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轰轰烈烈的登基仪式终于落下了帏幕,只不过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区别就是自治区的牌子换成了中华人民帝国的字样,萧王爷变成了不用喊万岁,不用跪迎的皇上,似乎除了名字之外,一切都与自治区的时候一样,只有一些名字进行了改变。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军队也还是从前的军队,只不过变成了中华人民帝国国防军,军队国家化正式的走上了日程,也就是说军队将不再属于从前自治区的地方武装,而将会成东方世界的国家武装力量。
现在自治区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最多的土地,同时还有最强大的军队,虽然陆军不过二十万,但是海军从海战军舰到海军陆战队,也达到了三十万之巨,海军将是中华帝国未来重点的建设目标。
而除了这一切之外,萧远倒是欠了一屁股的债,幸好他们这一家六口加起来工资不少,几个月也就还上了。
不过登基之后,问题又来了,特别是一些多少有些守旧的读书人,一个劲的上书,登基这几天萧远收到了读书人的上书几乎比他之前数年收到的还要多,而话话题也出奇的统一,就是现在皇上已经登基,应该考虑策立太子了。
萧远现在有四子两女,最大的女儿胖丫已经十五岁了,而且还是个读书天才,正在就读于江南大学,没错,离得挺远的,而且在江南大学,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是个公主,只以为这个叫萧月的微胖的小姑娘不过就是一个家境稍好的小女孩而已。
胖丫萧月是秀儿的女儿,而玉伶他们四个各生有一子,而且玉伶还又生了一个小女儿,才五岁,正是可爱的时候。
四个儿子都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最小的小公主在王府,现在皇宫了,挺寒酸的,一个劲的转个不停。
可以说萧远的子女除了生活好一点,处处受人尊重之外,并没有感受到任何的异常,萧远一直都在努力的淡化皇权的影响,而且萧远本人现在也只做为一种象征,虽然保留了一部分在大宪法监督下的权力,但是却很少去使用,所以现在皇家比起从前来,简直就是天地之差。
“要立太子?立就立吧!”萧远捏着下巴琢磨着,而在下一界的军政大会开始的时候,华路派了老黑前来参加,虽然中华帝国从来都没有承认黑色自由军的属性,但是以华路为首的黑色自由军和非洲自由之邦一向都是把自己当做是中华人民帝国的一部分,就连这军事大会都要死皮赖脸的参加,萧远也没有办法,不过就是加个凳子的事。
军政大会别的事没干,就讨论皇家的这点事了,争开争去的,争得萧远直心烦,坐在主席台上,铺着厚厚的一叠白纸,正在奋笔疾书,坐在他身边的楚雄伸了伸脖子,却看到了极其熟悉的一名字,张小凡。
楚雄的脸一下子就纠结了起来,伸手捅了捅萧远,“皇上!写小说?太无耻了吧,直接就把《诛仙给抄了?”
“咦?你也看过啊,没办法,把正萧鼎也不在这地方,也没有版权纠纷,抄就抄了吧,我现在欠着一屁股债呢,我总得琢磨着赚两个钱花吧,我还打算把《盘龙》《阳神》什么的都抄了呢!”萧远笑着说道。
“为什么不写个回忆录?”楚雄问道,“名人不都喜欢写回忆录吗?”
“不成,咱俩的身份是个问题,写回忆录的话经不起推敲,反正早晚有人给咱们著书立传,就交给后人头疼去吧。”萧远怪笑着说道。
下面开着军政大会,看着一名名官员代表和民意代表在台上激昂的说着,萧远在下面奋笔写着小说,为了赚钱大计而努力,虽然现在只要他勾勾手指头,大笔的钱就会悄无声息的流入口袋,但是萧远却并不能这么做,他也会被廉政公署盯上的。
军政大会终于确定了以萧氏的直系为皇权第一继承人的提案,而且在萧远的提议下,第一次正式的通过《大宪法》至高地上的原则,皇权也要受限于《大宪法》,且不得随意修改宪法的原则。
萧远的四子两女当中,立准为太子成为了争论的目标,从一开始,女性的解放就一直努力着,到今天已经初见成果了,至少萧远的两个女儿没有被排斥于外,反正是萧氏直系才能立为皇帝,也不用担心皇权旁落。
中国自古以来的皇权传承一向都讲究个长幼有序,所以胖丫萧月,长子萧云成为了得票最多者,只是在这二人当中如何去选择成为了难题。
大会开了十多天,而萧远的小说抄袭大计也抄了七八万字,再凑个两三万就能出一本书了。
这个时候萧远才使用了自己的一票决定权,长女胖丫萧月将成为现任太子,如无意外,将来继承皇位,无论是男还是女,还不都是我萧远的孩子,皇帝,不过就是一个象征而已,虽然在萧远这第一任皇帝的手上还有很大的权力,但是随着帝国一切的完善,皇权将会越来越小,最终大部分权力都会移交给大人府和行政院还有军方,这是谁都能看得清楚的趋势。
军政大会终于结束了,萧月也正式成为太子,不过萧月仍然在读她的大学,对她来说,除了多个太子的头衔之外,什么都没有变,没有什么精英教育,也没有太子侍读之类的,她所有的同学都是她的侍谈。
而萧远也终于主动找到了出版商,自费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仙侠鬼怪小说,《诛仙》。
连载小说,首本十万字,厚厚的一本,售价五十块,萧远与出版商对半分,再除去各种扣税,萧远每本书到手能得到十五块左右。
萧远,当今皇上竟然写了一本小说,而且还是仙侠类的,着实引起了上下的轰动,这就是名人效应,再加上报纸把这事当成新闻推波助澜,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销部的一百万本,而且订单有增无减。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