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电话

目录:重生在豆蔻年华| 作者:摇曳菡萏| 类别:都市言情

    到北京后第二天,苏夏就用施家的座机,分别给王文起先生的家里和本色年华电影工作室去了电话。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打到王文起先生家的电话是一个位声音听起来很和蔼的老太太接的,苏夏向她询问王文起先生的去向,被告知王文起先生被陕西作家协会请到西安出席一个讲座去了,要到三天之后才回来。苏夏应了一声自己知道了,接着告诉那位老太太自己名叫苏夏,说是会在三天之后再打电话来拜访,她会在北京呆几天,见过王先生之后再回A市去。

    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声音突然就变得热情起来,如果说之前那位老太太的声音是客气的和蔼的话,后来的音调就显得特别慈祥关爱了。她对苏夏亲热的说:“我是你刘奶奶!”还说“老王跟我说过你,说你是个特别乖特别有才气的孩子!听声音还小着吧,有十五了么?”苏夏于是确认了,这位老太太果然就是王文起先生的老伴。

    说起这位刘奶奶,其实也是位有故事的人物。她本是江浙那边的大户人家出身,从生出来的时候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出入家门都有七八个丫鬟长随跟着,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解放后,刘家的家产祖业全被没收,全家人更是都被打成了走资派,生活一下子过的艰苦无比。但是因为刘奶奶一族在江浙地区向来受人尊敬,所以只是生活清苦的很,也没受过其他什么虐待,但却要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五几年第一二个五年计划进行的红红火火那时候,刘奶奶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姑娘了,虽然生活勉强维持的下去,但是因为头上戴着好几顶“高帽子”,成分太吓人,所以熬到了二十五岁,也没人敢娶。原先的千金小姐一下子变成了穷苦农妇,还是无人问津的那种,一直呆在家里看顾兄弟姐妹,帮着干农活,直到有一日,在田里遇见了下乡采风的王文起先生。

    王文起先生那时候也已经三十岁了,一直未婚。他出身穷苦人家,成分是贫下中农,解放前就投身了革命事业当中,因为文采好,一直从事着创作工作,还曾经跟随国家领导代表团前往欧洲诸国,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精通国学,英文,德文,俄文,不说文学创作,仅仅是在翻译上就能称得上是一代大家。王文起先生在建国前后就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国内知名度特别高,到哪儿都受人待见。甚至连当时不少的国家领导,都读过他写的小说,话剧,还有快板。

    只是王文起先生到了三十岁还没结婚的原因却是,建国前他觉得革命事业没有成功,不应该考虑个人问题,建国后又一心扑在文学创作上,没那个闲心了。组织上给介绍的成分好的女孩子,他都推说着不见,一来二去那些女孩子们家里也就不热心与他,另找女婿了,王文起先生的婚事也就一直搁着,让他的上级领导们操透了心。

    只是没想到为了创作新作品的一次下乡采风,却让王文起先生一下子看中了刘奶奶。而在得知刘奶奶的家境,成分后,他不仅不嫌弃,反而生出了几分怜惜之心,更加亲近起刘奶奶家里面来。刘家人对此事乐见其成,王文起先生的领导们却不同意:他们觉得刘奶奶是走资派,在作风问题上会带坏革命同志的。

    但是王文起先生却很坚持自己的选择,跟领导一再协商,表白,最后只能发誓说他的革命立场绝对不会动摇,而且跟刘奶奶结婚后,还可以帮助改造她以及她的家人。领导们见王文起先生太坚持,加上他也三十了,是该解决个人问题了,于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王文起先生和刘奶奶结婚后,一直恩恩爱爱,相近如宾。共同走过了大跃进,大灾荒,以及最为艰难的文革时期。文革时期王文起先生被打成了右派,天天被批斗关牛棚,刘奶奶因为成分不好,也经常被拉出去游街。夫妻两人在文革时期都遭受到了巨大的苦难,但却都没有崩溃,而是互相扶持,相互依靠着走了过来,盼到了平反的那一天。

    唯一的遗憾,就是两位老人此生唯一生育过的一个儿子,在六几年的时候病死了,而从那以后,两位老人膝下再没过孩子出现了,四十年来,就是这么两人扶持着走过来的。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夫妻俩从不吵架,从不拌嘴,夫妻感情好的不知道羡慕死过多少人。

    这些故事,当然都不是别人告诉苏夏的,而是在后世苏夏自己看报纸看书知道的。她在那时候不知道有多仰慕王文起先生,也不知道有多羡慕这对夫妻间那种相濡以沫的感情,只是苏夏一直没想到,她这辈子不仅有见到王文起老先生的机会,更有和这两位老人亲密接触的缘分。

    苏夏笑着回答了刘奶奶的问题,还向她问了几句好。刘奶奶显得特别高兴,一再说“老王已经好多年不看小作者们写的书了,你的书还是他看的第一本!到现在都爱不释手呢,一直在书柜里面放着。我也看过你写的书,是个有见识的孩子!”当下,她就邀请苏夏去家里面去玩,还说家中一直只有他们两位老人在住,觉得孤单的很,不知道有多少期待有访客到来!

    苏夏明白,刘奶奶这只是谦词而已。如果王老先生家里无论对谁都能把门打开,门槛早就被来访的客人给踏破了!像刘奶奶一开始接到她的电话,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说话不也十分的客气么,直到后来知道了她的名字,才一下子变的热情起来。听到自己的名字一再被这位和蔼的老人在口中提起,苏夏心中又是觉得感动,又是觉得惭愧。

    苏夏先跟刘奶奶道了谢,然后说自己现在暂住在亲戚家,并且也不熟悉北京的交通,所以想要先自己转两天,等到王老先生回来了,她也正好上门去。于是就跟刘奶奶将拜访的时间约在了王老先生回来后的第二天下午一点。刘奶奶还亲切的询问了苏夏现在住在哪里,并告诉了王家的地址,还跟苏夏说坐哪一班地铁能最省时间。

    挂断王家的电话后,苏夏将抄有王文起夫妇俩家庭地址的小纸条折好,然后小心夹在钱包里,然后又照着自己原先所记的,拨通了本色年华电影工作室的电话,先是询问了一下对方是否为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得到肯定后,就说:“我是苏夏,就是《初恋这件小事》的作者。你们之前不是发了邮件说想要买下我书的版权,拍成电影么?我现在已经来北京了,如果你们有空的话,我们就见面谈吧。我想知道这本小说会改成怎样的电影剧本。”

    电话是一位听起来像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接的,声音么……苏夏总觉得似乎有点耳熟,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后来想想自己和这位电话里的大叔压根就是萍水相逢互不相识,于是就将这份熟悉感归于自己的错觉了。

    中年男子听到苏夏的叙述后,沉默了好半天,突然问身边的人:“写《初恋》那本书的作者年纪多大?”

    然后似乎一个女声回答说:“出版社宣传说是一位未成年的小作者,不过因为没有真实姓名资料,所以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炒作。我觉得是炒作的可能性很大,那本书,不像是初中生能写的出来的。”

    中年男子皱眉喃喃自语道:“我也觉得是个成年人写的……不过,电话里这声音怎么听起来软软糯糯的?”

    女声问:“是作者打来电话了么?”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又问:“你们确定邮件是发到作者的邮箱里,而不是其他地方?”

    女子笑道:“我的大导演,您交代的事情,我怎么能搞混!”

    苏夏在电话这头听的脑门上冒出一堆堆的黑线:先不说这俩人居然撇下电话这旁的她自顾自的聊起来了,只说她的声音吧……明明是属于少女的清脆悦耳的声音好不好?什么叫软软糯糯?!居然是软软糯糯?!——她一直觉得这种音调只有发嗲状态中的女声才会拥有,一想到自己的声音也会给人这种错觉,苏夏全身都忍不住起了一层又一层的鸡皮疙瘩。

    “咳!”苏夏咳嗽着。

    中年男子忙着跟女声巴拉巴拉。

    “咳咳!”苏夏加大音量,重重的咳嗽了几声。

    中年男子迅速的反应了过来,说了句“抱歉”,然后迟疑的问:“你真的叫苏夏?是写《初恋这件小事》的作者?”

    苏夏轻笑着挑眉:“要不要我到见面的时候,把户口本也带过去?”

    没想到中年男子居然一本正经的说:“带着户口本去也好,还有你父母的身份证你最好也带上。你不是还未成年么?跟你自己签约是不具有法律效应的,要有你父母之一做担保人才可以。如果到时候我们谈妥了,最好立刻就签约——我这边已经筹备好资金了,只要剧本谈妥,一周之内就可以开始选角,两周之内就可以开拍了。”说着,他又不确定的问:“你真的是本书作者吧?”

    苏夏叹了口气,居然很有几分老气横秋的感觉:“你不相信的话,打电话问出版社我的真实年龄去。大叔,我也不是干出了什么丰功伟业的事儿,只是写本书而已,怎么就把您吓成了这个样子?”

    中年男子被她逗的哈哈大笑,“我一方面是好奇,一方面是谨慎而已。这个行当里,骗子也是不少的。有编剧将剧本稍微修改一下,一稿多卖的,有窃取别人剧本卖的,也有东拼西凑抄袭出一部作品的,冒名顶替这事儿,也出现的不少……总之是一滩浑水!不过,我跟你说这个做什么?哈哈,小姑娘,这话你听了别放在心上。”

    其实苏夏对他的话十分理解,做事情么,小心谨慎点总是没错的。来北京之前她也一直以为这个本色年华工作室不是个能拍的起电影的机构,有可能干倒买倒卖一类的活儿,或者压根就是个皮包公司。但是现在听这男子的口气,苏夏有一种“他不是在吹牛皮,他是真的在谈自己的计划”的感觉。

    想了想,苏夏像是无意间问道:“我能问一件事么?这部电影……您计划的拍摄成本是多少?”

    中年男子粗略估算了一下,随口道:“这类题材的电影花费不会多,就算选有名气的演员,也……呃,可能花费一千万左右吧。如果是启用新演员,成本会更低。”

    苏夏倒吸一口凉气!她不敢置信的问:“一,一千万?”

    男子奇怪道:“是,怎么了?”

    “没,没什么……”苏夏有些不太相信这男子说的话,但也不好反驳什么,于是说:“您准备什么时候跟我见面?”

    “嗯,这几天我都有事,没空出来谈,而且剧本我还没改好……这样吧,等我做一个粗略的大纲出来,三天后可以么?具体地点再联系你。”

    “三天后我有事,第四天吧。那天我有空。”

    “好。”

    直到挂断了电话,苏夏脑中未免还是有几分觉得不真实的感觉。将她的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拍摄成本居然要一千万?

    这年头拍电影可不跟后世似的,动不动就要个上亿元以上的成本——后世拍电影的成本高,主要是因为为了吸引观众进电影院观看电影,后世的电影题材不自觉的就偏向了大制作的武侠片,战争片,科幻片。制作方都将电影场景制作的精美绝伦,特效特技轮番上,再加上各式各样的宣传费用,物价膨胀,巨星们越来越高的片酬……制作费能不多才怪。

    国内开设那个拍科技类武侠片的先河,要在00年以后了,现在国内拍摄的电影大部分都是写实电影,文学色彩偏重,就算有大制作,成本也不会怎么高。甚至在千禧年之前,国内电影节根本没有出现过制作费在5000万以上的电影——这里特指寻常电影制作模式,国家注资投拍的大型战争片不在此列。

    而且,苏夏明白自己的书,也明白将它电影化需要在前期投入多少——说实话,很少。只要找一个民风淳朴的小城市取景,选好主要演员,再选一些群众演员,主要构架就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要看主演们的演技了。顶多,电影在后期多花点制作费,制作的画面精美点。

    但是那个男的居然张口就说1000万——算上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差不多相当于十几年后的几千万投资了。

    那男的到底是在吹牛呢,还是在吹牛呢,还是在吹牛呢?

    </li>

    <li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009900;"><hr size="1" />作者有话要说:PS:不羁的风同学友情提供的看不到正文的解决办法:选择浏览器菜单【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自定义安全级别,在里面找java选项->选择‘启用’->刷新网页。如果是已经启用状态,那就先选禁用,确定后,再重新操作一遍选“启用”,然后刷新网页就能看了。</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