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 046. 钱权一统

目录:重生之我是康熙| 作者:庄自在| 类别:历史军事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然而皇帝此言,却引得另一名户部小官员起身说道:

    “启奏皇上,目前市面上的铜料奇缺,铜器价格昂贵,因此铜制钱价升涨极快。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此刻一两白银,只能兑换八百文铜钱。一两白银购铜只能得七斤,然而熔毁制钱一千枚,可实得铜八斤十二两。概因私铸铜器,获利丰厚,故毁钱市货之风有增无减。”

    康熙初闻此事,心中震惊,表情立时严肃起来,郑重问道: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户部小官员颇有得色地回答:“卑职认为,其实可以改铸轻钱。每文铜钱可从重一钱四分改至一钱,改重为轻之后,毁钱为銅既无厚利,则毁钱之弊,将不禁而自绝矣。”

    康熙脑中换算极快,1斤相当于16两,7斤铜重112两。熔毁铜钱一千枚,可得铜140两,倘若全部改铸一钱重的轻钱,甚至于还可净赚三钱银的价差。

    但是康熙勤学好敏,继续问他:

    “诚如你所言,似乎合情合理。然而改铸一钱重的轻钱之后,倘使铜价继续升涨,将来朕是否还要改铸八分的超微轻钱?又或者铜价忽然下跌,会否有人将铜器销毁,改为私铸铜钱?况且市面之上,流通制钱轻重不等,大钱与小钱彼此之间又该如何兑换?是否还须随时称重?”

    户部小官员被皇帝一番话诘问得哑口无言。康熙见他回答不上来,心中颇有些失望,倘若此人真能够举一反三,想出更有特色的点子,那可就是值得重点培养的金融人才啦。

    康熙皇帝耐心等待着,满怀期望地看着诸多官员小吏们。

    过了一会儿,后排终于有一名小吏站起来回答:

    “启秉皇上,卑职以为金、银、铜之间兑率比值的问题其实不难,库平营造制银锭之下,可仿照通宝制钱形状,铸造银通宝,金锭之下也可铸造金通宝。至于铜钱改重为轻后,民间恐有逐利者擅毁大钱、铸小钱的私铸之风盛行,皇上只须颁布法令严禁私铸,将铸币之权统归国库专有即可。此法古已有之,先秦民间毫无私铸之事,便赖铸币之职完全归于国有。”

    康熙万分欣喜地望着眼前此人,面白清容,狭长眼眉,年纪卯三十岁……,实在是太有才啦,完全想到朕的心坎里去。朕也很想把铸钱的大权收归国有化,统一钱币重量、式样,朕正等着有你这等金融才俊说出这个好法子呢。

    康熙眉开眼笑地问他:“爱卿姓名为何?”

    这名小吏神色恭谨地回答:“卑职是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王应元,山西蒲州人士。”

    康熙有些狐疑,脑子里在拼命地回忆高士奇同志编写的那张官员架构草图,这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究竟是个什么官呢?想了半天好像记得是在十几排里,大概是个九品小官。礼部四译?搞翻译的人才么,倒也很有政治经济头脑嘛。

    康熙便直接吩咐他:

    “王卿,你且回去之后,再把这个铸钱权归国有法思虑周全,写个条陈递上来吧。”

    王应元连忙应下。

    康熙可算舒心了,他心里原本就是有点想法的,苦于不会写古代骈文的公函。主题思想如果要表达清楚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倘还要加上之乎者也的起承转折,实在是太难为他这个偏理科的现代青年了。这也就是心口手眼差异之别,擅讲地不一定会读,擅读地不一定会想,擅想地不一定会写,擅写地不一定会讲……,其实世间,少有完人。康熙皇帝在众里寻他千百度,寻寻觅觅就等着眼前这位思想代言人出现哪。

    康熙想了想又很不放心,赶紧再交代一句:

    “王卿,朕赐你南书房行走,回头把条陈直接递进宫来。”

    王应元赶紧谢恩。康熙特意看了一眼身后的顾太监,见他确实也听清楚了,皇帝方才笃定。这南书房行走和御前行走相仿,其实并不是官职名称,乃是工作地点的说明,类似于同意他去某某地方报道。然而毕竟是在皇帝身边办差,时常可以见到御驾,貌似荣耀得很。倘若没有这个衔头,大内总管不会同意给他配备出入禁宫的腰牌,那么这个九品小吏的奏折想要上达天听,按照正常流程顺序传递的话,估计着怎么也得周转十来个衙门、拖延半个月。

    康熙心道:小王啊,好好干,赶紧把条陈写出来,回头朕再命大学士工笔润色一下,即可通令天下喽。待朕把这铸钱大权掌握于手中,将币值完全统一起来,万里长征第一步,也就走得稳当了。等以后把信用机制搞好了,朕再想办法印纸币、印支票。可不能背着金银走天下,重也重死人咯。

    康熙忽然想起一件事儿,顺口问了一句:

    “王卿,原来你与蒲州王现是同乡啊?”

    王应元神色一凛,郑重其事地回答:

    “回皇上,王公乃是应元的先辈族叔,卑职祖上也是蒲州王氏的旁支。”

    康熙遂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承袭自书香门第和诗礼传家的晋商望族后代,其家学渊源也是不容小觑的。能提出“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的儒商家族,对金钱的内涵可是看得很通透了。

    王应元又对皇帝奏道:“启禀皇上,卑职还想到一事。”

    康熙欣然回答:“王爱卿但讲无妨。”

    王应元说:“皇上,其实铜价上涨的原由,追根溯源,概因市面上铜料严重匮乏所致。倘若多开铜矿、增加开采量,使铜料供应量加大,必定能使铜价逐步下降。”

    康熙十分同意王应元的看法,供需关系的矛盾,无法强行抑制需求,必然要从增加供给入手。然而目前国内最大的铜矿产地,除湖南衡州、永州、河南涉县之外,就属云南那里最丰富了,可那儿现在也不归朕管哪。

    康熙为难地叹道:“唉,王卿应该也晓得,如今南方战乱未息,北地矿产贫乏,难哪。”

    康熙满脸郁色地立在堂前。

    忽然,另有一名年纪颇长的小吏起身应答:“启禀皇上,奴才晓得何处有铜。”

    康熙微愣一下,怎么这位又自称奴才了?

    康熙连忙说道:“快讲。”

    那年长小吏回答:

    “奴才在内务府广储司当差,早年曾听人说过,藩国日本那里铜矿丰沛富裕,产量极高,铜价比我朝要低许多。

    康熙精神大震,问他:“此话可当真?”

    这内务府满洲包衣出身的小吏十分肯定地说道:

    “皇上,此事千真万确。范氏从前一直都是内务府辖下指定的皇商采买,老掌柜范永斗在辽东经商,而未禁海之时的确行过日本航线。如今范永斗已不健在,但是他的儿子范三拔,也曾去过高丽和日本,确实晓得日本藩国那里的矿物出产以及买卖情形。”

    康熙激动不已,实在是太好了。如果这个消息千真万确,可以乘船去日本购买大量铜料,那么铸造铜币、铜荒之事就不用发愁了。

    康熙心情澎湃,顺口便道:“赏。今日所有回答朕的提问之人,皆可领赏。”

    才刚说完,康熙忽然打住,回头看了一眼顾总管,便不再多言。

    某某今日的考试结束了,也糊掉了。从前最喜欢问答题,哪怕是记不清答案,只要把字写得清秀工整、字数密密麻麻多一些,至少也有保底3分的辛苦费。如今可方便了,全改电脑答题啦!多选实在难为人,漏选一个、多选一个全是0分。某某一头撞上难墙……崩溃了……

    崩溃中看见一张冰封毛毛虫的评价票,鞠躬感谢之……你可比出题老师贴心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