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大内共有殿三十,堂三十三,斋四,楼七,阁二十,轩一,台六,观一,亭九十。【
大内分为外朝、内廷、东宫、学士院、宫后苑五个部分。外朝居于南部和西部,内廷偏东北,东宫居东南,学士院靠北门,宫后苑在北部,大体成前朝后寝格局。
宫城四周有皇城包围,皇城的南门为丽正门,北门为和宁门,东部有东华门,西部只有府后门。宫城有南北宫门与皇城南北门相对。
外朝建筑有大庆殿、垂拱殿、后殿、端诚殿四组。大庆殿位于南宫门内,是大朝会场所,垂拱殿在大庆殿西侧偏北,后殿在垂拱殿之北,端诚殿在后殿以东,其中垂拱殿为常朝殿宇,后殿为皇帝遇冬至、正旦等节日的斋宿之处。
而端诚殿则是一座多功能殿宇,作为明堂郊祀时称“端诚”,策士唱名曰“集英”,宴对奉使曰“崇德”,武举授官曰“讲武”,随时更换匾额。
内朝殿宇众多,皇帝寝殿有福宁殿、勤政殿。另有嘉明殿为皇帝进膳之所。皇后寝殿为华殿、坤宁殿、慈元殿、仁明殿、受厘殿等。宫内还有皇帝与群臣议事的选德殿、举行讲学的崇政殿及藏书阁等。
东宫内既有太子读书使用的宫殿如新益堂,寝殿彝斋,也有太后使用的慈宁殿,还有博雅楼、绣春堂等园林建筑。
宫后苑在内朝西北,主要殿宇有翠寒堂、观堂与凌虚楼、庆瑞殿及若干亭榭。学士院在和宁门内。
垂拱殿内。
理宗皇帝正耐心的听着臣工们的奏唱,其实这种每日例行的朝会,一点意思都没。【 原因无他,因为现在的朝政完全是由史弥远说的算,就算的皇帝,也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不过,今日朝臣们每日例行公事完毕后,皇帝却并没有立即让董宋臣喊出退朝。理宗俯视满朝文武,处于文官之首的史弥远,处于武将之首的殿前司都指挥使夏震。
自从真德秀等理学大师被逐出朝廷后,在朝堂上就很少再听到反对的声音。就算偶尔有那么几个不长眼的,但也不会呱噪几日,就会自动请辞。
皇帝不退朝,百官也不能退,就算是史弥远,他还是不敢去触碰这个底线。只不过,这会史弥远心里犯嘀咕‘他从来都没有过如此,难道今个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和史弥远想法类似的还是有不少人,这会他们都紧紧盯着高高在上的理宗皇帝,眼神里根本就没有多少君臣的礼仪,就好像平等级一般,就那么看着。
理宗皇帝也没有让他们等太久,在众人狐疑的目光下,理宗皇帝很自然的拿起桌上一本奏章,翻开一页,道:“昨个,扬州都统司送来一份奏章,想必诸位爱卿也都看过了吧。”
凡是武将上奏奏折,都将先经过枢密院,之后送到中书省,由中书省审阅后,再送进宫中交给皇帝,密奏除外。
所以这份明折,除了几个必经的衙门外,史弥远也是看过的。只不过他对扬州都统司送来的奏折并没留意太多,反正现在的朝政大事,不经他的批准,是根本就下达不到下面的。
见朝臣没有响应,理宗皇帝却一点也不觉得尴尬,继续说道:“扬州都统司都统制孟珙来奏说李全部聚兵十数万,虽无法和官军相比,但那也是一种威慑,严重危及到了扬州的安危。”
顿了顿,依然没有一个朝臣做出任何回应,理宗皇帝倒也干脆,直截了当的把话调明:“孟珙说,扬州乃京师门户,不可不防。为此,孟珙请旨率部参与平定李全叛贼。”
对于孟珙的这个提议,史弥远是知道的。他起初没有阻止这份奏章进入内宫,是因为他想借此再次阻挡理宗,以达到警示世人的目的。让诸位臣工明白,就算是皇帝,在没有得到他史弥远默许的情况下,也是不能成事的。
不过,到这一刻,史弥远却又改变了主意。
“陛下,臣认为孟都统所言不差,扬州虽不是险要关隘,但它的战略位置却不容忽视。一旦扬州被破,临安也就岌岌可危。故此,臣认为此法可行。”
见史弥远破天荒的没有反对,理宗皇帝有点喜出望外,欢喜的心情不言语表。不过也只是一瞬间的事,理宗皇帝就稳住了自己的心情,转而平静的说道:“话虽如此,可前去平叛的赵武部,人马不足万人。而扬州可用兵马也不过万余,根本无法抵抗李全叛军十数万兵马。”
理宗皇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那就是增兵,往楚州增兵。可整个朝廷上下挂名军籍是七十万余,但史弥远知道这只是挂名罢了。
真正能战的兵也就那么几支,京西南路、利州东西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淮南东西路而已。其中利州东西两路和成都府路,不光要承担着守卫宋廷门户,还要抵御金国和吐番的威胁。
潼川府路本来驻兵就不多,还要时刻提防大理。就算这几路有多余兵马可以抽调,可这么一来一回耽误多少时间不知。淮南西路这些年和金国死磕,嘉定年间战事不少,又加上靠近京师,从军者不多,根本就抽调不出多余兵马。
相比之下,淮南东路情况也不容乐观。南人惧战一点不假,不是火烧眉毛了,谁也不愿意去从军。几下对比,也就京西路还是可以的,自从高宗迁都临安后,京西路几乎年年征战,但却都没有伤及根骨,反而更是繁荣。
在军士整体战斗力上来看,整个宋廷治下也就京西南路的兵马最为强壮。宁宗在世时,史弥远几次三番的都想染指京西路,可都未得逞。
这也就使得赵方在京西经营的根深蒂固,就算扶起赵昀登基,史弥远目前还是没有把握能够调动京西兵马。
这些道理不光史弥远知道,理宗赵昀也是明白。但他更明白,史弥远一直都眼红京西路兵马,恨不得都收为己有。可他又不敢明目张胆的糊弄天下人,故此,赵方才能在京西一路继续待下去。
令史弥远担忧的是京西十数万兵马,个个精锐。如果理宗皇帝提议调京西兵马前去协助平叛,想必史弥远一定不会反对,相反他还会举双手赞成。
“可现下朝廷一时抽调不出甚多兵马啊。”史弥远说出了他的担忧。史弥远虽说喜欢权,但也不是那种为了得到权利而不达目的,甚至冒着亡国的危险的人。考虑到各方因素,他得出了这个结论。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