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四、奇才

目录:天作之和| 作者:凌祯| 类别:都市言情

    十月底,秋风越来越紧的时候,前线终于传来大捷的喜讯。元坤欣喜之下叫来阿和一同观看谍报。原来在包围靺鞨王庭整一个月后,邵青特意露出个缺口,引得靺鞨王不顾危险率众突围。缺口处当然布下了埋伏,一道火攻、二道投滚石雷木、三道重兵把守,闯过前两道埋伏之后,邵青率精锐之师迎战,而靺鞨大军已然士气全无,惶惶如丧家之犬。是役,消灭了靺鞨军的大部分主力,其他肃慎贵族纷纷投降。靺鞨王本人,更在战斗最后要逃往粟末部的路上被一箭穿喉身亡。如今靺鞨部的残余已经逃往粟末部驻守的山脉,应该有靺鞨大王子在其中。是否继续进攻粟末部的领地,请陛下圣断云云。

    元坤对战果很是满意,靺鞨王一死,领土、王庭又被外敌所占领,与灭亡无异。至于是否追杀靺鞨大王子,元坤觉得意义不大。听说靺鞨王有十几个妻子和十几个孩子,成年王子就三个,二王子现下正关押在他们戍蛮大营里,三王子已经在黑水祭天台上成为祭品,剩下的那个想来也不足为虑。如今已经接近入冬,漠北荒原定然越发寒冷,不便于北燕行军作战。不如趁早退兵,让黑水和安车骨部自行判断,从长计议。

    正在想着,外面忽然来报,说邵将军有一封密信要面呈陛下,元坤叫人进来,亲拆了火漆封印,信使才放心离开。

    元坤拿着信时还有点奇怪,邵青怎么忽然又来一封密信,是战局有变还是有人图谋不轨?他那支右军确实不好带,有三四位王爷带的亲兵,万一哪个闹事,邵青就算降得住,只怕也伤元气。不过元肃、元祥定然不会,他们与元坤一样,和邵青乃是半师半友的情谊,而韩云和卫岚夫妇多半也不能,一来大家熟识,二来就算互相看在面子上也都过得去,更何况都是明白人。倒是听说魏王府的那位元城也奉魏王妃的意思,带来魏王的亲兵前来戴罪立功了。不过因出征前太过忙碌,元坤并没有召见他,而元城此时不过只是魏王府诸多子嗣之一,既无官职又无头衔,当然也没有资格请求觐见陛下。其实,元坤也是有意避开。他虽厌恶此人行径,但看在魏王妃的面子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拆开信仔细看,才知道这算是邵青的请赏信。并非给他自己请赏——若说费这么大周折,定然是因为白理这个烫手山芋了。原来,射中靺鞨王的那支箭,正是白理所射。虽然元坤一再强调不许白理上战场,务必保证他安全,可架不住他自己软磨硬泡,定要在最后决战之际跟邵青一起出阵。当时白理骑马站在山口,眼看靺鞨王在族人保护下突出重围,就要跑进山里,邵青吩咐弓箭手齐射也伤他不到——实在是离得太远了。白理见到杀兄仇敌就要逃走,情急之下让人取来两架强弓,让邵青协力帮忙拉开架起一只重箭,瞄准了两百步开外的靺鞨王一箭射去此箭正中靺鞨王脖颈,当时就贯穿了喉咙,靺鞨王倒地不起。如此一来,北燕士气大振,靺鞨残余更是仓皇而逃,被封了后路。所以,依邵青的意思,此战首功当是射杀了靺鞨王的白理。但是由于一来陛下嘱咐过不能让白理出战,如此请赏怕反而让白家不喜;二来两百步开外一箭穿喉,说出来恐怕更多是质疑。白理自己也不太在意,只说他大仇得报,而且是自己亲手而为,已然心满意足,再无所求。邵青为好友着想,觉得这事会影响白理仕途,理应让陛下知晓。

    元坤得知原委,甚为欣慰。他并不怪白理或是邵青,其实,出征之时他已经料到白理大概会有所动作,只不过没想到确是大功一件。他反复看了信,又忍不住念给一旁的阿和听。阿和放下手中的事情,静静听完,感慨道:“白大人若是当年继续习武,定然也是名出色的将军。如今邵将军助好友报仇,也算圆了他一桩心事。”

    元坤道:“正是,白理此事虽不好明说,但朕既然知道了,就不能装作不知道,两边都该赏。不管白家愿不愿意,确是给朕教出了一名奇才,也该重赏说起来侯门四姓,就属白家行事最为低调谨慎了。嗯,或许该给白理升个官职。”

    阿和偏着头想了想,道:“我倒觉得,陛下不如问他自己的意思,让他喜欢什么就去做点什么,总好过拘着他让他烦闷。像白理那样的人,高官厚禄不见得对他的胃口,若是每天都能闲出时间喝喝酒听听曲,想必才是逍遥。陛下也说,白理是个奇才。即是奇才,就留着他在关键时候用,那些寻常琐事就算了,免得日子久了就用废了。”

    阿和一口气说出这么多建议的话,想法又另辟蹊径,实属难得。元坤看着她笑了一会儿,阿和脸上一红,低头道:“臣妾失言了,陛下就当是玩笑话,听听就过吧。”

    元坤一愣,忽然明白她这是在顾忌那些宫规礼法,便伸手拉了阿和到跟前,说道:“阿和,没有外人在,大可不必这般见外。你说得很好,朕觉得很对。朕觉得,泰成皇后也是位奇才,因此才懂得白理那种人的心境吧。朕决定就按皇后说得办,等班师回京之后,问问白理自己的意思,再做决定。”

    阿和听了这话,脸上更红,抬头跟元坤一笑,不再答话。元坤也松开手,决定给邵青回信:让邵青与黑水和安车骨部协商好,安排好漠北事宜后,准备回师。

    阿和在旁边默默地帮他研墨,看他写到回师时,忽然想起,问道:“陛下,与皇伯父、啊,宣帝陛下之约是几时来着?”

    元坤算了下日子,方察觉到时日将近,道:“下个月初便是。看来咱们不必回京师了,直接南下才能赶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