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 英雄之城,死亡之城(38

目录:千年帝国的兴亡| 作者:终结与新的开始| 类别:历史军事

    光是用沉船阻塞河道不会有太大效果,。 ..历史上盟军在意大利战役中,就遭遇到德军在撤退前用40多艘沉船来堵住港口,拖延盟军物资运输。可是美军只用了一个星期便清理出一条河道,让港口恢复了70%的功能。

    所以光靠沉船形成的人造暗礁,根本无法到达任海济要求瘫痪摩尔曼斯克正常功能至少半年时间的目标。破坏港口设施势在必行。就像当年托布鲁克的英军在投降前所做的一样,至少要将整个港口彻底摧毁才行。

    摩尔曼斯克的港区有20多个泊位,想在苏军眼皮底下,让特工一个接一个泊位安放炸药去摧毁他们是不现实的。唯一可行的作法就是在同一时间,利用大量炸药一口气全部摧毁。

    为此任海济疯了,德国海军疯了,德国各军工部门的技术专家也疯了。

    在任海济的命令下,德国海军从法国、波兰等各占领区,从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各同盟国中花费重金招募了一大批临时志愿水手。随后安排这些人驾驶a组中的空载商船,浩浩荡荡经由巴伦支海驶入摩尔曼斯克。

    海军的行为在德国国内引起一片争议。先不说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是否值得信任。但是花上那么一大笔钱,却只雇用他们一次的作法就足以让人质疑。其中叫的最凶的就是施佩尔和沙尔特两人。

    在会议上这两个分别主管德国工业命脉与经济命脉的人对于海军这种投入明显与产出不成比例的行为大加抨击。幸好这两人都是标准的ri耳曼人,都是只讲事实的死脑筋。如果是任海济原本祖国的人,恐怕各种yin谋论早就满天飞了,。

    比如说:海军已经背叛了元首、背叛了德意志,他们这么做就是想搞垮德意志。

    又比如说:雷德尔这个海军元帅其实是盟军的间谍。否则如何解释海军这种“卖国”行为。

    作为当事人的雷德尔在会议上面对来自各方的指责不发一言。这个内向,不善言辞的老人仅仅只是呆坐在他的位置上,双眼直直看着面前的众人。颇有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势。最后反倒是看不下去的艾瑞卡大声道:雷德尔元帅只是在完成哥哥的命令。如果你们对海军的行动不满,等哥哥回来后,你们自己跟他说!于是一群人乖乖闭上嘴。

    当元首不在时,身为代理元首的希特勒小姐的话便代表着元首的意志。和希特勒小姐过不去,那就是和元首过不去。没看见4个月前那些敢和希特勒小姐作对的垄断资本家们那风干的尸体还吊在路灯下吗?光柏林就还有上万根路灯空着呢,只要元首想,随时都可以把你这个活腻了的家伙挂上去。

    在海军大规模召集人手的同时,军工部也忙得焦头烂额。

    依照任海济的计划,前往摩尔曼斯克的船队中几乎全是空船。只有船队中三艘仅有的油轮是例外。这三艘油轮分别被标示为n1,o1以及1。

    n1的“n”取自德语单词“nuklearen”。意思即为“核”。当然这个“核”不是指铀235这种用来制造原子弹的充填物,而是核废料。是的,任海济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将德国国内在“潘多拉魔盒”过程中产生出的核废料装入n1油轮中。

    其实任海济最初想将这些核废料制成贫铀穿甲弹的。很可惜,德国的工业科技水准无法完成他的计划。而在原子弹研究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核废料,这个家伙又一时间找不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掩埋。于是这个向来损人不利己的家伙决定让敌人一起来伤脑筋。

    用任海济的话说,贫铀穿甲弹搞不成,我搞个带有放射性的大炸弹总可以吧,!反正在50年后,美国人从海湾战争开始就一直在别国土地上到处乱扔贫铀穿甲弹,搞得对方土地上放射线大量超标。我现在只不过是在学将来“正义”的美国人而已。

    任海济说说很简单,结果可苦了那些科技人员。

    因为技术条件限制,这些核废料中的u235含量远比50年后的含量要高。每天与这些放射性极强的核废料朝夕相处就是一大危险。然后核废料需要至少400°的高温才会燃烧。如何让这么多的核废料在同一时间燃烧雾化可是个大问题。最后如何创造出一种能将油轮顶部甲板彻底掀开,让雾化的核废料完全飘出船舱的定性爆炸也是个大问题。

    与这几个问题相比,之后如何让雾化的放射性气雾布满整个摩尔曼斯克上空就简单多了。因为与n1同时行动的还有另两艘船。

    与n1相比,o1和1中装的东西要正常的多。这两艘油轮内装的都是烈性炸药以及……硝酸铵。唯一的区别仅在于两者的比例不同。

    在n1船舱内,德国人装入了至少1200吨的烈性炸药。这些炸药一部分由德国自己生产,更多的则来自于“变色龙”意外俘虏的盟军弹药运输船。

    1200吨的烈性炸药是什么概念?在挪威海战中将“德意志”船尾炸掉的那枚鱼雷只有300公斤,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引爆的核弹相当于1000吨烈性炸药的爆炸威力。虽然与广岛爆炸的那颗15万吨当量的原子弹相比,威力不值一提。但足以完成任海济摧毁摩尔曼斯克20多个泊位的计划。

    o1的“o”便来自于德语单词“ordinary”。意为“普通”——采用常规炸药的普通“武器”。当然在那些科技人员眼中o1一点也不普通。

    我们都知道炸药爆炸需要大量空气。而炸弹的杀伤方式也包括破片与冲击波,。因为炸药装得太多了,多到连德国人自己也没信心能成功引爆这些炸药,然后再让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从油轮内完全宣泄出去。

    与o1相比,最后的1要夸张的多。前两艘船都只是将船舱塞得满满的,可1不仅在船舱内塞了一堆东西,还将最上层的甲板给挖开了,德国人在中间又用木板做了个简易夹层。夹层上又堆满了各种罐子。罐子内装满了硝酸铵和硝酸铝的液态混合物。

    是的,在任海济计划中1就是他对于未来云爆弹的试作品。最初任海济想用液态氢作为云爆剂。结果遭到冯·布劳恩的抗议。这个未来的火箭之父支持液态氢是用来装填火箭的最佳燃料,不能为了战争而减缓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他甚至大胆的威胁任海济,如果减少液态氢的供应,v2的研究将会大幅减缓。于是任海济妥协了。

    冯·布劳恩的v2研发团队原本是德国民间宇宙航行协会,不过因为资金困扰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发展。

    任海济想要战术、战略甚至是能搭载核弹的洲际导弹。冯·布劳恩等人的研究成果能让德军在v2的研究上少走许多弯路。因此两人合作后,任海济一直对冯·布劳恩的研究团队保持着宽容的态度。在全德国,有资格、有胆子和任海济光明正大唱反调的组织只有两个——以维尔纳·海森堡为首的“潘多拉魔盒”小组以及以冯·布劳恩为首的“v2”小组。

    最后三艘装满了各种奇怪“物资”的油轮直冲摩尔曼斯克的港口。油轮上的船员们在油轮全速航行前便已从船上撤离。三艘失去控制的油轮先后一头撞上码头的泊位。巨大的惯性让这些油轮如推土机一般冲上陆地100米后才停下庞大的身躯。

    就在港口区的苏军惊讶地看着这些失控,冲上陆地的油轮时。安置在船舱内的定时炸弹爆炸了。定时炸弹由引爆了堆在宽阔的船舱内那些炸药,三艘油轮几乎在同一时间爆炸。因此弗罗洛夫只听到一声爆炸。

    n1的炸药顺利掀开了油轮最上层的甲板,雾化的核废料随着爆炸升上天空,。在一旁o1与1爆炸产生的蘑菇云中,迅速以摩尔曼斯克港口区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o1的爆炸撕裂了早已被略微切割的船体。油轮的外壳成了四散的破片。巨大的船体碎片带着水线下的藤壶、水草以及锈块四散飞溅。轻易砸毁了那些在泊位旁高耸的吊车,压扁了下方的苏军防空阵地以及红军士兵。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与1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混在一起,向外扩散。最接近港口区的建筑、树木瞬间就被推倒,变为一片瓦砾。

    与o1爆炸相隔没几秒,1再次发生爆炸。爆炸引燃了那些先前被抛掷空中的硝酸铵和硝酸铝的液态混合物,天空中接二连三地传出轻微的爆炸声。摩尔曼斯克港口区上空,北极圈原本冰冷的空气开始急速升温。远远望去数十个火球在空中猛烈燃烧。

    地面上冷空气向着爆炸处涌去,形成持续不断的寒风。天空中正缓缓升起一朵小小蘑菇云。

    那些住在港口区附近,正在地窖里躲避空袭的居民,面容扭曲、张大嘴,双手不停抓着自己的喉咙。

    随着1的爆炸,港口区四周的空气被迅速消耗。对于那些躲在地窖内的平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而是来自于窒息的威胁。

    任海济已经不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了。在还没有人意识到核废料与云爆弹杀伤力的现在,这个混蛋率先打开了通往地狱的大门。他不仅要摧毁摩尔曼斯克的港口功能,更是要让这座巴伦支海旁的苏联北方城市变为一座死城。

    可以预见,1的爆炸以窒息的方式杀死了大量为躲避空袭而藏身地下的平民。不,只要靠近港口区,哪怕是躲在有通风口的掩体中,依然有窒息的危险。而n1爆炸后产生的辐射,将持续性杀伤那些居住在城中的人。一旦缺少普通市民的协助,想恢复摩尔曼斯克的正常功能,苏军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或许用不了多久,摩尔曼斯克就会变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

    v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