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发明” 第四十三节 螺旋桨

目录:初级春秋| 作者:法拉第| 类别:历史军事

    //7kankan.com//    螺旋桨,姜海涛在三个月前从蓼城回胡城的路上坐木船渡河时就想到了,不过当时觉得发动机、密封问题不容易解决,暂时又放下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c后来在设想抽水机灌溉时,他又想到了螺旋桨,还有冶炼的鼓风机中也可以用它。虽然船、抽水机、鼓风机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但螺旋桨作为后世一种经常见到的东西,可是在很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经常是绝对的霸主。船,不用说了,快的都是用螺旋桨。就算是小摩托艇上的喷水推进器,也是螺旋桨式的压水机。飞机,就算是涡轮喷气发动机中,也是靠螺旋桨那样的叶片工作的。还有家里的电风扇。所以螺旋桨这东西喷水、吹气,应该都是一把好手。

    现在,姜海涛又发现了鼓风机的另外一个用途——分拣羽毛,还可以处理谷壳。所以现在这东西如果弄成了,不仅可以解决眼前的保暖问题,还对重要的农业生产有帮助。

    抽水机的重要性,恐怕比鼓风机更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耕田数量、灌溉效率,可以减少农业人口,让胡国有更多的人和时间进行军事训练,或者从事其它工作。因此从某些方面说,它要比砲弩、抛石车等武器更重要。

    在姜海涛看来,螺旋桨这种工业革命后才发明的东西,自己现在就把它搬出来,绝对算得上跨越十几个世纪的“伟大发明”!

    有了这么多好处,姜海涛自然开始对螺旋桨非常热心。他还让井、轸老头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过来专心帮助自己。

    --------------------------

    不过到底造个什么样的螺旋桨,姜海涛刚开始有点乱。脑海中螺旋桨的形状太多了。轮船、潜艇上用的螺旋桨,什么“七叶大侧倾斜”,长得有点像电风扇叶片,宽大,扇形;飞机上的螺旋桨,还有直升机机翼,则有点像吊扇,几根长条;电视上看到过水电站的水轮机,好像也是船用螺旋桨那样的,想想也应该一样,都是水力干活的嘛;但也见过不长成那样的水轮机,看着像一个大螺壳。

    回忆了半天后,姜海涛决定先按照两种最常见的形状开始,造两种螺旋桨式,分别用于鼓风、抽水试验。至于材料,他暂时只能先采用木和竹。用青铜铸造,显然还不需要,而且在找到最合适的结构前,这样干也很浪费。他还估计,今后除非是必须用青铜或金属材料,很多螺旋桨恐怕还是得尽量用木、竹等材料制造。

    姜海涛首先让工匠们用硬木造20多个桨毂,都是直径20厘米,厚10厘米,中间是一个边长4厘米的孔,留着穿转轴。轮毂的周围被刻了四道沟槽,准备用来安装叶片。沟槽的口部宽2厘米,底部宽4厘米,像燕尾形,这样可以防止叶片脱落。一个桨毂上将安装四个叶片,正好两两相对。

    不过在不同的桨毂上,这些沟槽的倾斜角度不一样,因为姜海涛不知道叶片的倾斜角度多少最合适,准备靠试验来确定。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这些沟槽和桨毂平面的夹角从8度增加到64度,每8度一级。考虑到要用两种叶片,因此需要18个桨毂。在姜海涛的估计中,超过64度的叶片应该是效果不好的。

    叶片同时开始制造,但它们要比桨毂费事一些。

    一种是长条状的,就像吊扇的叶片。姜海涛把它们的宽度暂定为15厘米,长度从30厘米到60厘米,每5厘米一级,每种长度四片。不过在确定这些叶片的厚度时,姜海涛碰到了第一个困难,因为1厘米厚的木板很难锯。虽然很多工匠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框锯,可以锯出几厘米,甚至一厘米的木条,但那是宽厚都差不多的条状,不是板状。现在需要15厘米宽,厚度却降低到1厘米,加工时的废品率就比较高了。

    后来还是豫和几名工匠想出了解决办法:造了一个木架,两端各有一对可以摆动的臂杆,框锯被夹在它们中间。这样在摆动臂杆时,框锯就会来回运动,可以锯木。而臂杆代替了人手,可以让框锯的运动轨迹更加稳定。姜海涛见后对此大加赞赏,并且利用记忆中的连杆运动知识提了一些修改意见。于是工匠们又造了一台锯床。它在木架的一端有一个竖立的大平板,中间刻了一道沟槽,一个滑块在其中上下滑动。滑块上可以固定一个框锯,还连着一根摇杆。两人在一旁上下摇动摇杆,框锯就能上下锯木。被锯的木料放在木架上,由另一名工匠推动。

    姜海涛又据此设想了一种采用圆锯片的锯床,不过工匠们告诉他,那么平整的圆锯片很难铸造,无法只有1、2毫米厚。询问下来,直径40厘米的锯片至少得4毫米厚,这在锯木时阻力可很大,而且浪费木料。姜海涛只好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让工匠们逐步改进用锯条的锯床。

    长条形叶片开始制造后,姜海涛又去设计第二种叶片,扇形的。

    它们来源于家里的电风扇,不过姜海涛把它们的数量从三片增加到四片,这样容易调整平衡,也可以统一桨毂。而且每个叶片的扇形角度从120°减少到了90°,可以减少制造难度。叶片的外径被他暂定为30和40厘米两种,这样造叶片的木板只需要20、30厘米宽。再大的叶片锯起来更困难,姜海涛准备看看这两个的试验效果后再说。

    可是在费力制造出四片扇形叶片后,姜海涛立刻发现了一个问题:它们装到桨毂上以后,外观和电风扇很不一样。端起来左右看了一会,他发现了区别:电风扇的叶片不是平的,而是有些弧形;这里的扇形叶片是平的,插到斜的沟槽里后,叶片的顶端分别指向前后,因此叶面看起来更厚了。

    电风扇的叶片为什么是弧形呢?难道那样吹风的效果更好?应该是这个理由。(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可是为什么效果好呢?应该怎么扭转呢?姜海涛一时想不出来,而且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不可能造一种弧形的木片,所以就算知道了原因,也不可能用木头造一个电风扇那样形状的。于是他把这个情况记到笔记上,然后开始安装试验。

    --------------------------

    轸老头他们对于这个结构能吹气很有一些怀疑,因为这和他们常见的橐差别太大。豫就问道:“公子,您做的这个,螺旋桨,更像车轮。它真能吹气吗?”“怎么,你为什么觉得它不能呢?”“这个螺旋桨的周围都是敞开的,后面也没东西遮挡,气不是都跑了吗?”“会跑一些,但还是能有很多气往前跑,像风一样。另外,以后会造一个圆形的大皮管套在前面。嗯,就像把一个橐从中间切开,不要后面那半截。”豫还在琢磨,轸老头问道:“这样气不会往周围跑,可是后面呢?这螺旋桨,后面简直都是空的。”

    这时井在一旁说:“公子,是不是这个螺旋桨转起来后,这气就只能往前面走,不能往螺旋桨后面走?”“嗯,不错,你说对了。”轸老头皱起了眉头:“不能往后走?”姜海涛心想,现在给他们讲什么空气动力学肯定没戏,因为自己也不懂。不过只要真地吹一下,相信他们马上就能明白了。于是他说:“能不能,我们试一下后马上就能知道。”

    --------------------------

    轸老头他们很多人都会造车,所以对于这个螺旋桨的转动平衡问题,在姜海涛之前就考虑了。他们把一组四个叶片插到桨毂上后,就用一根丝绳吊在轮心,观察和转动螺旋浆,然后利用小刀和锉修理重的叶片。豫则带领工匠们造了一个和磨床有点相似的东西,也有一套飞轮绳索传动机构,暂时没有踏板和连杆。当一名工匠通过小把手转动飞轮时,上面的螺旋浆风扇就会快速转动。

    试验可以算很成功,因为螺旋浆转动后确实产生了不小的风,让轸老头连呼神奇。井问为什么会这样,于是姜海涛慢慢转动叶片,用手在叶面上给他讲解什么空气受到叶片的阻挡,就向这个方向流动;叶片转得越快,向这个方向流动的速度自然就越快,最后变成了风。在讲解过程中,姜海涛突然又意识到,这个叶面应该尽量光滑,否则和空气的摩擦力大,会把更多能量浪费在摩擦上。

    姜海涛还发现了一个不足,那就是叶片有些重,他感觉转动时费点力。和磨床上转动的砂轮和细杆相比,这螺旋桨确实重多了,摩擦阻力更大,轴承又更粗,所以浪费在轴承上的能量明显增多,不一会就让它们变得很烫。轸老头他们利用造车的经验,建议今后在轴瓦上造一个空腔和一个孔,可以往里面灌一点油脂进行润滑和冷却。现在由于得到了归豹的大力支持,他们已经能在很多地方采用铜制造滑动轴承,比过去的硬木轴承好用多了。磨床上现在都是用铜轴承,还有大部分砲弩的弩车。战车上则由于成本原因,只在维修归豹的那辆时进行了更换。

    叶片重的另外一个毛病是:螺旋桨转速高点后,会产生一些振动。特别是弧形叶片的螺旋浆,风力比条形叶片大,可振动也大。姜海涛知道这是由于叶片太厚太重。虽然进一步的仔细修整可以解决平衡问题,但他还是觉得应该想办法改进一下。

    随着工匠们试验不同角度、尺寸的叶片,进一步加强了姜海涛的这个想法。一个扇形叶片在旋转中突然剧烈晃动,工匠们赶紧停止旋转后,发现它的根部出现了裂纹。豫检查后,发现这片木料的这个地方正好有点疏松,属于材料问题。不过姜海涛觉得这和叶片太重也有关系。

    当他向工匠们提出必须把叶片变薄,降低重量时,井和一些工匠们都理解为什么,纷纷思考能如何办到。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刨、凿、磨等方法把叶片厚度从1厘米降低到2、3毫米。这可以办到,废品率可能会高点,但最大问题是叶片可能会不结实。因为木料是有纹理的,只有顺着纹理的强度才比较大。在把木片刨得很薄时,很难保持留下在木料都在一个纹理层上,而一旦纹理不顺,就很容易出现裂缝。

    后来有一名造箭的工匠提出用薄竹片编成一个叶片。这确实能大大降低叶片的重量,因为很容易获得薄竹片,但这又会大大增加叶面的阻力。姜海涛不看好这个建议,大家却觉得这办法很好,于是他又给大家讲解了一些空气阻力、表面粗糙等知识。谁知听了他的解释后,豫说:“公子,你如果担心它表面不光滑,那可以在表面铺一层丝绸。不过那东西很贵。”姜海涛一听,心里豁然一亮。这是井叫了起来:“哎,既然要铺一层丝绸,那干脆不用那么多竹片了,只在里面编几条作骨架,是不是也可以?”姜海涛立刻叫道:“可以可以,当然可以!嗨,我怎么把帆和风车忘了!”“嗯,帆和风车?”

    姜海涛顾不上给他们详细解释:“另外两种非常好用的工具。先不管它们,只要我们能想出办法用丝绸造出一个能挡风的,不让气漏过去的叶片,就可以造出好的鼓风机,也能造出帆和风车了。”他停顿了一下:“嗯,用麻布也行。”丝绸毕竟很贵,用到这里确实让人心疼点。这时一名金匠说:“公子,你要想不漏气,其实用皮最好啊。橐就是用皮的。”

    “嗯?对啊!不过这皮是不是比麻布还贵呀?”“如果要一大张,确实有点贵,不过还是要比丝绸便宜点。而且我看公子您造的这些叶片,尺寸不算大,比橐小多了,而且不需要很结实的皮吧?”“嗯,不需要不需要,只要一些边角料都可以。麻布大概也可以的,因为我这里不需要完全不漏气,只要风不容易吹过布就行。”

    姜海涛兴奋地立刻让大家想想怎么把皮或者布,固定成叶片的形状。结果大家讨论出的办法很简单,就是造一个木框,直接把皮或者布夹在中间。姜海涛又根据风筝的结构,说把皮、布固定到木框的一侧就行。这下就更简单了,工匠们提出用两个竹条卷住皮、布的两边,然后拉开绷紧,再在两端用竹条撑开就行了。

    这一改进,还让姜海涛找到了模仿家用电风扇,扭转叶片的办法。那就是把一个皮叶片上撑开它的两个竹条,分别插到桨毂上下的两个沟槽里。它们的角度相差92度,但都与旋转轴垂直。这样从侧面看起来,这个扇形螺旋桨是一样厚的。也可以说,这个叶片在根部扭得很厉害,顶部则扭转得比较平缓。这虽然和电风扇的叶片还有点区别,但已经更接近了。

    姜海涛还因此想出了电风扇叶片扭转的理论根据。螺旋桨旋转时,叶尖的速度要比叶根快很多;如果叶尖和叶根的倾斜角度一样,那么每转一圈,叶尖上的空气沿轴向被推动的距离,就要比叶根上的空气远得多,理论上是它们半径的比例;这显然会造成空气前进的速度不一样。所以他猜测,工程师们是希望让空气无论在叶根还是叶尖,前进的速度都一样,因此家里电风扇上,叶尖的半径如果是叶根的5倍,那么叶尖的倾斜度数的正切值,乘上五倍,就是叶根倾斜角度的正切值。或者说,叶根的左侧如果比右侧靠前一厘米,那么叶尖的左侧也要比右侧靠前一厘米,这样它们一起转动时,把空气向前推动的距离是一样的。

    姜海涛不敢确定自己的这个猜想是否完全正确,因为家里电风扇叶片的尖部,似乎也不是直的,好像是弧形的。大概是用这个弧形时,可以让空气像汽车转弯一样逐渐改变方向,不要一下子变过来。不过要想在如今实现那一点,就得在叶片的顶端,甚至包括中间,固定一些弧形的竹条,那可有点难。姜海涛决定在这皮布叶片成功后,再进行那样的尝试。

    --------------------------

    至于螺旋桨叶片的角度和长度多少合适,姜海涛在试验了几种长条形叶片后,发现自己很难得出明显的判断。在一名工匠的摇动下,几种螺旋桨吹出的风力大小,感觉起来都差不多,要说区别也就是叶片64度、60厘米长的螺旋桨转得慢点,叶片8度、30厘米长的转得快。他想学造弩时那样,仔细测量和计算一下不同螺旋桨的效率,却发现自己首先就无法准确测量那名工匠传递给飞轮的能量是多少。在飞轮上绕一段长绳子,然后用重物拉动它,倒是可以通过重量和拉动距离算出所作的功,但这显然无法在需要连续旋转一段时间的螺旋桨上采用。

    工匠们觉得这螺旋桨式鼓风机非常好用,怎么都比橐的效率高,因此应该马上就造一台,然后可以一边用,一边对叶片的角度、长度进行修改。姜海涛一听,就感觉到这是典型的经验主义方法,中国古代的很多手艺都是靠这种方法慢慢提高改进的。这样没有理论总结和指导的改进,不仅速度慢,无法灵活适应各种新情况,而且一旦由于战乱等原因打断了言传身教,就会造成工艺水平的落后,甚至手艺的失传。

    作为一名21世纪,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少年,自己怎么能再停留在这个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