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养敖把两块砖分开一点后,大家立刻看出它们要比旁边横放的一块砖宽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姜海涛心里一跳:10厘米+10厘米+1厘米=21厘米,可大于20厘米啊!不用说也不用砌,谁都能想像得出:这样的墙面会坑坑洼洼。
姜海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坏了,我定尺寸时忘了考虑这个。”解决办法似乎也很简单,所以他立刻就想到了:“这砖的宽度应该减到9.5厘米,厚度就减到4.25。”
寅插话说:“海涛公子,这砖的长度必须要20厘米吗?”姜海涛看了看他:“怎么?嗯,不一定非要20厘米。”
“那您看改成25厘米长行不行?宽度就是12厘米,厚度5.5厘米。这样比4.25厘米更好量。而且4厘米多,稍微薄了点,这砖完全可以再烧厚些。”[注041301]
姜海涛点了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不过这砖缝一厘米只是我估计的,到底多少得试一下。太大太小,可能都会让砖粘不牢。”想了一下,他继续对寅说:“先按照你刚才说的尺寸烧一大批砖吧,然后按照我刚才排列的方法,造一面砖墙试一下。”然后他看向归豹。
“好,你们赶紧试吧。要是能行,我就立刻下令建造烽火台,从这里到蓼城。”
养敖这时用手指了指试验场里的一排土房:“我看你们可以直接用砖造一间小房子,那样是不是比墙还有用点?”
姜海涛回头看了看:“好主意。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寅,你们就盖一个砖房吧,用来放一些不太重要的东西。不过先别住人,免得房子塌下来。”
他没有想到,这项工作刚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困难。
--------------------------
姜海涛打算先试着建一间10米长、5米宽的砖房。窄的那面墙可以用一层砖砌起来,厚12厘米,长的那面为了保险则计划砌成双层的,25厘米厚。墙高需要2.5米。这样一算下来,整间房大约需要8000块砖。而现在的试验炉窖一次只能烧出1000块,完成这些砖得三四个月!
工作量居然这么大!姜海涛突然有点理解,为什么后世的房子那么贵。不过再一想:也不对啊?后世烧砖肯定都是机械化的,当然要快得多。而且盖房子好像都不怎么用砖了,直接倒水泥浇。
先不管后世,还是管管眼前吧。和寅商量后,他们决定一边烧砖,一边建一座大窑,能一次烧出5000块砖。
展示用的那两百多块砖,虽然尺寸不合适,但也不能浪费,被姜海涛用来试验砌墙方法,包括石灰浆的调配、砖的码放等等。这些细节也不简单,因为现在还没有真正的泥瓦匠,一切工艺都得从头摸索。
这个过程果然不是一帆风顺。第一面墙在砌到一人来高时就倒了,因为不够垂直,而且砖面不平整。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好在有几个工匠垒过石台、石墙,立刻想到了解决办法:用一根丝绳拴块石头吊起来,可以检查墙面是否垂直。
又脏又累的瓦工活都被扔给了工匠们,姜海涛不用去亲历其为。不过他也为工匠们设计制造了一批小瓦刀,还把砲弩车上的水平仪简化后用到这里,让新兴的“技术工人”——泥瓦匠们佩服了好多天。
--------------------------
等待砖房建造时,姜海涛还继续扩展他的“房产开发”工作——造木楼房。
守卫胡城时用的小木楼让他突然注意到,现在并没有真正的楼房。归豹那座最高的宫殿,虽然看起来是三层,实际上所有的房屋都只有一层高,只不过是分布在一个庞大的三层阶梯状土台上。那玩意叫“台榭”,不叫“楼房”。
这当然不是因为现在的工匠们没有想过造双层、三层房屋,而是因为造起来有一个很大的困难——自重。楼房第二层的地面,你肯定得用木板吧?可是木板一厚,整个楼板的自重就大,结果楼板下的横梁就得粗;横梁一粗,底下的柱子也得粗。还有横梁、立柱、地板之间的接合,必须要靠榫卯结构,那玩意加工起来也不容易。
一些大诸侯国有实力,能够建造一些尺寸颇大的房间,这样也就有可能在上面弄出个第二层。不过这一层的尺寸都要比第一层小得多,和姜海涛所描述的楼房差远了。
现在有了框锯等工具,楼板的重量一下子减去大部分,连带着横梁、立柱也更容易造了,因此上下一边大小的多层楼房开始变成可能。
不过这项工作和砖房一样,需要花一些时间试验。而且在具体工艺上,姜海涛提不出多少点子了。最大的“发明”也只是设计了一系列拱顶的门框、窗框,让木匠们造好后送到寅那里,作为砖房的门窗。
--------------------------
房产开发的间隙中,姜海涛就回过头去琢磨轴承。
他虽然已经确定在现在的路面情况下,滚动轴承对于车的作用并不大,但不可能完全忘记它。过去一直觉的这东西很难造,因为轴承里需要的钢珠怎么造?可是突然有一天,姜海涛意识到自己可能进入了一个误区——滚动轴承里必须是钢珠。
这来源于他只看过里面装钢珠的轴承。老爹修自行车时拆下的车轴,还有同学的坏轮滑,里面都是一粒粒小钢珠。所以姜海涛从来没想过这里面能有其它样式的结构。直到有一天他和轸老头聊起车的好处时,轸老头说:上古时候的人们为了移动重物,就在下面垫上圆木,这大概是车轮的起源。这时姜海涛猛地想到,后世的轴承里似乎也有不用钢珠,而是用钢柱的。再仔细一想,他越来越觉得这东西肯定有,而且应该比滚柱轴承简单很多。可为什么后世的轴承里,好像是用钢珠的多呢?
想不明白就别想了,先想想自己现在能不能造出钢柱。
错了,钢柱肯定是不可能的,应该是铜柱。这显然要比铜球容易多了,不过最后的关键也是如何让这个铜柱达到精确的圆柱体,包括直径和表面光滑度。
姜海涛首先让工匠们仔细加工出几根蜡柱,表面仔细地刮圆,把直径弄到一厘米,并且用细皮轻轻打磨光滑。随后,这些蜡柱被小心地切成5厘长的十几段,作为模子,用失蜡法铸造出铜柱。它们的表面已经比较光滑,但姜海涛仍旧让工匠用墨床打磨了一遍。
作为核心的铜柱加工完成后,外面的滚动轴承外壳就相对容易了。姜海涛首先让人造了一个铜环和一对半圆环。铜环内径5厘米,外面有深度3毫米的凹槽,12个铜柱被放在里面。那对半圆环的内圈里也有凹槽,正好扣在12个铜柱的外面,两端由突起部分和型铜夹固定。
把组装完的轴承拿在手上一拨,外圈的铜环就嘀嗒嗒地转起来,12个小铜柱在中间滚动。虽然有点轻微的振动,远不像后世的轴承那么顺溜,但和现在用的滑动轴承相比,还是能感觉出很大差别。
姜海涛立刻指挥工匠把这第一个滚动轴承换装到一辆战车的左轮上。里面的小铜环就固定在车轴上,外面那圈则套在轮毂里。当然,油脂还是要抹上一些的。他记得自行车的轴承里就有很多油,润滑的,黑乎乎的。
可是第一次试验还没开始,就以惨败而告终。
--------------------------
[注041301]:现在标准砖的规格为24厘米×11.5厘米×5.3厘米,砌墙时中间会有1厘米的灰缝,这样其长宽厚之比就能成为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