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7

目录:(梅花+还珠)贫贱夫妻百事哀| 作者:可爱地主婆| 类别:网游动漫

    既然牵扯到了皇帝身边的人,事情显然就复杂多了。

    随着皇帝的雷霆之怒,舒妃固是被一反之前不理事的态度的太后雷厉风行的以“肃谣不力”之名撤了代理宫务之职,令其回宫自省。皇后也为了避嫌,也托辞“精神不济”,直接请皇帝与太后自择暂理宫务之人。便是和敬公主,虽然片刻前还口口声声哭诉着要让太后为她额娘作主,但眼见皇后舒妃一避一罚,也甚是乖觉的自行告退跪安。只是心中到底郁忿难平,临退下时面上便不免带出了几分黯然不甘。

    皇帝纵于暴怒之中,但对于和敬识大体顾大局的作法还是很满意的,见了她稍现即逝的神伤模样,忆及昔日孝贤皇后的贤惠,倒是难得的浮起一丝愧意,恰是抵消了之前因和敬再次越过他直奔慈宁宫哭诉而起的那一丝厌烦。只是相较起孝贤受诋辱一事,皇帝显然更在意谣言起于自己身边的人这事——倒不是说皇帝不看重孝贤皇后的声誉或是把身边的奴才看得比孝贤皇后还重要,在皇帝心里料理这些乱嚼舌根子的奴才其实跟捏死几只蚂蚁差不多,根本无需他去过问。可他前脚说过的话后脚便能传得满宫尽知甚乃至谣言四起却不能不令他警醒。虽然据舒妃说是那些奴才与别宫的人闲聊时无意间说溜了嘴,可既然敢把他的话肆意传扬出去,焉知背后没有人刻意指使或是窥探圣踪?——况他本就盛怒未歇,自是无心扮演父角色,对和敬也不过草草的抚慰几句而已。

    那和敬公主却并不在意。她虽贵为金枝玉叶之身,懔性高傲,又得皇帝与太后疼爱,且荣宠远在其他皇子皇女之上,却不是那种恃宠而骄不识进退,只知端着固伦公主架子一味骄纵的蠢人。况且过犹不及,皇帝的态度比她预期的已经是好上许多,她自然是识时务的见好就收。因这宫中正值多事之秋,留滞宫中未免惹人扎眼,和敬便索兴连往常进宫必去缅怀一翻的长****也不去了,竟自出宫而去。

    好在那长****尚有孙嬷嬷坐镇,虽然和敬什么话也没留下,但她本就是在孝贤皇后手里使老了的人,于宫中各种魍魅伎俩也是精熟,无需交待也会时时留意宫中动向,和敬之所以能赶在有掌宫之权的舒妃前面得知宫中传言,便是有她在其中通风报信的功劳。虽说宫中近来因孝贤皇后之事惹得皇帝龙颜震怒,有些风声鹤唳的味道,但孙嬷嬷在宫中经营多年,自有其消息来源。虽然还谈不上什么但凡有个风吹草动皆难逃她的耳目,但大体的动向却还是能够把握住的。紧要的或是和敬公主急着想知道的消息自然是第一时间便传了出去,一些看似平常、既便无需打探和敬公主缓一缓也能知道的消息经过孙嬷嬷过滤后,也是会及时送到和敬手中,以便她能第一时间掌握宫中的情况。

    例如,皇后“抱病”重掌宫权一事。

    初得消息时,和敬也不禁大感意外。毕竟那日皇后借病推脱,在场之人皆心知肚明她那是以退为进避嫌释疑,若是往重里说逃脱不了一个心怀怨望消极退避的罪责。但和敬在一旁却看得明白,若说皇帝最初是将满满的疑心都指向皇后,可经皇后这么一故作姿态,倒真将疑心去了几分。可即便如此,皇帝也没有完全释怀。对皇后也不过是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身体为重、待大安后再为其分忧之类场面话,算是圆了皇后的体面,便允了皇后所请。

    和敬自忖对皇帝的心思便是没有摸得八/九分,那六七分总是有的。按理来说,她这位自负雄才伟略不亚于唐宗宋祖的皇阿玛本就不是那种优柔寡断朝令夕改的人。何况他对皇后并未完全去疑,以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心性,如此轻易就将掌宫之权再次交付皇后,总让和敬觉得有些怪异,不由得思量起皇帝的用心来,甚至连那心头一闪而过的不甘也暂时忽略了。

    和敬这边百思不得其解,宫里让皇后重收掌宫之权却是皇帝与太后几经商量得出的结果,倒是颇费了一翻波折。

    虽说最初传出要将十四阿哥记到孝贤皇后名下的事的是养心殿奴才,但皇帝当时是确有这个打算,还通过皇后向和敬知会过此事。那些奴才妄言固是死罪,却也不是无中生有造谣生事。只是养心殿的人事皇后素是插不上的,要如何料理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狗材自然也轮不到皇后说话。可后面的那些毁辱孝贤皇后的话,无论有人别有用心刻意造谣还是众人不明就里以讹传讹,皇后身为后宫之主,清肃谣言、追查源头乃至惩戒那些奴才却都是她责份所在。

    可皇后也不是傻子。

    在皇帝对她起疑的情况接手这肃谣查禁的事情,若是不能查个水落石出,不但皇帝那里交待不了,底下的妃嫔宫人也难免笑话她这个皇后没有手段。可若真把事情真给抖落出来,以皇帝最是多疑的性子,相不相信暂且两说,就怕他还要疑心她是在铲除异己栽脏嫁祸——别人看那些诋辱孝贤的话起得蹊跷,皇后却是清楚其由来的,只是那些流言能在短时间内传得那么快,却是与她在背后推波助澜脱不开干系——到时休说打击宿敌,便是她也免不了受皇帝疑忌。

    这种劳心费力却两面不讨好的事情皇后自然不会招揽上身。可她这一撂挑子,六宫无主,若在平常也就是罢了,左右也不过一些日常庶务,虽是繁琐却也无大关碍,便如平庸如舒妃者也能代理,且上面还有太后这尊大佛镇着,甭管是谁也出不了夭蛾子。但如今出了乾清宫与孝贤这么一担子事,要想查个水落石出那这个代理掌权之人便不能随意轻托了。

    按说如今宫中最有资历格代理宫务的不外乎现存四妃,可这四妃中有三个是一病一罚,还有一个拙讷不堪大用,,唯余令妃不但曾“协理”过皇后的,于宫务上也是一把好手。皇帝也觉得她性情虽然柔顺了些,但胜在处事谨小慎微,又是个重情的(孝贤薨毙已然十年,令妃却还能时刻不忘孝贤对她山高海深之恩,足见其人品性),总不致于如舒妃一般无能到分不清轻重缓急吧?!虽然有些矮子里面选高个的意思在,但在四妃以下的六宫妃嫔不是资历不足便是才具欠缺的情况,令妃无疑已是最好的选择。

    可太后却偏偏不作如是想。

    “令妃其人灵巧善言,犹惯伏低作小奉上阿谀,承欢讨巧自是绰绰有余。可这打理宫务么……哀家倒不知道她还擅于此道。”太后行事老练,虽因种种不足以为外人道的原因,素来不喜令妃。犹其是在前阵子令妃作了某件事后,太后对其更是深恶痛绝。不过架不住皇帝爱色,太后也不好直接便拂了皇帝的话——区区一个令妃到底不值得太后惹得皇帝不快。

    皇帝不知太后心结,倒是从太后话中听出那么点意思,不外乎就是:“皇帝阿,令妃巧言善媚奉上邀宠当然是一把好手,不过那只适合用来讨好侍候你而已。”他只以为太后是在担心那令妃如舒妃一般无能,便道:“皇额娘无需担心,皇后坐胎之时令妃便曾几次襄理皇后打理宫中庶务。”

    太后哪里是在担心这个?

    “可那时毕竟有皇后坐镇中宫,她做起事来自是得心应手。”太后见皇帝仍因之前挑出来的事情心绪不佳,显然无心去理会此等“小事”,索性将话给挑明了。“令妃位高身卑见识有限,本就不足以服众。再加上其人心性仿佛不淳,若有不顺意之事,既想立威又无皇后约束……”太后也不把话说尽,只又加上一句:“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如皇后一般做到克己刚正,不殉不私的。”

    哦!这下皇帝听明白了,太后是怕令妃趁着大权在握的时候做出些出格的事情来。皇帝觉得太后对那令妃有些偏颇,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太后所虑不无道理。

    所谓灯不点不亮话不挑不明。

    皇帝因这一年多来与皇后相敬相谐,往坤宁宫跑的次数多了,对皇后的了解也比从前深了许多——皇后性子严苛不苟不假,但了为人死板一些、性子严肃一些、对规矩看得重一些、脾气坏了一些,时不时会因为他偏宠令妃而与她有些意气之争外,其实算不得什么狠毒的人。

    他虽因孝贤一事对皇后疑忌颇重(毕竟在这件事里头只有皇后勉强能算得益),也觉得太后对令妃成见过深,却也不得不承认皇后主持中宫这么多年,虽然比不得孝贤那么宽厚仁和,但也把六宫打理得方圆有度,对众妃嫔与皇子皇女虽谈不上亲近慈爱,但也能不偏不倚不枉不纵。

    偏偏皇帝这个时候思绪一闪,居然鬼使神差的却忆起了令妃曾说过某些话。

    “……今个儿在坤宁宫,皇后娘娘不知因何事大发雷霆,将庆嫔妹妹斥责了一顿……”

    “……忻嫔妹妹年轻率直,做事不周到那是有的,但臣妾敢担保她对皇后娘娘绝无不敬之心……”

    “……愉妃姐姐为人老实忠厚不善言辞,便是言语失当亦属无心……皇后娘娘为人严明中正不容徇私,臣妾自是不敢诽议,只是到底伤了五阿哥的颜面……”

    他从前之所以会觉得皇后严苛霸道不能容人,动辄严辞厉色喝斥甚至于处罚妃嫔”(特别是刚被他宠幸过的妃嫔),便与那令妃隔三差五的便在他面前说上几句诸如此类的话不无关系。并且,因那令妃从来不为她自己诉苦叫屈,反是心无芥蒂的多次为皇后开脱说情,让那皇帝觉得她生性淳朴善良大度,对她的话愈加深信不疑,对那皇后也愈发的厌恶起来。

    可今日太后的寥寥几句话,却让皇帝陡然间想起,从前令妃每每说起皇后时脸上恰到好处的那种委曲求全的神情。

    既然皇后不曾刻意刁难过谁,那你令妃屡屡在朕面前作态是何居心?

    皇帝的心里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恼怒,类似于羞恼成怒那种——

    若真是有心为皇后遮掩,又哪来的那么多的蛛丝马迹能让他“恰巧无意中”察觉了。

    后宫多美人,令妃虽然姿容娟丽,但在宫中却也算不得翘楚(起码就比不上皇后的明艳照人),可皇帝却偏偏对令妃宠爱有加。除了因她是长****旧人外,更多的则是因为令妃那种仿佛怯弱可欺的风情殊同于阖宫满蒙女子,虽然比不得孝贤的大气温柔聪明透顶,比不得慧贤的美貌聪慧善解人意,甚至比不得嘉妃含蓄婉约知书达礼,却能大大的满足皇帝那种喜爱受人全心依赖的大男人心理。

    所以,当皇帝恍然察觉,在那种让他为之心动怜惜的小意可人楚楚可怜之下,很可能隐藏着那令妃别有用心的恶意的时候,便忍不住对那令妃的所作所为动了疑心。

    皇帝自幼在雍亲王府时便看多了他皇考后院的那些勾心斗角,又曾抚育于圣祖皇帝膝下,由和妃代为照养,对后宫那些诡秘伎俩也非一无所知,从前未曾发现端倪也就罢了。可一旦动了疑,就免不了往深里再思量思量,而且越是思量疑虑就越深,许多如芝麻蒜皮般的小事就越会无限被放大被怀疑——

    若是令妃只是为了争夺宠爱搬弄是非也就罢了,可问题是皇帝现在怎么看也觉得是那令妃在恶意抹黑诽谤皇后——要不然,后宫妃嫔那么多,怎的就只有令妃在面前说过那些话——有道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皇后执掌中宫的时候令妃便敢利用他的宠爱去对付皇后,且设计得天衣无缝,若由她把掌宫权,那……

    他自己疑忌皇后是一回事,可若是被令妃牵着鼻子当枪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皇帝的脸沉了沉。

    皇帝最是注重帝王的尊严与颜面,从前宠爱如慧贤者,可以为了她屡次忤意太后冷落孝贤,可为了不让人有指摘他疏远皇后偏宠后妃的机会,在外面他仍是表现一副与孝贤恩爱逾常的模样,以维护孝贤身为皇后的尊严。如今皇后是比不上孝贤没错,可若论宠爱,那令妃比起昔日慧贤却还相去甚远,所逊色者也不止一筹半筹,皇帝自然也不会色令智昏到放任她去算计皇后。何况那令妃被禁足数月多少霸宠的花招都没能使出来,又少了五阿哥这个生力军支援,虽然复宠成功,可皇帝待她到底大不如前。

    “到底是皇额娘想的周到。”既然那令妃居心不纯,自然不适合皇帝也不会让她去当这个掌权人。“只是皇后抱病,这宫务……”

    其实皇帝心里不是没有人选,眼前的太后就曾在孝敬宪皇后薨逝后统摄后宫,只不过皇帝自诩为孝子,自然不能为了自己省心就去开口劳烦太后。

    那太后初时见皇帝脸色时阴时晴沉吟不语,以为他仍是偏坦令妃,心中不畅,愈是觉那令妃可憎。待听皇帝把话说完,恰似峰回路转一般,心中大是舒坦,一下子就猜透皇帝的心思,只是她多年荣养享惯清福,虽容不得他人在宫中坐大,却也不耐烦去理这些劳心费力的琐事庶务。

    “这却也简单。皇后虽然抱病,却远不到不能视事的地步。不如学她年前的做法,将宫务分派出去,由她统筹坐镇。既不致于出了纰漏也不会累着皇后。”

    “皇后么……”对于太后的提议,皇帝既不乐意也不放心。话说关于毁辱孝贤一事,皇后现在仍是嫌疑第一,由她去查颇有监守自盗的嫌疑。

    太后如何不知皇帝所虑?只是皇后本就是她一手提隽,她是最知道不过的,性子刚正不知变通(不然也不会叫太后结合选中了),顶多也就是在那顺水推舟推波助澜一下(这还多亏皇后这一年多来长进了,要放在从前,但凡听到一点风声,她早就把宫里给梳理上个几遍了,保证半谣言都传不出来),可要说是她在背后谋划此事,太后却是无论如何都不信的——这一年来,她的眼睛可是一直紧盯着坤宁宫的,若真有个风吹草动没理由桂嬷嬷那里会半点端倪也没察觉。

    可这些事显然是不能跟皇帝明说的。太后叹了口气道:“……如今宫中的规矩确实有些松散,既然皇后尚未大好,少不得哀家这把老骨头受点累,帮她把宫里好好梳理一番。”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