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总要寻找一些东西,有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那就是境界。每个人都有生存境界,虽然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自己到底有怎样的人生境界,可他的境界就像一种潜规则,时刻在左右着他的行为。
与人交往,我们习惯于了解其性格,性格是什么?是一个人逐渐形成的心理特征。既然是心理特征,就离不开他生活实践中渐渐形成的对各方面的认识,比如对生命、爱情、幸福、钱财及人际关系等等的认识,还有一些潜在的东西,比如对烦恼、孤独、希望、遗憾等等的认识。所有的认识形成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他的思想境界限止着生存方式,决定着他的行为。
一个人的某些性格是可以变的,往往是随着思想境界与生存环境而变,有的人超越,有的人越变越狭隘,这其中我们不能说超越就好,狭隘就不好,旁观一个人性格不能分好坏,坏有坏的原因,就像好有好的条件一样,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缺陷,就像每个人都不可能那么完美一样。历史上有的人思想境界很高为国为民操劳一生结果是身首异处,有的人卑微一生却能寿高而颐养天年。就拿“魏晋风度”来说,那是一个*的年代,虽然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但有一些人思想十分活跃。其中有最有名的那几位就因为*潇洒、不拘礼节,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的对后世影响很大。不知道为什么后人称之为“名士”,可以确认的是他们对人生的爱恋对自我的发现与肯定的态度让许多人叹服。问题是这些人都有一技之长,他们的性格表现在作品中也表现在行为之中,最终成就了他们的风度。但他们的人生境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只能是后人猜测,我觉得有越捧越高之嫌。虽然他们所流传下来的话,的确让人感觉到他们是崇尚自然,寄情于山水的乐观者,但很明显是那时的社会大环境造成的现象,因为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盛行宣扬老庄的思想。后来朝代儒家的思想占了上分,社会上人们的思想境界又转变成另一种风格。如果说“魏晋风度”是无比高尚的,那么后来的人们是不是受了“环境污染”呢?当然这么形容就有点差强人意了。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总带着他的时代特征,他注定离不开社会及周围人的影响,即便是有的人自命清高远离人群独居深山,但他手里拿着的书依然是在与人对话。他的思想境界的形成与这些书有关,他依旧是一个浊世之人。
平常老百姓会随大流生活,有的以“人生在世吃穿两字”为生存的基本标则,有的则以“丑妻近地家中宝”为幸福信条。我们可以说人家境界狭窄,但这也是人家的一种做人风度,甚至比一些智者的境界要实际一些,周全一些,恰到好处一些。比如说有的聪明国君仅仅是因为与某些臣民争权就让国家动荡不安十几年伏尸百万,他们有怎样高尚的思想境界呢?怎么与自己表榜的为国为民的思想相反呢?远观历史,我们能看清人性“私”的东西,总是显示出其可怕的一面。
我常常想,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就是一个人的思想领地,他生活在这个圈子中,有人搞扩张,有人就在原地一辈子自娱自乐。不管是哪一种人,思想这东西仅仅是为“我”所用的工具,准确地说是保卫或扩张领地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