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不冷酷?
我的一位朋友,大学毕业后在京打工,三年后做到了业务主管,可是当了主管每月工资才三千多元,他做的业务也没有什么油水可捞,在京城生活这点工资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再加上亲朋好友来京游玩他常常招待吃住,三年来他不但没攒一分钱还有不少外债。眼看着这样待下去不行,于是他就辞职去了南方。
去南方他找一个大学时同学,他知道那个同学现在混得不错,是那个地区一家知名品牌的总代理。在这以前该同学经常去京城,一去就住在他那里,同学来了他就好好招待,而且这个同学也不客气,常常是选高档饭店,点名贵的菜,说出话来也很中听,请他有时间去他那里,他将如何好好招待。
现在他去了,可是那同学只请他吃了一顿饭,之后连人也逮不着了,他提出让同学帮忙找点事做,人家表面上应承,实际上并不想管他。住了几天他感觉到那同学压根就没把他当回事,而且是有意躲着他。他很失望,只好回家乡谋职业。
他跟我讲这事的时候,满怀怨恨,报怨世态炎凉,同学的冷酷。他还说还找过别的同学,不仅不帮忙,简直对他是有点歧视。想当初他们去了京城,他竭尽全力地招待人家,一方面是为了面子,另一方面他总觉得同学像亲人一样。他也想,说不定哪天自己这边不行了,能希望能得到同学的帮助,有个照应,谁能想到,他竟然有这样的下场。
我说,是不是你的同学也有难处,没能力帮助你呢?他说,即便是没能力,但他们的态度与我对待他们态度相比相差太大,让我受不了,几年不见自私到极点,再说南方的那同学肯定有能力。我说,人与人的相遇难以预料,同学,朋友总是别人,别人是什么人?和自己一样,有的优点,有缺点,有令人满意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的时候。只不过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好意都是有限度的,你能很好地招待他们,因为你有这个条件。他们不能为你谋一份好职业,一种情况是他们不具备这种能力,另一种情况是你给他们出难题,随便给你找个工作你能满意吗?还不一样会埋怨他们。
人与人交往,一方面能在相互的好感中感受到善意,另一方面能在相互的关照中取得彼此的利益,这就是朋友之道。承认是这样没有什么不好,人都心存自私,没有人会一味地舍己为人,所以为友之道得多存几分原谅,原谅别人也原谅自己,难得将心比心的人,只会遇到有的人冷酷多一份,有的人热情多一分。
当然我们喜欢热情的朋友,可是如果得寸进尺会伤感情。或者要求太高,也会使朋友难以应付。当然也有的人能帮助别人,却不去帮,十分势利,大概是因为他认为你现在已经没有资格和他做朋友,就像有的人富起来之后把许多穷朋友抛在脑后一样。这是现实,换个人也一样,因为生活方式已经不同,交往的人也就不同,让一个人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多么的不情愿呢?所以请客送礼的世风由来已久。
再说起同学,同学的感觉应该不同一般,大概是因为人人都怀念曾经的纯真吧。可是同学相见我们都希望在成年的虚伪中不忘过去纯真,可是我们怎能希望人们不虚伪呢?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希望别人对你好和对你了解的心情收拾起来,就像我们对待别人一样,该真诚的时候真诚,该搪塞的时候还得搪塞,得罪人的事总会有,因为我们不是完美无缺的人。
说起来伤感,同学之后天南海北,有的老死不相往来,有的再次见面一热二淡三冷,还有的天天见面如同陌路。我们不应因为这些对生活失望,苛求别人先想想自己,无论是对待同学还是朋友,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把仁爱做到最好,还是把宽容放在第一位,这样就会少一些埋怨,少一些烦恼,多一份精力,多一份生活热情,多一份生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