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寄居王家
施兴中和沈素梅办婚宴那天,霍家老爷子见到自己小儿子带着孙子去赴宴,才偶然想起这件事来,恍然说:施家的小子老婆死了十几年了,终于肯再找个媳妇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然后在霍锦文回去之后关切的询问了几句施兴中新娶的媳妇怎么样,人品相貌是不是拔尖。得到自家儿子肯定的回答后,霍家老爷子思索了一会儿,就直接命令儿子:施家新娶个媳妇不容易,三伏天来着,也别让施兴中每天往公司跑了,干脆放他几天假,让他和媳妇去度蜜月去吧。
别看霍老爷子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经历过那个铁血风云的时代,但是新社会的信息该接受的也一点都没拉下,该懂的,他也都懂一点。
霍锦文笑着应了,转身就跟施兴中打了电话,传达了霍家老爷子的旨意。施兴中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确实是很高兴,他去年年假未修,又奔赴Z省忙建筑工程,算起来也有一年多没有休息过了。现在和沈素梅正是新婚,他也想什么工作都不做,好好休养几天。几乎是刚刚挂断电话,施兴中就在心里定了主意,他想带着沈素梅去欧洲度蜜月。
但是转念想到家中的两个女儿,他又有些苦恼了:他和妻子去度蜜月了,施颖和苏夏呢,也要不要一起跟过去?想了半天之后,施兴中还是觉得,与其将两个女儿单独放在家里,不如就将蜜月改成度假,一家四口集体出行好了。
施兴中征询式的问了沈素梅的意见,他是微微觉得有些歉意的,和妻子出外旅行,却不得不顾虑到家中的两个女儿,如果迫不得已要带着两个女儿一起去旅行……他希望沈素梅不会觉得太膈应。出乎施兴中的意料,沈素梅却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
她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意识里本就没有新婚必须要度蜜月之类的想法,甚至她的很多同辈人,如果是嫁到比较传统的家庭里,结婚第二天早上就要早早的起床做饭打扫家里,伺候公公婆婆,而生完孩子连月子都没做完,就要帮家里干活了。所以当施兴中一开始扭扭捏捏的跟沈素梅提出来想和她一起去欧洲旅行的时候,沈素梅着实是呆了半天,她可从没想到自己老来俏,还一下子俏到底了。
脸部烧灼的拒绝了施兴中的提议,沈素梅对他说:“咱们俩都一把年纪了,你平时工作又忙碌,男的有假期,呆在家里休息休息,陪陪孩子们多好,为什么非要去外面呢?蜜月旅行我也听说过,可那都是年轻人才玩的东西,咱们俩还是不要去凑这个热闹了。”
本来施兴中对蜜月旅行是不怎么坚持的,可是看到妻子这么扭捏的拒绝,脸上晕染的红扑扑的,居然有了几分少女一般的羞涩,再听她说辞,倒像是从小到大都没出去旅行过的。施兴中立刻就觉得怜惜了,原本不坚定的立场也变得坚定了:既然你没出过国,那咱们就一定要出去转转了!人不能一辈子都没出过自己的国家,见识过外面的天地,这样的话,人生也显得太过狭隘没意义了!
沈素梅尊重施兴中的意思,听到这里也觉得有些心动。夫妻俩合计了一会儿,就在晚餐时候将施颖,苏夏两姐妹叫到了一起,施兴中开口说:“公司给我放了半个月的假期,我想带你们一起去欧洲转一转,就当是度假了。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没的话,我一会儿就打电话订机票了。”
苏夏挺感兴趣的:“去哪个国家?”刚说完这句话,她突然狐疑的看着母亲和施叔叔:“不会是公司给您放的蜜月假期,您改成全家一起去度假了吧?”
施兴中老脸一红,沈素梅也觉得有几分不自在。两口子对视一眼,施兴中说:“我和你妈一把年纪了,蜜月不蜜月吧,都无所谓了。难得有这么个假期,你和颖颖两个人又都没开学,一起出去玩玩不好么?”
苏夏仍在犹豫着,施颖却已经抢先道:“爸,这事儿你怎么不早说?我已经跟朋友约好一起去绍兴玩了,机票和酒店都订好了。”
施兴中皱着眉头问女儿:“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施颖走过去挽着施兴中的手臂,撒娇道:“您忘啦?五月份那时候我跟您说过的,中招后,不论我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上高中,都想和朋友一起单独出去见见世面的,您当时还说这主意好,就同意了的。我现在虽然不准备出国上高中吧,好歹也考进了海顿……爸,您不会是想反悔吧?”
施兴中微微有些不悦,看着女儿道:“爸爸没说不同意你出去玩,年轻人出去见见世面是好事,爸爸没那么古板,不准你出去。可是你事先也得跟爸爸商量一下吧?怎么机票和酒店都订好了才告诉我?而且,别以为爸爸不了解你,肯定不止要去绍兴吧,说吧,还准备去哪里,都和谁一起,准备呆多久?”
施颖微微红了红脸,撒娇说:“不是担心您不答应么,所以想着一切都安排好了才跟您说的……也好显示着我长大了,能安排自己生活了不是?我当然不是一个人去拉,和好几个朋友呢,有五六个人,安全着呢。除了去绍兴,我们还想去去杭州苏州厦门之类的地方,一路向南吧,呆十天左右。爸,行不行嘛?”
施兴中皱着眉头,看了施颖一眼,又看了看苏夏:“这事儿,告诉你妹妹了没有?夏夏和你们一起么?”
苏夏却是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的,看着施兴中难看的脸色,和施颖脸上的不自在,她主动道:“我初三要插班的学校还没选好呢,这阵子要抓紧选学校,还要参加入学考试。新书要忙着写,出版社都催了好几遍了,而且王爷爷前天打电话跟我说我的毛笔字太不像样了,还想找个时间跟我加强训练呢——别说绍兴了,就是欧洲我也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去玩。再说现在天气这么热,与其出去旅游,我还是呆在家里吹吹空调比较好。所以叔叔,您和妈妈一起去度蜜月吧,颖颖姐去绍兴旅游,我正好在家闭关修炼,一举三得,多好。”
施兴中和沈素梅都不同意:“哪有把你一个小孩子丢在家里的道理!不行!去欧洲或者去绍兴,你自己选一个吧。”
施颖却很小声的自言自语道:“就是现在买机票,也跟我坐不到一个航班啊……”
施兴中面无表情的斜了施颖一眼,她立刻不说话了。
沈素梅心中也为难着。让苏夏跟着施颖一起去绍兴旅行,她知道,苏夏是肯定不会去的。她倒是想让女儿和自己一起去欧洲,但是如果他们三个人去了,只把施兴中的女儿丢去绍兴,明白的人知道是施颖自己独立,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但是那些不明就里的人听说了,不得说她这个后母的闲话么?可是要将苏夏自己丢在北京,她又实在是不愿意。
施兴中却主动开了口:“夏夏和我们一起去欧洲吧。”
苏夏却不想打搅母亲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蜜月旅行,再加上她脑筋转得快,早已经将沈素梅的为难之处看在了眼里,知道母亲后母难为。所以立刻笑着说:“不要,我要去跟王爷爷学书法呢。”
当着施兴中的面,苏夏给王文起夫妇打了电话,直接撒娇说她想去王爷爷家寄宿几天,和王爷爷学习书法,问刘奶奶欢不欢迎养她这个米虫几天。王文起夫妇两个住在偌大的一个四合院里,老人又喜欢热闹,本就觉得膝下没有子孙承欢,孤单的很,再加上苏夏已经认了他们做干爷爷干奶奶,所以在电话里就是一迭声的欢迎,说苏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只要她妈妈不介意就行。
沈素梅在旁边听的清楚明白,也很是理解女儿的良苦用心:苏夏嘴上说的自己勤奋好学,其实她这个做娘的哪里不明白,女儿这是希望自己能够好好旅行一番,也不想自己为难呢!几乎是瞬间的,她眼圈就是红了一红,但是害怕别人看见,低了低头,就忍过去了。
将苏夏放到王文起夫妇家里,无论是施兴中和沈素梅都是放心的,于是一家四口也定了下来。施兴中和沈素梅去欧洲旅行,苏夏去王文起夫妇家寄住,而施颖,则和朋友去旅行。
王文起两口子是真心把苏夏当孙女疼爱的,苏夏刚刚送完施兴中和母亲上飞机,自己打了车去王家,老远就看见刘奶奶站在胡同门口等她。回到王家,各式各样的解暑凉茶,绿豆冰红豆沙酸梅汤都被刘奶奶给端了出来,生怕自己热过头了。
王爷爷和刘奶奶都不习惯空调吹的那个风,所以王家就没装空调,只是屋子里搁着一个有了多年历史的落地风扇,在忽悠悠的转着。也因为这样,刘奶奶老担心会热着苏夏了,一直问她习不习惯这样的温度,要不要给她凿点冰拌冰沙吃。
苏夏连忙说不用,又说自己没那么热。其实也是,这几年全球气温上升的还不算太离谱,王家又是那种老宅子的建筑,哪怕是三伏天,屋子里也渗着一种凉丝丝的感觉,只要静坐着不动,身上就不出汗,并没有苏夏一开始以为的那么热。而且,其实她也不怎么喜欢吹空调风,那玩意吹多了对身体也不好。
不过苏夏倒是对刘奶奶嘴里的“凿冰”很感兴趣,立刻追问了起来,一问才知道王家因为是个百年老院子的缘故,还保留着清末时候的许多建筑物,包括一个能储存不少冰的地下窖。刘奶奶年年都会在冬天往里面存点冰,夏天天气热的时候拿出来做菜或者做冰点的。只是这几年家里也有了冰箱,许多人家都不流行储冰这一套了,刘奶奶却仍然这样做的,冬天存下来的冰倒很多都拿来冻屋子了。
苏夏算是暂时在王家住下来了,刘奶奶还特意将他们卧室对面的一间屋子收拾了收拾,给苏夏做卧房用。这屋子以前是王爷爷的书房来着,自从苏夏来了之后,王爷爷的书房就被挪去了收藏室。王文起对于老伴的这一不公平待遇是气的吹胡子瞪眼的,可真到刘奶奶给苏夏铺床单收拾家具的时候,老爷子还是屁颠屁颠的去帮忙了,嘴里还一面念叨着“家里总算又来了一个人,可以陪他下棋了”云云。让刘奶奶好一顿嘲笑他。
住在王家,苏夏的作息变得异常规律。早上六点起床的时候,王爷爷早已经起来,出了门去附近的公园打太极去了。而刘奶奶也已经开始做早餐了,等苏夏洗漱完毕,王爷爷也回了家,三个人就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吃早点。
刘奶奶的厨艺非常的好,早餐一天一个样儿不带重复的。时下流行什么新鲜蔬菜,她就能做什么样的小酱菜。包子馅儿有七八种的,炸货也有七八种的花样,粥更是天天都出新意。苏夏吃的刘奶奶做的一种炸货,是她以前从未见过的,就是将生面团发好,揉成长条状,再撕开面团往里面打一个生鸡蛋,然后下锅油炸。炸出来的饼外面吃着像油条,里面又有香喷喷的鸡蛋,再就几口腌的脆萝卜条,味道别提多美了。
早餐完了后,遇上天气好的时候,苏夏会搬个躺椅坐在院子里看书,思索自己的文章,王爷爷就出了胡同口跟胡同里的一些老爷爷们下棋局厮杀,刘奶奶则收拾屋子,缝缝补补些东西。到吃了午饭后,就到了王爷爷操练苏夏的时候了:围棋,象棋,书法,国画,古文修养。不把苏夏给累趴下了,王文起誓不罢休。
苏夏本来还哀嚎着,自己早已经过了可以雕塑成才的那个年纪了,怎么王爷爷还对她这么狠。没想到王文起自有一套说法:学无止境,虽然苏夏现在过了学习的最好年纪,但是也不算太晚。他王文起的干孙女自然不能一点国粹修养都没有,琴棋书画不要求样样都会,但起码得精通一两样,否则以后和别人比起来,自惭形秽的还是她。
说着说着,王文起又将话题从苏夏身上扯到了现在的教育体制上面……内容不便表述,总之,苏夏是听了整整一下午的天书。从懵懂不解到恍然大悟,到佩服的五体投地,再到忧虑的无以复加,最后听的双眼冒蚊香圈儿恨不能立刻晕倒……要不是后来刘奶奶说王爷爷时不时会在家里发这么一次飙,苏夏还真的会被吓到。不过既然知道了真相,她就表现的淡定多了。
其实想想也是,现在的人功利心太重,学什么都是奔着以后的利益去的,古代传承下来的那些传统文化,特别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那些东西,除非为了某些目的,很少有家长从小这么着从琴棋书画上面培养子女了。所以使得现在的好多孩子,特别是有些老师家长口中的好学生好孩子们,其实除了脑袋转的快点,成绩好点,其他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想想以后如果有人问起她的特长来,除了学习和写作,竟然找不到其他的长处了……一这样想,苏夏就觉得自己有点一无是处,甚至悔恨起来自己人生的这么多年到底是怎么被浪费掉的。所以王文起再怎么狠心的训练她,她都不说半句怨言了。好歹有个国宝级的老师,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她就安心享受吧,还嫌弃什么呢。
来王家拜访的客人很多,能进得了大门的却极少。王爷爷常常装不在家,让刘奶奶出去打发客人,其实他自己则在里屋喝着茶水,一边悠闲自得的钻研棋谱,一边指挥苏夏写字画画:这里着力太重了,那边不要渲染的那么厉害,下笔时候太刻意了,字会写的没有风骨等等之类。
苏夏所见,每天都有来家里拜访的客人,但是王爷爷亲自见的,一个多星期也不一定有一个。不过有个客人,也不能说是客人,倒是常常来王家,说是看望两位老人,苏夏却觉得……这人分明就是巴望着刘奶奶的一手好厨艺,来蹭吃的来的。这人就是霍锦文。
霍锦文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来,来了就被王文起拉进棋局里,不杀一局就不给饭吃,等满足了王文起的棋瘾又填报他自己的胃之后,又会匆匆的离开。看起来是赶的很,苏夏却看的出来,他很享受在王家度过的时间。有时候霍锦文进门的时候是阴着一张脸的,显然心情并不好,但是走的时候,却往往变得淡然宁静,像是已经调整好了心态。
苏夏想,或许是因为人人心里都有一个乌托邦。这个地方可以是风景优美宁静的郊外,也可以是自小长大的一片记忆,无论在外界受到了什么样的刺激,无论心情怎么样不好,回到自己的乌托邦里面,总能及时的疗伤治愈,整装再发。
作者有话要说:看速度,或许凌晨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