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月中旬快要结束时,周瑜行抵达了洛周瑜并不是第一次来洛阳,他曾经来过洛阳。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并不止前世,这一世也曾来过,不过那却是时候的事了,记忆中所留存的记忆也并不太多。那时,他这一世的父亲周异。在洛阳出任洛阳令。
洛阳令,便是洛阳的县令。虽然洛阳是国都。但从行政单位刮分上来说,等同于一县,自然也有其属领官员。不过洛阳的令,自然是全国所有的县令、长中品阶与地位最高的了。可称第一县令。职司虽然与别的县令、长相同,但位置却重要许多。如果说河南尹相当于后世的北京市长的话,那么洛阳令就相当于北京中心城区的区长。
“崎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雄跪黄时南岸,北屏邸山,南系洛水、东呼虎牢、西应函谷、四周群山环抱,既是形势险要,又风光绮丽。土壤肥沃,气候适中。到此时止,已先后有夏、商、东周建都于此。
所谓河阳定鼎地,洛阳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居中原而应四方,乃天下交通要冲,军事要塞。因居洛阳水之阳,故名洛阳。但这时的洛阳实际并不叫洛阳,而是名“维阳”。汉属火德,忌水,故东汉开国,光武帝立洛阳为都时,去水而加佳,改“洛”为“筋。”读音虽同,字却不同。
快至睢阳时,徐庶同样提前派快马前去通报。到旗阳城时,碎阳的一众秋毫成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于城外相迎。城门守军处秋毫早已打点好,接到周瑜等人,见过礼叙过话后,便将他们一起迎进城去。
进了城门之后,周瑜便在马上左右顾盼,打量睢阳城中的景像。小时候在维阳时那留存不多与并不清晰的记忆景象。只记得维阳很大。很繁华。此时再临,碎阳依旧很大,但却繁华不再。而且不但没有一点繁华的景象,反而十分残破,连他居巢小县的市面景象都是不如。他心中不禁感叹:维阳,是真的被董卓给毁了!
进入司隶以来,一路沿途所见。仍是如南阳般的荒芜残破与乱世景象。甚至比南阳更加不堪。而这时进入作为国都的维阳城,但见仍是满目疮瘾、十室九空、萧条破败。
整个城中放眼所望,人影都不见几个,显得空荡荡的犹如荒城。
锤阳的秋毫也早已提前为周瑜他们安排好了住处,却是以前蔡邑在维阳时的底邸,这是周瑜特别吩咐的。当年董卓挟天子、百官与维阳居民迁都长安,蔡邑在维阳的这所府宅便早已荒弃,这时也是无主之宅,镶阳秋毫占去,都不需跟任何人打声招呼。
此事,周瑜还在宛城停留时便早已吩咐了下来。周瑜在宛城停留以及路上的这些时日,欲阳秋毫早已将此宅修缮一新,墙壁也全部重新粉刷,周瑜在维阳秋毫的引领下率人抵达时,但见此宅并无一丝荒芜破败样子,与周围的残破荒居格格不入。
不过这一片的建筑却还算好的了,蔡笆的故居附近夫多也是朝廷官员宅邸,因此破坏不大,保留较完好,只是免不了荒芜景象,有些也被人所占,但大多无力修缓,只是有些人烟的样子。
蔡邑的这所宅院并不甚大,一百多人马虽也容得下,但却稍嫌拥挤。而且可供居住的房屋没有那么多间。维阳秋毫知道周瑜他们的人数。觉住不下,便将隔壁的一座宅院打通,也修缓整理了一番。当下入住进来。周瑜、徐庶、庞统几人住在了蔡邑故居,侍卫们与马匹则大多移居隔壁打通的那所宅院。
周瑜看过了自己居处,留下雨荷安排整理,他则四处游走,将这所宅院中的每一处踏遍,想象着蔡芭与蔡琰父女当年在这所宅院居住时的情景。想象蔡邑读书著作、教徒授课、抚琴弄箫、饮酒高会,想象蔡琰读书弹琴、吟诗作画、侍弄花草、对月幽思
他边走边看边想象着,一时好像穿透了时光,看到了那父女二人在这所宅院中活动的各种景象。六自初六日,献帝从闻喜出发,继续东归洛阳。杨奉、韩暹等护奉随天子驾,河内太守张杨则于前开路,沿途征集运输粮草,迎应天子。此时天子一行已然出了河东郡境。进入了河南尹。
关于迁都襄阳之议,天子与朝廷仍旧未有定议,各方争论不休。但在赵歧的努力下,站在他这一边支持迁都襄阳的朝中大员渐渐增多。钟猜也答应了周瑜帮忙劝谏天子此事,周瑜在来维阳的路上时便已收到了钟繇的回
周瑜给钟繇的回信中除了表示感谢以及探讨书法外,还又随信附赠去了钟繇一件礼物,是他亲手制作的一柄折扇。天气炎热,时需扇子扇凉,周瑜便起意作出来了这时还未有的折扇。他送与钟寐的那柄折扇正面画了“梅竹菊兰图。这花中四君子,背面则各题了一首写这四物的诗作,十分雅致,皆是他亲手所为。
折扇并不止是一件扇凉的工具,还同时是一件艺术作品,上面可以作画,耳以题诗、题字,以表现自己的艺术与文学修养。在折扇发展出来的后世朝代,这一物件几乎成为了文人士子们必不可少的搭配品。折扇轻挥,十分风雅,就好像这时的士人们爱执羽扇一般。比如诸葛亮,就极爱此物,大冬天的也执羽扇,不过好像现在还没这爱好。
周瑜自己的折扇,正面画了一幅“大江东流图”背面则题了一首《临江仙》的词,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淡楼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正是后世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中的主题歌歌词,此词也是一首古词,为明代文学家杨慎《廿一史弹词》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
徐庶、庞统几人见得此物雅致。也各皆仿作了一把,上面作画题诗,各家也皆有不同。周瑜还又亲手制作了一把。让秋毫转送给去了
晔。
制作出了折扇后,周瑜又起意作了女用的绢制团扇,后世又称作“仕女扇”的。共做了三柄,一柄给了雨荷,另两柄则让秋毫随他给二乔的回信送与了她们,扇面上分别由他画了三人的画像。
这种团扇其实现在已有。只不过虽也有丝绢为面的,但却少有在扇面上题诗作画的,大多是绣些花鸟风景之类,而且多用于宫廷中,所以又称作宫扇,民间少有流传使用。
又制出了现时没有的新物品。但周瑜这次却没让秋毫去卖折扇。因为折扇的制作方法实在不难,任谁看一眼,想必都能自己做了,所以他估计卖也卖不了多少,也就开始卖个新鲜。这种东西,亲手制作的更有意义,文人们大多都会有这个雅兴。而他折扇的售卖对象,自然也是主要面向文人们。
此物不同于名帖、请柬,这两样的制作方法虽也简单,但因需用较多,稍有富裕的文人们恐怕都不会亲力亲为的一份份制作,还是用买的方便。最多也就是自己亲手作份设计原稿,然后交给商家大量制作。这两物上也都可以靠设计与花样上的不断出新来保持销路,但折扇却不行,题诗作画需要较高的文学与艺术修养,不是随便雇个人就做的来的。作的不好,没有雅意,也入不了文人们的眼。
量少可以手工书画,量多便需雕版印刷,而卖不了多少恐怕都够不上投入的工本费。
手工也都需请名家,这个雇佣费自然也不髅低了,低了也不定请得来
所以,周瑜深思熟虑一番后,还是决定干脆不卖了,只自用以及作为礼品送人。物以稀为贵,流传不广,此物自然也就珍贵了。而他的投入却不会太高,实在是作为礼物的佳品。尤其是送文人士子们更为。
袁术与刘备的战事方面,周瑜也让秋毫时刻紧密关注,目前两方已接战了几场,互有胜负,相持不下。
文聘率大军在他们身后急赶,但大军行进比不得人少,在没有交通工具代步的情况下,人越多赶路的速度基本便会被拖愕越慢。三万大军。自然大多都是靠步行。不过在文聘的督促之下,速度还是稍有提升。从最初与周瑜他们离宛城时要差七、八日路程,到现在已缩短到四、五日。
曹洪率领的曹操大军方面稍快一些。如今距维阳已只剩下三日路程。不过董承既已被赵歧说揽过来,支持刘表奉迎天子。自然不会让曹操的兵马顺利抵达维阳。他已派兵马把守偃师、虎牢等维阳门户与险要之地,要据险阻拒曹洪大军进抵维阳。
幕廷方面,也有人提出了让曹操奉迎天子,迁都许县之议。也有倡议者,但附议不多。目前,还是奉天子迁都襄阳之议的支持者最多。
求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