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一十四章尽洗甲兵长不用9

目录:幻之盛唐| 作者:猫疲|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七百一十四章尽洗甲兵长不用9

    以至高全能上天的名义,及受万神眷顾的天命之子,东土至高统治者塞里斯皇帝的授权(朕膺昊天之眷命):

    赛里斯帝国至尊皇帝的良师密友;最宠近的内臣兼妹婿,禁卫军总长(总宿卫事),中央军区大统帅(内枢密使),宫廷监察大臣(三宫择捡使),皇家事务左大臣(宗正左丞),外交及教育领域的指导大臣(知礼部尚书兼鸿胪寺少卿),御前会议成员兼副宰相(录尚书事),军国政策顾问大臣(总纲参事府),皇太子的教导大臣(权詹事府事),

    一切海外领土、殖民地、藩属政权的总领大臣(南海都督府知贡四方院市舶司),兼海南、夷州两大领地数十军民的大公爵(瀛洲公),。。。。

    巡视并规划索格底亚的土地,惩罚不恭,奖赏功劳,对于这片土地的一切人和事务,拥有最高的处置全权(有德者位崇,有功者秩厚,凡外慕而内化者,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宣读声朗朗,响彻在每一个商旅云集的路口和市镇前,并且用多种语言重复一遍。

    每一个头衔都让人浑身颤抖,这些人终其一生,何尝见识过如此接近天上云端上的大人物,之前过境的塞里斯西方军团元帅,就足够让索格底亚(河中)大多数最有权势的人物,卑微的低下尊贵的头颅,而战战兢兢上很长一段时间。

    然后是援古论今举了一大堆典故之后才进入正题,宣称这位尊贵至极的大人,以皇帝赋予的权利,在这片疆域内重新拟定封号和爵位,以制定新的阶级体系。

    为了适应这个需求,下令所有的拥有德赫干头衔的地方领主,或是城市贵族,都必须派出各自的继承人,带着家族的武士,侍奉帐前听从号令,追随伟大的功业。

    “这是好事啊,。。”

    地方知道一些内情的人,顿时激动起来。

    作为皇帝师友和皇太子的内定师长,那位大人身边扈从中,原本就充斥这藩属各国权贵送来见习的子弟,这种近身见习的身份在将来无论是回国还是留朝,往往都代表了远大的前程。

    其中比较出众的两位如今正好都在中亚地区,而且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第一位就是安息复**的大将军,兼泰伯里执政官阿尔达希尔\李思远,如今已坐拥有里海地周边古波斯三行省之地,并且正在谋求高加索山外的阿塞拜疆和伊比利斯地区。而泰伯里斯坦的前身,是古波斯帝国的吉兰藩国,也是波斯王族巴赫蓝一系发迹的封地,因此有人谋求给他上进吉兰沙,巴赫蓝的尊号。

    另一位则是稍稍不那么显赫一些,却也是岭西群藩之首的宁远国王阿斯冷\薛裕,也是河(锡尔河)东第一大国,在塞利斯军队的支持下,不但夺回被架空的王位,击败了阿拉伯人扶持的西拔那汗,充分占有了最富庶丰饶的费尔干那地区,并进一步在吐火罗、北印度都拥有了领地。

    作为唐人管辖的州县内,也有人在讨论这条政令的后续影响。

    “这些河中番胡头领,新顺不久,叛而复归,想必不会有多少人,真心实意的将钟意的家族子嗣献出来随行,多行那螟蛉代之事吧。。”

    “如若他们都是这么想的,到也不是为一件好事。。”

    “好事,怎么说了。。。”

    “大军威势卷荡而下,到时候就怕不是真的,也要变成真的了,倘若事后敢有反悔不认的,那就是欺瞒藐视天朝,可以灭之大义,酬以亲藩,”

    “而其中虽然或有反复周折,那于大唐更深入的统治这片土地,却是大大有益。”

    当赛里斯人再次带着大军进入索格底亚的时候,纷纷献出了人质和家族成员。

    不用亲自动手,那些征募而来,自带干粮和武器的德赫干们,就会抢着代劳,在追随赛里斯帝国的旗帜下,名正言顺的通过战争中的抢劫,来获得战利品和人口,因为赛里斯人只要土地和上面的物业。

    就像是第一个成为牺牲品,而崩解离析的大德赫干乌奈特家族,损失了大部分士兵后,根本无力抗拒雷霆之势,残余出降家族成员被赦免了性命后,带着仅有的财物流放到遥远的印度去。

    赛里斯人直拿走领地内靠近交通干道的三座较大城邑,驻军和收税的权益,余下的则按照村庄为单位划为若干份,作为预期的酬劳,支付给那些在协助赛里斯人平定地方,出力最多的德赫干。

    而且他们还大量提拔武士为新的小德赫干,并强令一些表现不够积极的德赫干进行分家和领地置换,如果不从抗拒者,同样会成为恭顺者的新战利品。

    《中亚简史。索格底亚民族的渐变过程》

    。。。。。。。。。。。。

    穿过法拉瓦日河流域两百多里后,就进入另一条大水系——泽拉夫尚河的流域。

    这就是撒马尔罕,我望着眼前泽拉夫尚河下游的高出河岸台地上,用宽广城墙围起来的城市,每个城区的前身也是一处紧挨的小型市镇,密集的堆簇在一起,用一高一矮的两重城墙分割出内外城郭。

    城市的四周植满了桐树、柳树、苹果树和葡萄,将一处处种植园和田庄分隔开来,在城外更远的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的牛马,这个城市还盛产葡萄酒、硇砂、甘松香、阿萨那香、瑟瑟、麖皮、氍毹、锦和氎。

    但从地理和建设格局上说,这显然不是一座适合据险坚守的大城市,发达的水陆交通让它很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攻打。

    于后世经过无数次战火摧残和重建,才屹立在现代化中的撒马尔罕不同,着还是一座沿袭保存的相当完好的古老城市,在被后世的哪位成吉思汗彻底摧毁前,建城的历史几乎可以上溯到与雅典、罗马、巴比伦古城同期的年代。

    作为大陆公路桥上的重要枢纽,几乎每一个迁徙过境的民族,都会在这里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迹,从古代的来自西方波斯人、希腊人到东方的贵霜人、匈奴人、突厥人,现在轮到了唐人,只是不知道这种印迹会存在多久,或是随着时间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生活中,成为难以磨灭的元素。

    因此这座城市现在的名字叫做康居城,简而概述就是康国之地的安居之城,虽然据有的时间不是太久,城墙上黑瓦绿脊飞檐拱架的箭楼和望台覆顶,看起来是那么的亲切。

    这座城市,也管领着撒马尔罕地区沿河两岸的十二乡(郡),四十一座大小城镇,近五十七万人口。

    而通过一条浮桥为纽带,在河对岸的一百六十里外还有旧址上规模小得多,城墙却更高更厚的康城,也是河中第一大州康州的治所,管领着东安国和毕国的故地。

    撒马尔罕在古代语中,就是意为“肥沃的土地”。所处的泽拉夫尚河谷地,聚集了索格底亚大平原上最富庶繁华的城镇。

    这一路过来连绵而密集出现的城邑,人烟稠密的村庄和田地,发达的水利灌溉设施,林立梯次的商栈和集市。所谓五里一乡、二十里一城,百里一郡的格局,在这里比比皆是。

    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些河中人有多么喜欢建筑城堡啊,在故史国所在的南谧州土地上几乎达到登峰造极,几乎一天就可以遇上十几座,虽然用国内军事城塞的标准来看,大部分都狭小而简陋的很,但也可见这片地区的争斗竞争,是如何的频繁而司空见惯。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其王豪勇邻国承命,兵马强盛多诸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视死如归战无前敌。”因此作为前股波斯帝国的粟特省,这里也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大军,屈指可数遭到败绩的地方。

    所幸因为历史上的宗教民族等原因,这片土地上养活的人口之多,民风如何的彪悍,但在没有足够力量将其统合起来之前,始终是一盘散沙的局面,河中列国的那些所谓的王族,更像是当地大小贵族领主中,推选出来负责对外交涉和军事协调的共同代言人,而且还分裂成十几个大小集团,根据地缘政治的变动,而随着幕后的大国势力进行一次次站队和洗牌。

    而频繁迁徙过境的各民族,也让这片土地很难处于一个长期而相对稳定的事情,这也让传统意义上的忠诚、信赖之类的美德,很难稳定的存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内。只有长期存在的强权和实力,才能让他们保持足够的顺服。

    地方上以防御使为首,也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净街铺沙香案沿街,歌舞载道,欢迎远道而来的天朝王师。

    康州的防御使,是一名龙武军的老人,因为负伤而退居后方的金吾郎将程武,副使则是武学出身的果毅都尉兼团练使,这种奇怪的高低搭配,也是由于各方面人员匮乏造成的。

    短暂的会晤,对方不无苦笑的告诉我,若是天朝

    这种大张旗鼓的迎接方式,不仅仅是做给我看的,还是做给那些尚未骚动起来的当地臣民百姓看的,由于当地纷乱的事态和弹压的需要,他这个康州防御使的下辖,实际已经窘迫到连一个正规军营的机动人马都凑不起来了,全靠一些二三线的团结兵、乡兵在维持场面。

    在人心汹涌尚未变成真正事端之前,只能靠玩一些实而虚之虚而实之的手段,激励保持扩充足够军事存在的假象,来短期内维持住局面,并期待前线情形的好转。

    因此那些归化人中,头发和肤色稍稍接近黑色的,都被要求拿起武器穿上甲具,分批参与城墙的执勤,反正军事戒严之下当地人远远的也看不清楚,而他们身后的老弱妇孺,则连夜安置进军营,一方面是防止事态恶化,让这些将士军民稍稍安心,另一方面则是做出一副人声鼎沸的存在感来。

    这次为了摆出这个场面,几乎连当地唐人和归化人中青壮年都动员起来,

    我们的到来,迅速稳定了当地的局势,留下一万多名青壮年为主的新移民,足够他们编成十几个团,用作基本治安维持的团结兵。

    我并没有多停留,只是下达了征集民夫和粮食草料的指标后,又继续出发了。军情如火刻不容缓,阅示靠近前线,关于岭西行台已经战败的消息越是明确,一些捕获的逃兵散勇,已经证实他们所属的番号的溃灭,数量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一些比同正规军的城傍序列。

    。。。。。。。。。。。。。

    安集镇,被围困的据点里,安布拉一家也在等待自己的命运,妻子抱着三个年幼的儿女,低声为自己不可预料的命运的磋泣着,一边对着阿胡拉祈祷着。

    安是来自主人的赐姓,他被派出来承当徭役,协助赛里斯人组织的工程,并在劳作中,因为恭顺和某些提高效率的建议,得到那些赛里斯管理者的赏识,进而借助权势以征召为名留在了赛里斯人的屯围中,用物资对原主家付出一些象征性的补偿后,就把全家都接了过来。

    在这里,和他一样命运的还有十几家,像他这样有手艺的奴婢,在主人家也是颇为重要的财产,到赛里斯人的营地后,同样也获得收到庇护的价值,那些小封臣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勇气,与新征服了这片土地的赛里斯人较劲。

    因此他获得了身份和职业,并且可以比较从容的养活自己的家庭,并为在有生之年偿还完自己赎身的作价。

    但一夜之间,风向似乎变了,他们被告知不再允许外出,进而被要求呆在家里,然后是外来交涉的代表多次秘密拜访,进而带着武装公开的出现在军屯庄中,强硬的要求交出,这被收留的雇奴家庭然,被再度拒绝后开始围困这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围困者变得越来越缺少耐心,各种挑衅和试探的行为,也越来越频繁,水和粮都没有问题,但是紧闭的城垒后面,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比如将这些新收纳的归化家庭交出,以暂时度过难关的说法,或是为什么要让他们这些正宗的唐人,为那些新归附没多久的极少数藩户流血的异议,也开始越来越频繁。

    外面尽是不利的消息,而来自州城的后援和敕令,也迟迟不见终影,以至于产生一种州城已经自顾无暇,他们已经被遗忘在这些番胡之中的错觉。

    只是作为当地的主官,一名乙等镇的镇将,他有自己的荣誉和坚持,作为大唐军人的骄傲和自尊心,让他直觉上不能轻易屈服示软与番胡之手,否则被瞅出软肋得寸进尺就更加难以收拾,得以坚持这种对峙。

    终于随着人声的喧哗,安布拉家的棚屋被推开,显然决定他们命运的最终时刻已经到来了,他悲哀的挡在妻女面前,让他们都跪下来,希望渺茫的乞求这些人最后一点怜悯,只要把自己交出去就好了,或许可以把妻子儿女都留在这里。

    作为女性,她们预料中遭受的折磨和惩罚,恐怕比男性更为可怕,虽然他的前主人在当地的地产主,并不算是以暴虐出名的,但作为当地古老的传统,对逃亡的附庸和奴隶的严惩,却是没有丝毫宽怠的可能性,这种一种受到整个社会阶层所保障和维护的共同利益,地牢和刑房是每一个庄园城堡,必备的设施。

    与此同时,安集镇外,出现了更多的河中装束的士兵,随着一声号响,他们开始攻击那些围困的武装人员,不多时,十几名带队的头目和首领,大都逃离不及被当场抓获,并吊死在道路旁的果树上。

    。。。。。。。。。。

    随着大军逼近的消息传来,和新一轮自东向西的逃亡浪潮,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另一大重镇,布哈拉城中的一群人,重新陷入愁云惨淡中,其中也包括了前胡马特家族的成员,

    赛里斯人的到来,并没有能带给他们意想中足够的利益,相比唐人游刃有余而充满效率的治理方式,他们发现要想搜刮治下的臣民,付出的代价和努力变得更多了。

    而相比在商业活动上获得某种补偿的城市贵族,受损最大的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土地贵族,他们名下坐拥大片的良田和村庄,拥有自己的工坊和水利灌溉设施,以成千上万附庸人口的劳作,为他们提供和维持着相对奢侈而充裕的生活。

    就算是阿拉伯人统治最残酷的时期,他们也能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并将这种负担一层层的转嫁下去以渡过难关,只要能交出足够的税额,就算是阿拉伯人也会尊重他们的传统。

    赛里斯人的到来,又不一样了,虽然他们绝少干涉这些土地拥有者的领下事务,但是却通过移民建设和改造出,带有塞里斯特色的城区和村庄。

    派出承担徭役的人口,见识了赛里斯人统治和生活方式之后,很多人不愿意再回到原本的领主麾下,而是留了下来,作为候补的归化人口。

    此外,岭西行台,前后征募了数千名武士,带回来大量的战利品和奴隶,但是这些人往往因此脱离了本家管束,成为唐人扶持起来的一批新地产主。

    特别是当地世代沿袭下来的奴隶和农奴,乃至贫民,开始自发性的大量逃亡到赛里斯人所建立的军事农庄,乞求成为附庸人口,而前往交涉不果之后,这种离心的驱使就更加的明显。

    这些七七八八的理由,让那些利益受损的贵族们聚集在一起,以世系胡马特(藩王)的图格什哈达家族的成员为号召,以备战为由在领地内聚集武器和物资,训练奴仆和附庸。

    因为这些图格什哈达家族的幸存者,在最初的欣喜和期待之后发现,新的宗主国和统治者并没有恢复他们王位或是宗主权的打算,而是将那位年幼的“胡马特”以收养为名单独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名义上的象征,以钦化王的头衔,高高的供养起来,作为外交和公众场合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碍于塞里斯驻军的存在,而暂时无所作为,但是呼罗珊地区失利的要穿,再加上被抽调走填补战线的驻军,顿时让他们的不满情绪和欲念,如同阴雨下的臻菌一般,迅速发酵膨胀起来。

    布哈拉城既然能从阿拉伯总督的严密监管下易手一次,那就能在易手更多次,但是仅仅在期许和等待中欢喜了不到一个多月,现实就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塞里斯人一次性就派来了十万大军啊,这可是来自塞里斯本国的十万大军,就算是当年越过阿姆河,征服索格底亚的阿拉伯屈波底(古太白),也不过是靠三万大军,其中还有一半是那些附庸国的兵马,

    十万名职业军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哪怕是全盛的时代,这片土地上所有德赫干麾下的武士加起来,也远不及这个数字。

    当他们全部排列在战场上的时候,那是一种恐怖到绝望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