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3)以史为鉴 面向未 (…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3、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经济合作日益增大。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对于中日关系,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胡耀邦有过言简意赅的结论:“和则两利,斗则俱伤。”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访日时提出:“和平友好、平等互利、互相信赖、长期稳定”的原则方针。但是中日之间的矛盾也时隐时现,不断干扰两国正常关系的发展。主要有:钓鱼岛等领土之争;东海油气田大陆架归属之争;日本中学教科书关于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的描述;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尤其是日本首相小泉多次率领内阁官员参拜供有日本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这一切,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引起中国人民的警惕。

    日本首相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不是他个人的问题,反映和代表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政治主张。德国与日本对二战的态度,一直是世界人民讨论对比的话题,与德国相比,日本对二战所犯罪行的认识相当肤浅,有人说是日本国家的悔罪意识缺失。

    如何认识日本这个国家、日本政府、日本社会、日本人民,如何看待日本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还有日本民族,似乎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大,进一步的发展受到制约,有些右翼分子,有领土扩张的野心,形成对中国的多次侵略,我们当然要有足够的警惕。

    我在日本停留期间,突出感受到了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在中日的经济贸易往来中,也充分看到了日本的工业产品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通过经济援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去日本留学,有的在日本工作,有的回到国内发展,中日青年的友好交流和往来,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中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经济发展水平十分接近,而后的四十年中,差距迅速拉大,2007年,两国人均年GDP,中国是2000美元,日本是3万美元,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几十年来,日本的电器产品充斥中国市场,因为质量好,备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日本的汽车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的巨型广告牌曾竖立在去北京首都机场的路边。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间有传说,日本货轮空船开往中国,一边航行,一边利用海水制造化肥,等船开到了中国港口,一船的化肥就满了。这个说法显然有些夸张和想象,但是日本的经济、科技的先进是不争的事实,日本的电器产品、电影,大量涌入中国,更使普通的中国人觉得日本太先进,中国太落后。

    科技研究和开发经费(R&D)占GDP的比值,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中国在这一指标第一次达到1%。日本2000年是3.12%,不仅远高于中国,也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在全球雄踞榜首。日本政府真是认识到科技兴国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日本民族的远见卓识,真正是科技领先,从而使日本在世界企业500强中始终占有近百席,而中国占有区区的十几席,并且大多是垄断性的国有企业,没有什么竞争力。

    事实上,1990年以来,日本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在科技兴国方面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也无意中泄漏这个国家富强的秘密所在,即科技为本,科技领先。“小日本”并非一些中国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民族,相反,日本民族是一个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只有富于远见的民族,才舍得花大本钱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中日在教育上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几年前的中日儿童在训练营中的较量,已经发出了某种警告,日本人训练儿童从小吃苦耐劳,中国人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并未有实质的改变。日本的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已有十几位,中国仍是零。日本的企业产品质量精良,著称于世,中国人的家庭曾经以拥有日本原装的电器产品为荣。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许多有害食品、药品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许多人死亡。

    日本人普遍被认为工作认真负责,讲求效率。日本的大街小巷、地铁、车站、商场,见不到垃圾,道路、地面光洁如新。日本人的男女平均寿命多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比我们中国人高了十年。日本的经济高度发达,日本人民生活富裕,日本社会也是比较公平、自由,教育先进、科技领先,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中国人认真思考和学习。

    中日两国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十分悬殊,值得中国人惊醒,近些年来,有些中国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一些中国“愤青”,认为日本是弹丸小国,不屑一顾,他们只知道日本是仇人,只能在网上骂骂小日本,过一下嘴瘾,不知道自己应该加紧学习,自强自立,迎头赶超,才是最重要的。也有一些假“愤青”,看到在中国的日资企业给的薪水高,便想方设法钻进去,也忘了自己信誓旦旦的“抗日”言论。

    4、友好合作   互利双赢

    当前,我们要客观、冷静地看待中日关系的走向。掌握主动权,避免被动,避免落入日本极右势力的圈套。应当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地分析,还要有高超的外交艺术,站得再高一些,看得再远一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避免情绪激动,骄傲轻敌,也要避免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潭。

    在对待中日关系问题上,应该将日本国家、日本人民、日本社会与日本政府内的少数内阁官员区别看待,而且要把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分别看待,把日本社会中的一小撮右翼分子与广大日本人民分别看待,把经济合作与政治纷争区别开来。应更多地向前看,求同存异,友好合作,互利双赢,乃是根本大计。

    当前,中日两国青年间缺乏亲近感,中国青年无法理解日本政界要人频频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青年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反复要求日本道歉,来自中国的谴责让一些日本青年感到迷惑,中国一些青年的某些过激反应,使日本青年非常反感。有学者认为,中国青年一代的愤怒,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表达正义的方式;日本青年一代的迷惑,因为他们对历史缺乏了解。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日本右翼的表现比现在猖狂。1960年,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昭稻茨郎主张“日中关系正常化”的讲演话音未落,被一名右翼分子刺杀身亡。1970年,三岛由纪夫号召日本军人政变,修改和平宪法,然后以“武士道”精神切腹自杀。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接到许多日本右翼分子以死相威胁的电话。从以上可以看出,那时的日本右翼也是十分猖狂。1978年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合祀在“靖国神社”,1985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战后首次参拜“靖国神社”。当时的中国人对日本右翼的活动,不如现在敏感。

    有人认为,那个时候,中国人不“仇日”的原因在内,不在外。当时在中国,人们认为:“地、富、反、坏、右,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是最危险的敌人。”有人认为,中日关系的冷暖,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社会的政治氛围。

    当前中日两国国民对对方的好感度在下降,相互厌恶情绪进一步增加,如果冷淡、紧张的关系持续下去,则会给两国关系造成更大的损害。拿我来说,前不久,在观看乒乓球世界锦标赛时,当有日本队与其它国家对阵比赛时,我竟不自觉地,希望对方战胜日本队。数年前,在观看乒乓球、排球的国际比赛时,对日本队的良好印象,荡然无存。

    有人认为历史问题并不是中日关系的核心,在中日关系里,有更重要的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应站得更高,看得更深、更远。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与国家主权以及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占有“核心利益”的位置,它是中日关系的试金石和最后底线。当前出现的问题,说明两国彼此对对方的发展、强大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历史恩怨与现实利益交织在一起,令人难辨。

    中日之间敏感的“历史问题”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国家利益定位中将不断地向“边缘利益”发展。走出“历史阴影”,平静、理性地处理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对双方都有利。当然,对日本国内一小撮右翼分子以及不负责任媒体的挑衅也要予以坚决的反击。

    对日本未来的走向,我们还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但我们可以通过双方战略利益的互惠与互动,引导局势向着有利于中日两国人们以及亚洲各国人们利益的方向发展,就是人们常说的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