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国君的卫完对周建国的利用,反而让周建国内心轻松了很多。
万一日后都像申国与郑国这样,自己还不好收拾他们呢。
而卫国国君的行为,也让周建国清晰的认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齐国对此时天下诸侯的影响已经非常大了。
特别是齐国在西式思想上播撒这方面,也是影响越来越大了。
因为在齐国为首的诸侯国,已经出现了批判天子变革的思想与学派。
甚至已经出现了齐国是齐人,齐人不属于周人的思想学派。
这是典型的人为分裂民族的思维。
强行的开始割裂民族,分化民族。
虽然这些学派还比较小众,甚至在齐国也遭受了一些批判,毕竟齐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姜子牙是周王室的功臣。
但是周建国非常清楚,这种思想学派会随着时间被一步步放大。
特别是年轻人被洗脑以后,齐人就会慢慢认同他们是齐族。
其实在同一个人种硬生生被西方人人为定义出几个民族的事情比比皆是。
最后造成其实是同一民族的人相互仇杀的事情也是常有。
一旦被定义成两个民族,那以后的隔阂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了。
而周建国为了抵消齐国这支分裂思想派,也一直让唐杰大夫与南宫信一组织了天下大同的学派。
天下大同的思想学派在之前就已经有了,主流贵族也是认可的。
但是周建国要做的是让天子子民认可,毕竟一部分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是可以扭曲这件事的。
一旦天下大部分子民认可天下大同,那就不一样了。
此时周建国更加觉得,将自己的婚礼在草原上举办的重要性了。
以往主流贵族的天下大同里面是不包括蛮夷戎狄的,齐国要搞民族分裂,周建国现在连其他民族也都融进来。
此时周建国与庆克的较量已经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地方,周建国要让整个学派批判齐国内部出现的民族分裂思想。
随后周建国便开始筹划自己婚礼的具体时间与流程了。
再过几日就是冬祭大典了,这对于周王室乃至天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
冬至如大年,冬至是阴气极盛,阳气始生之时,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所以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除了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祭祀了。
但是自从天子东迁以后,每年的冬祭大典各诸侯国都跑到晋国去献媚去了。
也就是说,晋国声称继承了周国地位以后,东迁以后的冬祭大典都是晋国主持的。
如今这一次就不一样了,周建国就算不发诏书,各诸侯的使臣怕是也会早早到王都集合。
在冬祭大典之后就是春节,周建国准备更大胆一些,直接在春节举行天子婚礼。
而周建国的这番任性,就是要将这件事的特殊性给整出来。
带着诸侯国的使臣到北部草原上过春节,怕是各国史书也会大书特书一番。
周建国立刻就将自己的大胆想法告诉了赵忆君。
赵忆君一听脑袋更大了,这春节去草原上办婚礼?虽然天子一直都是跳跃性思维。
但是天子这么跳跃,赵忆君还真有点快跟不上了。
“王上,春节办婚礼?日子这么仓促吗?”
周建国则笑着打趣道,
“春节这么好的日子,也不用挑了。”
赵忆君突然觉得天子的这个逻辑简直无法反驳,哪有春节重要呢?既然都到草原上举行天子婚礼了,那日子再特殊点也就不奇怪了。
此时赵忆君越想觉得越有意思,随后赵忆君对着天子询问道,
“后世会不会说你是昏君啊?”
周建国则突然邪魅一笑道,
“寡人注定在历史上会是一个昏君。”
赵忆君一脸诧异的看着天子,随后询问道,
“为何?”
周建国突然脸色沉重了下来,满是认真的说道,
“我是要一统天下的,圣人是不可能一统天下的。少不了民间野史会批判我。”
其实周建国知道,秦始皇所面临的指责自己也都会遭遇。
秦始皇统一天下,没有屠杀六国贵族,更没有屠戮功臣,军事上更是北拒匈奴,南扩百越。
但是就是这样伟大的千古第一帝还是被扣上了暴君的帽子。
周建国知道自己未来要做的事情,一些已经被庆克洗脑的人,自己是肯定要清除的。
清除的时候,下面的人执行时难免会错杀,冤杀。
那么这些罪名最后肯定都是要由周建国来承担的。
更何况秦国统一天下花了上百年,几代人。
周建国需要用几十年的时间,靠自己就统一天下的话,手段必然要更加激烈,而庆克思想上进行的民族分裂必然会让抵抗也更加激烈。
再加上如今天下都已经开始进入火器时代了,底层民众进入军队的门槛被大大降低。
那么双方投入战场的兵力也必然会大大增加。
日后战场的伤亡程度与惨烈那是无法想象的,
在这条时间线上,自己算是第一个一统华夏的,所以很多问题都需要自己来解决。
那么秦始皇担的那些恶名,自然都需要自己也来担一遍,毕竟有些事情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但是又必须要去做。
短时间来看是非常残暴的事情,但是在更广的历史长河来看,那是罪在当下,功在千秋。
赵忆君看着天子一脸认真的神情,随后也大概明白了天子的意思。
其实就像天子的父亲一样,只是为了夺回权利,只是因为失败了而已。
最后就被扣上了烽火戏诸侯的帽子,当下不少贵族是知道怎么回事。
可是过了一两百年以后呢?谁在乎这个事情的真相?大家记住的只是烽火戏诸侯而已。
周建国看着满脸落寞的赵忆君笑呵呵的说道,
“是昏君与是明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历史上为我们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不少先辈连名字都没留下来。”
赵忆君其实也明白天子的胸怀,天子做事连道德都可以不顾,根本也不在乎死后的名声。
历史的真假本来就不是那么重要,哪怕被塑造成反面教材,也起码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警示后人嘛。
赵忆君的思维也被周建国带到了另外一个维度,超越这个时代的维度。
就是根本不被这个世界的贵族尊严,贵族体系,天子颜面等等这些东西所束缚。
赵忆君也可以深刻感觉到天子在做的一直就是打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