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刑部尚书

目录:南宋盛世| 作者:丁卯年01| 类别:玄幻魔法

    “这刑部尚书好像是那厮的人吧,不见。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没等赵武回答,一旁听到马宝话的熊铁抢过来回绝道。

    马宝没搭理熊铁,这小子看着嘻嘻哈哈,人也长的精细,可有时候也会和恭郎一样犯浑。转向看了眼赵武,恭声道:“少爷?”

    赵武停顿了下,双手怀抱:“这事容我考虑下。”之前他一直都和史弥远一派划清界线,但随后得到的恶果也食得不少。

    在六安如果不是有那股至今仍不清楚的势力协助,只怕这会他这个千亿中最最幸运儿,只怕也已赶赴黄泉了。

    来到临安之后,这才真正的知道史弥远的势力有多大。尤其是当了翊卫官之后,朝堂上那些事,也都被收进耳中。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因与史弥远政见不合的人被罢黜朝堂,更甚者还有被抄家的。上至一品大员,下至五品正官,稍有不对,史弥远敢当着百官的面,将那人打出朝堂。

    对此赵武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史弥远历经宁宗朝十六年,虽那时宁宗极力节制,但因史弥远与杨皇后的联手,却始终没能够将史弥远这个自孝宗朝就在朝的史家一族赶出朝堂。

    如今赵昀得史弥远的扶持才荣登大位,加上史弥远在朝堂早已根深蒂固,理宗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果这个时候再和史弥远有所摩擦,被赶出朝堂是小事。前面有六安两次暗杀,今又在比六安更有利的临安,到时别说大志,恐怕性命都难保全。

    “走,过去看看。”摆明利害,赵武觉得还是要见见这个刑部尚书。

    “可是,少爷,如果这一去,不就是和那厮混入一道了吗?”熊铁有点担心,赵武两次拒绝史弥远的使者,只为和他撇清关系。如今这一去,不管能不能谈拢,但在外面,就已成为了史党。

    赵武停顿了下,回头看着熊铁笑道:“我自有分寸。”

    “既然少爷明白,小的也不多说什么,事事心里只要有个底就好。”

    “嗯。”赵武点点头,转身向前厅走去。

    越过两道走廊,就来到了前厅。只见厅内侍立着十数个家丁,左侧的桌子上还放着几盘用红布遮挡的托盘。

    在上首有一五十来岁的人,朝天鼻,四方脸,穿着一身锦缎。想必这位就该是闻名京城的‘四木’之一赵汝述了。赵武暗想,人却赶紧走到那人面前躬身一礼:“下官拜见尚书大人。”

    赵汝述抬起头,凝神注视着这个能让史相愤怒不已,而如今又想拉拢的小子。以前只听说过他才不过二十出头,一副稚气像。

    当初赵汝述听后却不大相信,如果说一个十九岁的人,能够把一个县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使得商贸繁荣,百业兴盛。打死他,他都不会相信。

    但出于是对武人的蔑视,虽史弥远很拿赵武当回事,可赵汝述却从未把他看在眼里。今个这差事,要不是聂子述他们几个都出京公干去了,怎么说他也不愿来。

    看着眼前这人,赵汝述竟有些呆住了:‘这不是我年少时候吗……眉清目秀,骨子里透着一丝清逸,嗯,就是我年少时。’

    “尚书大人?尚书大人?”看着有点走神的赵汝述,赵武轻轻唤醒。

    “哦?”赵汝述愣了愣神,忙回应了过来:“坐吧。”

    “不敢,下官虽为卫官,但却无品级,能在尚书大人面前称声下官,就已属越例,还岂敢再坐。”

    “呵呵。”赵汝述轻声笑道:“我此来只是便装,你也别叫我什么尚书大人了,我比你年长,卖个大,叫你一声贤侄,如果不嫌弃我这糟老头,就称声大伯吧。”

    “这有违体制吧!”赵汝述这么平易近人,使得赵武有种凉风袭背的感觉,但此时他也已猜出,这赵汝述肯定是替史弥远做说客的。

    “什么有违体制不体制的,你姓赵,我也姓赵,按说五百年前咱们还是一家呢。”看赵武还想谦让,赵汝述把脸一沉:“怎么?嫌糟老头不配做你大伯?”

    “大伯。”这模样,堂堂二品大员都已经如此低声下气了,如果赵武他再不知趣,这不光是当面打了赵汝述的脸,同时也会使得他记恨在心。

    赵汝述什么人,怎么说也是一皇族,宋太宗八世孙。只不过后来没落了,和普通百姓相差无疑。

    赵汝述于淳熙十一年进士及第,调任南剑州顺昌府尉,后为平江府权知公事。尔后宁宗驾崩,他先前回京,共参与扶持赵昀登基之事,得此荣耀,后被留在京城,一跃成了尚书,主管刑部。

    如果没有点本事,他不可能能攀得上史弥远,也更不会在宁宗死后,他会高升。正因为得到了史弥远的赏识,使其更是死心塌地为他卖命。

    在京城,赵汝述并没像四木中的其他三人那样,在临安都是横着走。相反,这赵汝述为人处世不光低调,而且还很少正面出来应付百姓,不过对朝中百官,他可没后退过。

    赵武来到临安后一直都没闲着,利用9527的关系,暗中查访史弥远之党骨干人员,并把他们的底细大致摸清。

    正因为知道他们的实力后,赵武才不得不重新考虑后面的路。孙子曾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敌人的实力后,再调整自己,这才能取得胜利。

    为此,这几日赵武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要向史弥远一党先服个软呢。如果事情再这么一直僵下去,只怕最终倒霉的只有他了。

    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如果一旦脱离了朝廷,这几年都算是白忙活了。如果拨乱反正,那不知要到何年。更何况外面还有大理、金国、吐番、西夏和蒙古,偏远的高丽,还有那隔海相望的东瀛。

    一旦朝廷内部再起烽火,动其根本。金军可以直接挥军南下。大理也可以挥师北进,吐番、西夏也可乘乱袭击江南。到时蒙古主力回撤后,大军南下,这汉人血统,恐怕就真的成为了崖山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