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一二章 竹青纸的第一笔买卖

目录:回到汉朝当诸侯| 作者:穿越的老仙| 类别:历史军事

    从淬白楼出来后,张和便与陆瑁上了梅兰号,船队扬帆起航下扬州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扬州、江东的繁华地界,在孙策夺占后,又会呈什么样子呢?

    烟花三月下扬州,可惜,此时已是六月,炎热的太阳将大江南北烤得炙热。让人昏昏欲睡,片刻不愿呆在船板上。还好,徐徐的江风吹来,带来了丝丝凉爽,长江上奔流的清河水还是很冰凉的。

    无事可干的船员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甩下个水桶,提了上来后,一股脑地浇在身上,呵,一股清凉劲顿时打了个激灵。真舒爽呵!

    船的航线自有水手们操纵,张和躲在太阳晒不到的船尾,优哉游哉地放着长线,钓大鱼来。

    “东家、咱们这是去哪?”陆瑁刚随张和,多少有些拘谨,前些日子的胆量,似乎消失殆尽了。此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称职的管事,呵呵、事实上他就是。上船后,便被张和委任为船队的管事之职。相当于张和的副手。

    “呵呵、小陆啊,来,你也坐下吧。看我怎么钓这条大鱼。”说这话时,张和的鱼竿似乎有些动静,张和急忙收线来着。这坐在船上钓鱼,与岸上不一样。在船上钓鱼,靠的是特殊的鱼钩,一种数个弯钩合在一起的大鱼钩,贪吃的鱼一旦吞了下去,想要挣脱,就很困难了。而钓手此时却不能着急,只能一点一点地遛鱼,时收时松的,直到鱼儿筋疲力尽了,才算到手了。这途中,最怕的就是鱼线崩断。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和费了点力,总算是将鱼给钓上来了:“喝!是鲟鱼!”陆瑁高兴地喊道。

    “呵呵、没想到竟钓到这宝贝,呵呵。”张和也是开心地笑来。这鲟鱼可是极难捕捉到的,得靠渔网才能在潘阳湖一带弄得到。难怪这两人会这么高兴。

    “东家、这鲟鱼足足有六斤呢!”陆瑁到底是小年轻,见着这么大的鱼,多少还透露出一丝童真来。

    “恩、今晚拿来煲汤。张春、张春~”张和也是高兴,将鱼小心地放进木桶,便叫张春来。

    正在与老水手学着怎么操帆的张春,赶紧应了声,一溜烟地跑了来:“公子、你唤我?”

    “来,将这鱼拿进厨房去,晚上做新鲜的鱼汤。”张和指着水桶招呼道。

    “呀、这么大的鱼啊!公子好本事!”张春欢喜的赞道,“今晚可是又有鲜美的鱼汤喝了!”呵呵、这个小馋猫。

    自从张和上船后,有鲜鱼就偶尔做了几回鱼汤,因为去了腥,没有喝过的船员们,顿时鲜美无比。就常盼着张和做来。可张和也不是常做的,所以他们也就有种望眼欲穿的渴望来。

    “好了好了、再不拿进去,小心这鱼跑咯。”张和好笑的催促后,便回过头来与陆瑁聊来:“先去曲阿,那里有港口,也是扬州的繁华之地,跑船的都会到那做的买卖,海盐就可以在那里买的到。”

    张和说话时,陆瑁一直认真地听,待张和说完后点了点头,眼睛转而望向了水面,大船划过的江水,波浪般的朝两边分开,徐徐滚动。

    想了想,陆瑁对张和言道:“东家,以前曾听人说过,江东的盐铁等物,利润巨大,却多被世族把持,市面上的价格自是昂贵许多,到了他处,也是赚不了多少钱的。”

    “慢慢来吧,毕竟我们才刚刚入行。等熟悉了、总会有法子的。”张和惬意地将身子靠在了挡板上,望着碧蓝的天空,数着那一朵朵的白云。

    顺水航行、船队十天便到了曲阿,路上的停留补给就不细说了。在曲阿港靠岸后,张和与陆瑁下了船,带着十数名跟随朝曲阿县城走去。这个被孙策破城的城池,多少可见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

    不过进出城门的人流穿梭、随处可见的马队商贩,就知道战争的阴影消去了不少。曲阿,依然那么的繁荣。

    交了门税,张和一行进了城,便打听起城中的市场来。这市场不是菜市,是专门作为交易存货的地方,有点类似货栈,就好比马市鱼市一样,是商品流通的集中地。

    曲阿的市场,规模颇大,占地大概有数百顷了。曲阿算起来也属于汉朝的中等城市,有这般规模也属正常。

    进入市场,琳琅满目的商铺就在街道两旁开张着,类似于批发部。多是当地乡绅的产业。一路走过,望着这些商铺内陈列的物品,民间百货,各类各样的都有,不过这条街道上多是杂货。要大宗的商品,却在西市。这从马车上拉的货物就可以看得出来。

    张和先是寻找那文房笔墨的店铺,想看看,纸张的销路。便寻了个路人问之。得知隔上一条街左拐就是。与众人朝那街道走去。果不其然、整整一条街,都在卖笔墨纸砚以及三字经百家集等初浅的书籍。要想得《皇帝内经》这般的珍藏,非得机缘巧合下,才有幸观之。

    在这些店铺中,张和还真在一家售书的铺面见着了纸抄的《道德经》。想拿起来翻翻,店里的伙计连忙阻止道:“客官,这纸书太过于珍贵了,若是想看,得买下后方可。”

    张和不由收回手,随之问那小厮:“哦?这书叫纸书么?卖价多少?”

    小厮恭谦地回话:“是叫纸书,乃是用青徐的左伯纸所抄,纸面洁白细腻,比那竹卷的书籍可是轻便多了。客官也是知道的,那左伯纸乃是一张一钱,这书可是用了五十多张,所以贵为八十钱。”(东汉的五铢钱是当时唯一流通天下的货币,价值相当于1元钱)

    “哦?除开纸钱,抄书制定的工钱才作价二十余钱么?”张和听了价后,反而拿起了那本道德经,翻了开来。

    “嗨、人工值多少钱?不外乎请几个帮工裁剪下,就是那抄书的也不过五钱,贵还是贵在笔墨上。”不想小厮这般的有趣,竟然实话说了来。

    看着手中的道德经,张和不由笑了。这书所用的纸,最多为七八张,只不过是将一张纸裁剪成十六开罢了,这般数起来,确实有五十多张。不过张和也知道了纸的价格。对自己的竹青纸更加的有信心了。

    “你家掌柜在么?在下有些生意,想与他商量来着。”放下那书本,望着紧张地盯着自己的小厮,张和笑道。

    “嗯?您要找我们掌柜?”小厮有些疑惑,但张和将书本放好了,他也就不担心了。回头朝里屋喊道:“掌柜的,有客人找。”

    “哦、先给客人奉茶,我这就来。”在里屋传来答应声。那小厮便请张和他们入座,自己则在里屋门边泡茶来。

    望着那清水泡制的茶水,张和不由的一笑,“这清茶,到底是流传开了。”徐州、自从陶谦过世后,现在应该是吕布的了吧?“

    没让张和多等,不一会儿里屋便出来一位和顺的中年人,从眼睛中透着精明,不用说,定是久经商场的买卖人。

    “呵呵、让诸位客官久等了,张某实在过意不去。不知尊客唤张某来,有何事相商?”这中年人姓张、便是这间店的掌柜了。

    “哪里哪里。”张和站了起来,客气地对那张掌柜言道:“倒是我等打搅了张掌柜,不过确有笔买卖,想请掌柜的帮忙则个。”

    “哦?~尊客请坐。不知是何事呢?”张掌柜伸手请张和入坐,自己也陪着跪坐了下来。

    这东汉,就这跪坐不太好,一点都不舒服。

    待坐下后,张和也不言语,只是从陆瑁那接过一个竹筒,打开从里面抽出一张纸来,轻轻地摊开在茶几上。”

    摸着这青白的纸面,张掌柜不由地抬头向张和看去:“尊客这纸倒是比左伯纸好上一筹,不知卖价几何?”他却是以为张和是来推销纸的了。

    谁知张和摇了摇头,对他说道:“某带来的货太多,贵店是用不了完的,张掌柜在曲阿人脉广络,对此地又是熟悉的很。兄弟是想借助张掌柜之力,打开销路。当然、事后以一成红利,作为酬劳。”

    “一成?”张掌柜眼光透着霞光,难以抑制地兴奋起来。

    见张和点点头,他便迫不及待地问:“尊客这次带来的货有多少?”

    “二百石”张和伸出了两根手指,晃了晃。

    “什么?两百石!”张掌柜一声惊呼。不可思议地望着张和。那激动的神情,半天说不出话来。

    “怎么?有什么不妥之处么?”这下轮到张和他们疑惑了。直到那张掌柜稳定了情绪,与他们解说后,他们才恍然明白过来。

    此时的造纸术,还没有抄纸工艺,左伯虽然改良的纸张的质量,但是生产上依然停留在原本的数量。一个十人的造纸作坊,一天的产量只有一石。眼下左伯纸销往大汉各处,运到江东之地的,也不过十石左右,所以左伯纸才物依稀为贵,只有士人方才用的起。可也是有行无市、经常买不到的。若真如张和所言,有两百石纸,一石纸大约为千张,那可就是二十万钱了。一成就是两万钱。想想都让人怦然心动啊!

    听了掌柜的解说,张和与陆瑁对视了一眼,均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惊喜。不用说,这次只是试金石,下回可就源源不断地运货来了。

    那张掌柜二话不说,便说要去见家主,以张家的财力,买下这批货,还不是什么难事。

    这张掌柜的东家,正是江东的四大家族的张家,家主张昭,此时正陪同在孙策的身边,留在吴郡。

    负责曲阿的是张昭的儿子,张承,此时的张承还没有出仕,年纪轻轻的他,被父亲安排来曲阿负责家族的产业,隐名埋姓地打理着这些店铺的生意。也是为历练来的。

    “尊客稍待歇息,我这就去禀告家主,张二、用心地招呼客人。可别怠慢了咯。”张掌柜客气地请张和留在店里等待,他匆匆返回张府去了。

    张家是士族,自然不会轻易地与商人往来,传出去也对名声不好。所以若有什么事,多是掌柜的处理。他们也只负责盘算账目与最终拍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