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建奴在蒙古草原上征伐之时,山东的白莲军、陕南的王二军也在四处出击进行抄家活动。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河南淮北地区的灾情也是他们的依仗。1577年到明末清初的七十一年中,旱灾最严重,尤其是从明崇祯元年,即西元1628年到明末清初的1643年旱灾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近千年来所罕见。宁夏地区十六年轻旱两年,重旱六年,极旱四年。旱年占四分之三,以致灾民四起,加上皇祸也造就了众多的农民起义军。
现在的旱情虽然没有达到后几年的情况,但也足够被白莲军与王二军利用。两处一个是漫山遍野种植红薯,一个是广修水库来蓄水应对灾情。
两军行动过了两个月,因为他们给流民吃的,而且他们在各自的根据地打土豪有田地分,很快四五十万的饥民就聚集过了,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倒不是没有粮食供给,而是没有这么多人把粮食从两处根据地运到军队,也是就流民的聚集地,就算攻下府县开仓放粮,也是有些紧张,而且还要分散军力管理。
周立成已经把其处的转移了几批近二十万人到了山东腹地修建水利,以工代赈。
但这些找到活路的流民也把消息迅速传开,流民迅速向两义军处聚集,转移走一批就聚来更大的一批。王二那边没有山东的条件,其根据地本来就要接纳陕西和山西的逃荒百姓,白养这些人只会拖垮自己,只好带着这些流民,或者说裹挟着转战。
将这些情况上报给庞志华,经过参谋部分析,只好调整了战略,让两军向河南南部汇师。王二处的百姓转交周立成,然后通过山东接纳一部分,其余移民南方。
之前庞志华在长山移民时,百姓是逃避刀兵之祸,还是备有一些粮食的,现在这些人则纯粹是饥民。山东有粮食,但也只存了一年。加上新下州府的官仓,加上征缴的富户的粮食,经过统计也是不够满足两股饥民的。
而且两军也各自有军事任务,不可能分出太大精力来管理约束流民。为了尽快解决,庞志华再次开出了对自己下辖各商家各[地主]有利的条件。
本来庞志华想继续用以政令征召民船,运送者可以对新移民一年低薪或者高抽成,让山东、台湾、琼州和南洋的富户合工厂主吸纳这些百姓。但是参谋部冒出个别的声音,认为这样的条件不能让他们趋之若鹜、尽心尽力速速解决此事。毕竟台湾处不怎么缺人了,现在主要是南洋一些种植园比较缺人,还有济州对马岛还可以安排一些。
参谋部这些参谋官,现在家里条件已经不错,很多就属于那些富户或工厂主。他们说此点虽然综合考虑了,但毫无疑问也考虑到了自己的利益,也抓住了这群饥民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快饿死的饥民,就算有人给他口饭吃让他签卖身都行,不然怎敢跟着造反。
这个情况让庞志华比较高兴的,发展的是资本主义,不是乌托邦。考虑自己的利益有好的一方面,就是他们会坚定维护这些既得利益,维护己推行的制度,就算没有自己恐拍别人也难以撼动。当然也有坏的一面,本性贪婪,说不定以后会把订的最低收入条令都推翻,自毁长城。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海上军事力量还承担着防卫和给山东的运输,要是运送这些百姓,那军事补给几乎要停滞。
庞志华现在的威信足够,可以强令征召他们的运力。但考虑到发展方向,而且这些政务民生的琐事也让他认识到自己势力的不足,肯定要让自己这帮人先富起来,催生第一批资本家,不然想建立的制度从何谈起。
最后的条令让这些移民成为了一年管吃住却无薪无酬的雇工和雇农,并且雇农新开垦之地在一年后一半属于雇主,几乎快成了后世的包身工。
这一条令的效果倒是显而易见。对富户、南洋种植园主和工厂主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条件。又不用给工钱,就意味着成本降低,现在一些行业已经出现了竞争。若是自己没去招这些廉价劳力,相比竞争对手就会丧失优势。这样很多没船的工厂和富户,都开始订购船只,或者去和有船的商家谈条件租用。
这一次移民大潮几乎持续了三年,移送超过三百万人,包括一些还没成流民的穷苦佃户,也被一些南洋缺少管理人手的农场主鼓动走了。
对此事有些过意不去的庞志华,交代各地民政部门,加大对这些移民的生活条件,工作时间的监察。并且要抓出几个违规典型严处。这一抓典型的威慑,在这个时代效果同样是巨大的,基本上没再出什么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而且不久后庞志华向这些为富不仁的人,拍卖南赡洲土地。之前的富户工厂主用[包身工]聚敛的财富,可是庞志华时常惦记的。以前白占地,现在可就变成有偿了。
南赡洲有着巨大的土地面积,国人又有着刻到骨子里的土地情结,靠这手,得到的资金说不定比抄藩王家还多。这样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周立成、王二因为有流民聚集和百姓跟随,声势很大。这些百姓战斗力不行,但在两军的一些有意识训导宣传下,躲远点摇旗呐喊是没问题的,真遇上阵仗,[正规军]上前对敌,他们当运输员和战场清理员还是非常称职的。
现在两部的一些所作所为,已经被附近的老百姓广泛得知,[打土豪分田地]已经变成口号或者民谣,迅速向整个黄淮地区传播。得到民心的两部,自然得到了群众支持。而且很多时候都,能从逃难来的百姓或者逃兵口中得到重要军情。
王二还没到洛阳,一个洛阳守将便开始找门路,有了这个内应洛阳一举就被拿下,也拿下了庞志华一直惦记的福王。福王不负所望,之前的家产加上这几年疯狂搜刮,家产方面毫不意外的超出德王,达到了六百万两。
两股义军同样也是把福王驱逐,因为这两年抄的藩王不少,很多军中好事者甚至搞起了藩王富豪榜,现在福王当然是高居榜首了,德王为[榜眼]。庞志华知道了此事笑了笑,让人把这个广为宣传一下,还颇有兴致的预测了一下三甲。福王现为[状元],在三甲位置上,应该无人撼动,至于榜眼,山西的藩王代王、沈王,因为晋商说不定也能名列三甲。
实力大增的王二继续东进,接近年底时,高歌猛进的两部在开封顺利会师。移交了随军百姓后,主力回到了根据地。
王二没有向灾情同样严重的山西陕西进军,也是庞志华和一众参谋的考虑。
现在军中的参谋部机制正式确立了,庞志华带的参谋部应该说是总参谋部,各带兵的将领也算是其中一员。庞志华则是总参谋长了。各个师甚至舰队,也都找了些军校毕业生组建了参谋部。
参谋部分析,山西陕西这两处大明驻有重兵守边,若进军此处,必定会和驻军有一战。倒未必说打不过这些驻军,但北方未平,被八旗撵的到处跑的林丹,没了守边的明军,恐怕会来[打野谷]。这一词是游牧名族的叫法,可是给农耕文明带来的却是深重的灾难,劫掠过后十不存一,比之饥荒还甚。
这个参谋部做的很多事情,中国以前相当于是幕僚,现在只是明确成了一个军制中的机构,而且说话的分量增大了,承担的任务也增多了。各将领对此都很能接受,不然也不会组建自己这一级的参谋部了。
近现代意义的参谋部的雏形,出现于17世纪中。1640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大选侯弗里德里希?威廉在组建部队时,仿效当时倍受推崇的瑞典军队,组建了一个军需总监部,这便是最初的总参谋部。军需总监部的主要职责是,担负工兵勤务、选择行军道路和宿营地、构筑阵地等任务。到弗里德里希大王时代,军需总监部又增加了传令、为行军部队指路、以及为将帅们起草报告和文书的任务。
参谋部的职责主要是在军队中提供军事情报、后勤、计划与人事的组织管理。十八世纪晚期以前,上述功能全部由军队统帅管理,但法国大革命后出现征兵制,大量军队的管理使统帅的职责十分沉重。在西元1795年,路易?亚历山大?贝蒂埃将军率先创立了参谋系统。一年后,拿破仑接管改制军队。从此,总参谋部成为法军正式组织,并随拿破仑走遍欧洲。参谋部在早期起的作用,最显眼的除了拿破仑的军队,那就是在普鲁士。拿破仑之后,到一战前,普鲁士陆军的屡战屡胜,和他们有效强干的参谋部是分不开的。
...
目前孙承宗还是放弃了广宁,在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后,广宁不只是东面防着后金,北面西面还要防蒙古。孙承宗在上折朝廷讨论此事!从广宁退出,一是防流民保京师,二是因为庞志华的强势。
所以在各方心思下,这次很容易就通过了。广宁兵力毁了城墙退到了宁锦。和历史同期差不多。只是东江镇不是毛文龙的那个纸老虎了。当时毛文龙的东江镇虽是纸老虎,但这个[老虎]威势是有的。尽管一帮地痞流氓没什么战斗力,就算是一堆苍蝇他在那个位置也会有威慑。皇太极肯定不希望自己南下时,有堆苍蝇去老家恶心自己,尤其是再有点意外,苍蝇万一人品爆发,说不定能狠狠地咬快肉下来。
袁崇焕错就错在这点,杀了毛文龙,皇太极就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崇祯刚任命他没多久,皇太极就从遵化入关劫掠,甚至打到北京城下。
现在东江镇可不是纸老虎,这点恐怕是现在的整个后金甚至是大明的共识了。
而且驻守东江的三个陆战师的火炮装备差不过换装完毕,也不那么怕陆上野战了。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战争当中,最先发言的,就是火炮,或者说是炮火准备!利用凶猛的炮弹攻势,将对方的兵力大量杀伤。有时候,火炮的数量,能够主宰一场战争的胜利。
火炮也是战争中破坏城市等等建筑的罪魁祸。一场城市战下来,在火炮的威力下,整个城市都会被炸得支离破碎,城墙有没有,几乎一个样。在火炮的洗礼下,不管胜利在何一方,所得到的,无非就是形成废墟一样的城市,这也是后世的城市不再有城墙的原因。
每个陆战师中有大小口径后装线膛火炮两百门,口径大的达到105mm,目前还是使用的整体架退,通过携带楔形轨架,也不是很方便,射速也慢。不过近百门的弗朗机火炮,改为使用尾翼炮弹,没有让它们退役,爆炸威力加上数量弥补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