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百零二章 笑对尔等手段

目录:锦衣当国| 作者:特别白| 类别:玄幻魔法

    大明政坛的格局,有文人和武人之间的平衡,有内廷和外朝的平衡'在英宗的土木堡之变'数万勋贵武臣以及他们的亲信兵将覆圞灭之后'文人和武人之间已经没什么平衡可言'武人不过是供内官和文臣驱策的一条圞狗。

    自有明以来'皇帝之中'只有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持能够完全的掌控政圞权'那也是建立在不住的杀人的威慑之上'其余时候'持别是英宗之后'都是内官和外臣的脚力'天子居中平衡。

    但更多数的时候'是天子为一方所制'而且一方专圞权太久'下一任天子就会有所调整'可结果往往是又让另外一方专圞权。

    英宗登基之时'有三杨执圞政'号称是贤明'但之后就是大太监王振专圞权;弘治时候号称是众正盈朝'然后就是武宗正德的刘谨和八虎'所谓阉党为乱;再之后就是嘉靖年'朝野只知有首辅'不知司礼监掌印。

    自杨廷和到张媳'自夏言到严嵩'然后是徐阶'隆庆年这格局依旧没有改变'徐阶去'高拱来'万历登基至今'大家自然心中有数'大太监冯保权倾朝野'但天下人只知张居正'接下来张四维和申时行为首辅的时间虽短'可外臣独大'内监无名的局面依旧是如此。

    问天下士人'谁为司礼盟掌印太监'能答出来的少之又少'宦官们的权责几乎不出宫禁'内廷十二监四司八局二十四衙门'权力都是在收缩。

    王通边走边说'邹义跟着'说完这句话都义下意识的想要接话'但立刻是愣住'脚步也停了下来。

    宫中办差的讲究多王大人和部公公在那里密谈'随从引路舟人都不敢距离太近'邹义这一停下'一干人都是停下。

    王通倒走向前走了几步'才发现邹义停住'回头一看'发现邹义满脸都是愕然之色'看到王通回望邹义晃晃头'连忙快走了几步跟上'低声说道: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为兄实在是想不到这等话会是兄弟你说出来的。',

    “我从南街一个校尉到如今的地位'部大哥和各位公公出力都是不少'我想出这个有什么不妥?''

    “兄弟你做事虽然天马行空'可究根底来看毕竟还是忠君为国'你可知道'方才兄弟你说的这番话要是传到外面去'天下间的读书人都恨不得吃你的肉'喝你的血'莫说是宫外的读书人'就连宫圞内都有人要恨你入骨?''

    两人对谈几句'说到这里'王通倒是有些惊讶'开口问道:

    “方才这提议明明是对宫圞内好怎么宫圞内还有人这么想'部大哥'方才我的提议'说不说在你'你也不必为难。''

    “自然要说兄弟你做事虽然让人摸不清脉络'可做不成的却没有你说这宫圞内的人为什么要反圞对'读书读糊涂了'忘了自己是什么人的可当真不少。'' …”…”“”

    王通来到锦衣卫值房的时候'发现情形和刚回来那日又是不同那一日众人敬而远之的态度'今日则是城惶诚恐。

    走在值房的回廊之中'凡是视线所及之处'无人敢走动'都是垂手立在两旁'王通走过'则是恭恭敬敬的问好请安'校尉力士如此'小旗如此'总旗如此'百户如此'千户也如此'一位指挥同知'两位指挥金事只出现了一位'指挥检事杨占也是如此。

    进入自己值房那牟院子之后,指挥合事杨占居然跪在了那里'恭敬无比的说道:

    “王大人'武清侯府那边送来了二十一人'都是各个产业手脚不干净被抓到的'在府中就用了刑,送到咱们衙门的时候还活着。”

    指挥舍事见指挥同知'熟悉的抱拳'不熟悉的点头'要是有矛盾'理会都不理会也可以'断没有跪的道理。

    王通也不没有和杨占客气'只是开口说道:

    “应该挺不住伤都死了吧'等下会有人过去验明正身'要是不对'少不得要去侯爷府上去抓!''

    杨占听的身圞子一颤'连忙说道:

    “请大人放心'武清侯府这次绝没有什么隐瞒取巧的地方。

    王通点点头'冷声开口说道:

    “杨大人'你出身何处我知道'不过你在这个位置上'就把该做的本分做到了!''

    说完转身进了屋子'杨占一直是在后面跪着'等王通进了值房才起身'他出身武清侯府'自然知道武清侯那边收到了什么样的训斥'也知道王通接下来会是什么地位了。武清侯府那边送来的尸首找人验看过了,的确是他们府上派出去的那几个'有三个人实际上不在大人点名的范围内'也是药死了送来。''

    在值房之中'杨思尘开口禀报说道'王通正在看其他的案卷,此时却抬头笑着说道:

    “没想到戏院还能赚圞钱'这一间戏院居然和开个铺面赚的差不多。''

    “大人出去半年'这半年戏院可是在京师风行'天津卫那边也开设了三间'且不说看戏的人多'那些豪门养的戏班子'若是没在戏院演过'就会被讥刺为闭门造车'没有拿出来的本钱'有几家索性将戏班放在剧院之中'还有不少喜好此事的士人'主动写戏给剧院看'若是好评如潮'也能扬名'青楼名妓更是以能在戏院登台为身价证明'大人'学生觉得'剧院戏曲经此大兴'百年之后未必亚于这诗词歌赋,大人单依靠此事'也能史书留名。''

    一种新的文化娱乐形式'由王通推行并且大兴'这的确可以在文化史上留名'王通当时做这件事,想的也没这么复杂'不过是想要给锦衣卫多一个宣圞传的手段。

    但杨思尘这般说'的确让人发自心底的高兴'王通心中愉快,杨思尘又是开口问道:

    “大人'武清侯做事颇为规矩谨慎'怎么这次却这般失措'用糊涂二字来说都算是夸奖了'真是让人不解?''

    “有什么不解的'财帛动人心'天津卫那边金山银海'钱财汇聚怕是大明之冠'这么一笔大财在那边本来就要拿到手了'谁想到我得胜而归'到手的东西又是飞走'心中定然怨愤十足'做出些事情来泄愤'这也是有的。''

    杨思尘点点头'王通又是继续说道:

    “宫中也有些消息传出来,有些糊涂账估计也是算在我头上'这武清侯这么做'一来是要泄愤'二来怕是要给谁看看。''

    有几句话点到即可'权谋之事'要考虑太多方方面面'大内之事'即便是自家人也还是少说为妙。

    杨思尘棒着一叠文卷出去'不多时回来'看到王通在那里正出神的想什么'看到杨思尘进来'王通回过神开口问道:

    “杨先生'你觉得宫圞内的宦官做事办差比外面这些文官做事办差如何?''

    杨思尘愣了愣'随即自失的笑道:

    “学生虽然是个文人'还有个举人功名'不过跟着大人办差也快有五年'所见所闻不少'宫圞内的宦官做事'可要比外面这些读书人可靠太多。',

    “怎么讲?''

    “宫圞内的宦官从入宫时起到出来办差'都是一步步看做事的能耐选拔'就算是在内书堂读书的'也要做写字的宦官'也要在各衙门办差历练'到最后才被提拔起来管事'没有十年十五年的实务'做不得管事掌司'没有二圞十圞年三十年的实务做不得太监、少监'文官圞办差'读书读得好,金榜高中'最次一等的放到外面做个知县'次一等的在京师做个御史做个主事'最好的在翰林院'在京的官圞员想要升迁不在实务上'关键在名望上'谁敢大言'谁敢说惊世骇俗的话'谁就能有名气,谁就能升迁的快'这翰林则在能不能混上个东宫侍讲'伴读太子'要不然就翰林院、太仆寺一步步的走捷径'十年不出错'总能有个侍郎位置'中枢诸公大多没出过京师'京官们每日争斗求名'在地方上历练的偏生都是些读书读的差'没有升迁希望的'这么下来'宦官比文官自然可靠太多。',

    “哦?王振、谷大用、汪直、刘谨'在史书上可都被成为祸圞乱朝纲'败坏天下啊!''

    听到王通这么问'杨思尘感觉奇怪'因为王通一直不是这个论调'但看着王通脸上带笑'他也是轻圞松回答说道:

    “阉党当圞道时天下间未必如何坏'众正盈朝时'天下未必如何好'史书所言'大人要看这史书是何人写的'肯定不会是阉人修史。''

    “这也未必'司马迁修史记'他可就是个阉人。''

    王通调侃一句'杨思尘一愣'借着双方对视大笑'闲谈轻圞松'王通刚要继续说话'却听到门外急促的脚步声响'听到门外韩刚在那里大声说道:

    “大人'衙门大门之外现在已经有近四百名书生聚圞集'街道上还有人在赶过来!''

    听到这话'杨思尘的脸色就变了'王通端坐在那里'冷笑了一声说道:

    “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