
“王上觉得弦一谷与他背后的人会退让吗?”
周建国笑着回道,
“等他们得知面粉只是麦子做的时候,他们也就会坐下来与寡人平等谈判了。”
其实周建国说出了这个秘密,肯定也是要换回一些利益的。
曾叶刚刚从面粉是麦子研磨而成的消息里缓过来,他立刻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
一开始弦一谷可是就拿出了咄咄逼人的气势,如果面粉真的是稀罕物做的。
那么天子势必会被商贾们要挟,曾叶看着天子感慨的说道,
“王上,臣下有点明白王上之前说资本的力量是很恐怖的原因了。”
周建国看着曾叶冷笑一声道,
“这算什么,等你到齐国以后,会看到什么叫真正的资本。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这次被围猎的是其他诸侯国,那就难说了。”
曾叶思索着说道,
“王上你总说,现在的齐国看上去是被贵族集体掌控。将来贵族会被商贾资本架空。商贾资本真的可以做到吗?”
周建国点了点头说道,
“齐国议会选出的首相,权力非常有限。而且立法权利分散在议会,而议会是由众多贵族与士族组成的。当这些个人被商贾资本控制的时候,那么商贾资本不就控制了整个国家了吗?”
其实在未来世界,无数所谓民主国家都已经验证了这种制度的失败。
虽然他们辉煌过一段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议会的议员们被资本控制以后。
整个议会与首相都只是财阀们的工具而已。
曾叶虽然无法完全理解天子的这席话,但是还是将它完全记下了。
其实唐子陵一开始听说齐国有这样制度的时候,简单的一了解觉得这个制度非常合理。
但是天子的坚定否决,也让他们在内心不相信齐国制度的合理了。
他们是处于对天子的完全信任与忠诚的角度思考的,因为天子至今没有错过一次。
更为年轻的曾叶则是要自己去看一看。
“臣下明白了,臣下一定会去齐国好好看一看。”曾叶回道。
周建国再次补充道,
“你在齐国一定要说你是来学习齐国这种先进思想的,这样你师叔心里的芥蒂就会少很多。”
其实这个时代贵族之间经常游离于各诸侯国,不像后世一旦效忠某个君主,一旦背离就会被唾骂。
可能是因为这个时代诸侯国的头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天子,导致能人志士在各诸侯国内部跳槽并不会被指责。
到异国去做官,在这个时代更是习以为常,所以曾叶到齐国求学,跟随自己效忠庆氏的师叔也并不奇怪。
“臣下明白。臣下想等王上处理完这一次王上与弦一谷的博弈后再启程前往齐国。”曾叶说道。
周建国点了点头,
“也好,跟着寡人多学一些,日后在齐国也可以施展施展。”
唐子陵一脸焦虑的看着天子,叹息道,
“王上,此番就算我们能与这些大商贾们和解,可是面粉的秘密就没有了。日后我们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财政来源。”
周建国淡然一笑道,
“面粉能撑这么久,还收割了天下贵族这么多的财富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毕竟面粉的秘密迟早会揭秘的,我们自然是要广开商路的。”
“广开商路?可是眼下天下能赚钱的大行业基本已经被垄断。”唐子陵说道。
唐子陵说的没错,这个时代重要的盐,矿,茶,布等支柱产业基本都是被垄断的。
不是被资本垄断就是被权贵垄断,齐国庆氏算是双重垄断。
这几个月以来,根据周建国的摸底调查,齐国庆氏几乎在暗中掌控了不少诸侯国的支柱产业。
也就是说周建国走资源型路线,暂时肯定是走不通的。
因为市场已经基本被占领了,攻占别人拥有的是需要花费很大代价与时间的。
面对唐子陵的询问,周建国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然后让他们在这里等着。
周建国跑回自己寝宫,亲自去拿了一个木盒子,然后又返回了议事厅。
众人看着天子抱着一个木盒子很是诧异。
周建国则指着这个木盒子,诡异一笑道,
“寡人再给你们上一课,那就是市场没有的需求,那就创造需求。”
众人对视了一眼,不明白什么意思。
他们上一次天子炒面粉的操作是告诉他们,赚钱不一定真的要卖什么东西。
让他们领略了天子的商业才华,现在天子说没有需求,要创造需求,他们不是很明白。
就在众人一脸困惑的时候,周建国打开了这个木盒子。
拿出了一卷有些泛黄的,白色的东西。
唐子陵诧异的询问道,
“王上,此为何物?”
周建国展开这一卷白色泛黄的东西,然后抽出一张铺在桌案上。
紧接着拿着笔在上面写了一句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周建国边写边说道,
“这个叫纸,是寡人几个月前就让南宫信一带着弘文学宫的学子们按照寡人的描述开始研制的。现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纸?”众人异口同声的询问道。
周建国写完以后,将这个纸递给众人。
唐子陵与曾叶看到这个纸,薄如蝉翼,轻便无感,手感更是滑腻。
而且笔墨在上面显得更为靓丽。
周建国见众人观察着,触摸着纸时,解释道,
“以后竹简与锦帛书写文章的时代就过去了。这个纸能保存上千年,而且制作成本远低于竹简与锦帛。更重要的是它能记载的东西更多。书写效率更是远超竹简与锦帛。”
在天子的介绍下,众人早已惊得目瞪口呆。
“取代竹简与锦帛?”东野西伯也是难以置信的看着这薄如蝉翼的东西。
但是让东野西伯更惊叹的是上面这种各式的诗句,毕竟这个时代的诗歌并不是这种形势。
这句诗充满自信,洋溢着豪迈与坦荡,好像正好符合天子此时的心态一样。
周建国下意识的写了这首诗,突然感觉有点不太合适,毕竟这七言诗是一千多年以后的文学形式。
东野西伯看了看诗,看了看天子,虽然什么都没说。
但是内心早已惊讶的不行,东野西伯完全没有意识到天子的文学才华也是如此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