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去对手的滋味

目录:心灵上的那些事| 作者:粒粒风尘| 类别:历史军事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比喻他和死者的关系,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惠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是治国名相,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庄子》中常常谈到他,谈到他是以庄子对手的形式来记述的,可能是庄子与惠子性格上的差异吧,两人总是有不同的立场,总是思路对立思想对立。尽管如此,庄子与惠子争来斗去,他们有时不是为了什么真理而争,而是只为自己假设的观点争议,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齐物论》上,批评他说:“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惠施学问,庄子虽有微言,却崇敬有加,惠施死后,庄子慨叹道:“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与惠子都是高人,争论一辈子不仅讨厌对方,而且就像棋逢对手一样,成了棋友,是对手也是朋友。因为在争论中彼此了解,往往对天天共处一室却无话可说,看似朋友其实不然的人要强得多。人之所以能进步,关键在于生活中有对手,没有对手的人生是寂寞的,没有对手的人,生活是枯燥的。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都喜欢暗中给自己找个对手,找个较劲的人,就像是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一样,努力超越,总有一种不达目的死不休的架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对手,不是仇人,更不是打击报复的对象。比如说,学生学习吧,好学生们心中都有各自的对手,暗中较劲,看谁考试成绩高,表面上是好朋友实际上盼对方每次考试都不如自己。

    一般来说,有对手的生活,往往信心倍增,活得有情趣也有诗意,每一回合的较量,失败了会激发出更大程度上的潜力,胜利了则会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得意。

    也不知为什么?即便是对名利看淡看轻的庄子,还要在生活中找一个对手,何况是我们平常人?不争别的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只为了一句话“我比你强。”

    我们单位里退休的人员中,有两位在职时,争了三十多年,如今都快到古稀之年了。有一天在路上,我遇到一位,问他干什么去?他说,去看看某某去,有几天不见了很想念。我说,你们在一起就抬杠,不在一起就想念啊。他说,你这孩子哪里懂得,这才是真朋友啊,不在意你的人谁待理你,不喜欢你的人谁还与你天天争论,有一次就不理你了。我想了想也对。

    后来我又遇见他,他伤心地对我说,他死了。当然是那个对手了。他还强拉我坐在一起,聊起了对手,说着说着就哭起来,到了最后,竟然说,我活了一辈子,也不知为啥,比较讨厌他也最想见他,他死了,我觉得啥心意也没了,现在连串门、散步、聊天的心情都没了,估计过不了多久我也得找他去了。

    我理解他的心情,因为我也常常给自己设定对手,一旦对手不在了,心里就空荡荡的。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