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八一章 北线

目录:血战旗| 作者:水鬼游魂| 类别:历史军事

    “已经进入庆安,一天之内,就可进攻绥化。”谢维俊埋头说道,部队团一级的信息都在他脑子里。

    从作战计划下达的那一刻,谢维俊就做好活地图,总后勤的工作,整个人都围绕着战前的准备转。

    几万大军的联合作战,这是两年多都没有摊上的大事了,自从鲁西战役一来,谢维俊协调的都是一些小仗,要么是遭遇战,对于作战协调上,要求不高,这次他和曾一阳面对的敌人,是整个关东军,几十万大军,及时谢维俊胆子再大,暗地里也为自己捏一把汗。当然关东军也不肯能一窝蜂的都冲上来,不过十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

    “告诉杨靖宇,我已经准备好了解放绥化的贺电,5月18日上午八点我准时发出去。”曾一阳的口气不容更改。

    谢维俊知道,曾一阳的心很大,大到连苏联人想都不敢想。

    他也明白一个道理,敌人是不会坐着等四野强大之后,才进攻的,关东军不合时宜的发动一场演习,迷惑的当然是苏联人。但隐藏在背后的,一定是针对野司的作战。

    这没有侥幸的成分,反而是一种约定俗成。

    日军在抗战之初,在装备上的优势较大,以至于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日军在后勤上的落后。和相比,日军的后勤压力大一些,但不明显,步兵还是以轻武器为主,即便在几大会战中,重炮的使用量也不多,日军的后勤一直是其短板,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一个师团的辎重联队,只有一千人左右,但要负担三万人的后勤补给。只有配备了大量汽车和骡马的挽马师团,才有这个能力在野战中持续作战。

    1纵也罢,3纵也罢,面对的日军都是特设师团,只要战线一拉长。在后方公路的游击战袭扰成功,一旦进入三江地区,进攻的日军师团级别的部队将面对巨大的后勤压力。

    能否给进攻日军设置一个巨大的牢笼,困死这些日军,是考验部队长途奔袭的最佳办法。

    至于,日军为什么在漫长的冬季,没有去围剿曾一阳的主力,这很好理解。

    日军围剿抗联,是抗联的部队不多,大部分都在山林子里。除了冬季意外,抗联的补给能够在山林里获得,除了必要的药品和弹药,抗联甚至都不用出山就能补给。

    抗联人少,日军只要围困住几处出山的道路,就能很好的将抗联封锁在山内。一旦抗联部队在冬季无法拥有足够的补给出山寻找食物,那么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就能让抗联损失惨重。

    曾一阳不怕在冬季日军围剿,因为他占领的地方实在太大了,大到几万日军围剿,根本就无法找到1纵的主力。一旦失去对手,在茫茫雪原,只要三天没有补给,日军就会因为天气,出现伤亡。

    这和苏联在冬季战争中,连芬兰军队都没有看到,就损失了两万人的兵力是一个道理。

    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之后,关东军也增加了三个新的特设师团,兵力上获得了大量的补充。

    尤其是在诺门坎战役,大量消耗的关东军弹药库存也渐渐的恢复到以前的水平。5月,正是关东军发动一场大战,一举击溃四野的最佳时间。

    在战争法则中,防御方一直被动的原因,不在于兵力上的匮乏,而在于无法组织有效的进攻,打破对手的封锁或者是进攻。和关东军一样,四野在一个冬季的休整和训练后,也是兵强马壮的,兵力上虽然无法和关东军相抗衡,但因为没有守备任务,自然就能够全军动员,这和关东军不断从各个守备部队抽调兵力是不同的。

    战略上,四野更加灵活,这是曾一阳手中最大的底牌。

    “夜莺急电。”

    谢维俊停下手中的工作,立刻拿起电文看了起来。乍一看,是好消息,但随后又觉得有些不对。四野准备发动夏季攻势,第一要看的是关东军,第二关注的就是苏军了。

    对四野来说,苏军是盟友,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但苏军的很多做法,又是曾一阳无法容忍的。见谢维俊站在一边发愣,曾一阳问:“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在牡丹江的情报站,发现日军在三天前从朝鲜进入该地区,但随后又退回朝鲜,肯定是日军在珲春一带的演习出事了。”谢维俊不敢肯定,谁也不敢打包票,关东军会和苏军打起来。

    “珲春?”曾一阳低头盯着地图,这片日军和苏军争议地区,是日军最重要的国境防御线。

    这里平时一直驻扎着4万左右的日军,整个防御线包括珲春、绥芬河、东宁等四个县的防御堡垒。其中一半左右都是炮兵,步兵的比例极少,但也都是精锐部队。

    作为远东关东军防御重心,从33年起,关东军用了整整6年时间,在这一区域建立了数个永久防御工事。被日军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与其相邻,就是苏联在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苏军远东方面局司令部所在地,拥有陆军、海军、空军十万大军。

    在堡垒进攻中,防御的步兵作用,并不大。

    毕竟大炮射程之内才是真理,在无法战略进攻的时候,步兵还是只能在战壕中,听着隆隆的炮声,数着苏军到底在一天内消耗了多少炮弹。

    数百公里的防御线,在日军眼中,就是苏军的坟墓。

    但珲春的地理环境,不适合作为日军进攻方向。尤其是在苏军控制着铁路网,大量的物资能从其西部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前线。相对于,日军背后都是山地,运送物资的数量上,就会吃很大的亏。

    “东出虎林,偷袭宝清,好一招瞒天过海,梅津美治郎真是打着好算盘。”曾一阳笑着用铅笔在地图上标了一圈,然后写上他估算的一个数字。随即,摇了摇头,似乎对自己的估算有些不确定,改了几遍才确定了下来。

    “曾总,你这是?”谢维俊不解道。

    从野司设立之后,曾一阳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总’。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的就有两个军区,三个纵队,下面都设立了司令部。

    “我在想,南线进入解放区的可能。乍一看,似乎不太现实,毕竟朝鲜总督不但要控制区域内的抗日小武装,还有防御苏军的重任。在朝鲜抽调兵力是不现实的。但是你看,从辽宁、吉林两地,从公路上抵达珲春的距离并不远,现在日军在北满的铁路中转站,哈尔滨虽然控制在关东军的手中,但其东部的铁路枢纽作用已经发挥不出了,关东军想要迅速进入解放区只有从水路和公路。这条补给线,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曾一阳沿着曲折的山路,在地图上淡淡的画了一道线之后,指着这道线说道:“要是日军一开始的进攻目标就是铁路站点,那么公路在前期的作战中,就能发挥作用了。”

    东北的公路网络也不是完全没有用,东北军执政时代,二号人物杨宇霆在北满就建立的四通八达的战备公路,要是发挥其作用一点都不亚于铁路。

    梅津美治郎看上了被日军抛弃多年的公路网络,也是没辙了。铁路枢纽已经被破坏,至少在北满就是这样。用公路来运输物资也在情理之中了。

    好在,关东军一直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在身边,多年的备荒备战也卓有成效。

    公路沿线,大都没有被荒废,只是多年没有投入巨额的修缮费用,不少地段有些塌陷。工兵一个昼夜就能修复的小问题,梅津美治郎自然不会担心其是否会畅通。

    “从南线进攻,然后出虎林。但是这片区域大都是沼泽,日军重装备应该运不过去。”谢维俊诧异道,红军走草地,那是没有办法,但凡有些别的出路,随愿意走?

    谢维俊同样不信,日军会走这样一条路。

    不过几万日军,将周围的区域一围,封锁起来,也算是断了一条3纵队出三江的通道而已,值得吗?谢维俊越想越不对,感觉缺少了一点什么,突然灵光一闪,对了,主攻!

    日军的主攻方向还没有确定,从地理位置上看,日军要从北线伊春进攻的路线太长,中间还有小兴安岭和青黑山,都是茫茫看不到头的大山,行军的话,至少需要走上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走出这片山林,抵达汤旺河谷地,从山谷中走出来,才能威胁到解放区腹地。

    前期,参谋处判定的日军进攻方向也就是松花江水路,但迟迟没见日军动静。天天在等,日军从松花江上顺流而下,可惜,等了一个多月,都没见日军动静,野司这里也渐渐的有些怀疑了。

    “从战略上来说,这片区域。”曾一阳将解放区松花江沿岸的大片区域划了一个椭圆,之后说:“我们是无论如何都守不住的,至少在夏季是这样。”

    谢维俊一看曾一阳的动作,就笑了:“知道守不住,就将这片区域的人口都迁移了出去,给日军设立了一个无人区?”

    “我们地多,人少,哪里都能种出庄稼,为什么一定要守在危险和江边呢?”曾一阳含笑道,不要城市要农村,就是曾一阳在进入北满的时候给宣传部和后勤部设立的目标。

    “淡定一些。”曾一阳见谢维俊坐立不安的样子,有些想笑。

    “决定解放区三百万百姓的安慰啊!你让我这么能够淡定的下来。”谢维俊苦着脸说。

    对于他们来说,北线的进攻一旦打响,日军兵力上将会出现重新部署,一旦如此,主力两个纵队,也将有了目标。

    军工转移进入山区,而其他地方,只要种粮食,就能维持野战军的作战需求。城市多了,坛坛罐罐的就多,破家值万贯,就是这个意思。干脆,我们不要,也不给鬼子留下是最好的办法。

    既然日军的进攻方向又变,还不如让他们变化的更加大一些。

    这也坚定了,曾一阳决心在北线打乱日军的进攻步骤,增加游击战区的范围,在日军手忙脚乱的时候,再给日军致命一击。

    19日凌晨,绥化城外,天灰蒙蒙的。

    城外一片小树林中,十几辆大车,都装着新鲜的蔬菜,菜叶上也点缀着点点露珠。车边上,穿着灰布的老农,吧嗒吧嗒的吸着旱烟,眼看烟斗要灭了,立刻就搓了一把烟草,盖在烟斗上。

    随着老农嘴巴一鼓一泄的,烟斗也渐渐的明亮起来,红彤彤的火星,也将老农的大致轮廓显现了出来。

    呼出最后一口烟,老农将烟斗在车轴上,老农一笑,满脸的沟壑:“让张同志见笑了。”

    不过老农对于同志二字,有些陌生,也觉得拗口,不过见张吉海坚持,就一直用这两个字来称呼张吉海。在他心里也奇怪,以前称呼军官都是用‘长官’,既威风,又气派。同志两字称不上威风,更和气派搭不上边。

    奇怪的是,老农却觉得心里很舒服,也有些温暖。

    “王大爷,这么多菜,会不会引起鬼子的疑心?”张吉海心中有些打鼓,十几车的新鲜蔬菜,鬼子要多大的兵营啊?

    “鬼子?不会,他们巴不得我们多送一些。”王老汉不屑道:“这城里倒是有些鬼子,也就一个中队的样子,二鬼子倒是不少。听说过两天,还要过来一批,这些菜都是给他们准备的,要打仗了。乡亲们的粮缸要遭殃了。”

    “这和二鬼子有什么关系?”

    “绥化的鬼子兵可都是野战部队,征粮这种事情当然是二鬼子出面了。”王老汉愤恨的道。

    这些都和侦察的情况差不多,昨天夜里,张吉海带着两个小团,抹黑进入津河镇。奇怪的是,除了一个班的日军之外,其余的都是伪军。伪军发现对方有上千人,打都没打,就投降了,事后才知,驻扎在这里的两个日军中队,在一周前已经调走了。

    鬼子一死,伪军就一下子都散了。

    控制住了津河镇,张吉海才打听到,这个镇子在今晚有一批粮食和蔬菜要送到绥化城内,当即决心让一个班的战士,跟着送菜的老农进入绥化。

    天刚大亮,四五个伪军,打着哈欠,背着枪走出了门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