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开宝芝林

目录:规划大宋| 作者:慢摇书生| 类别:都市言情

    书接上文。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听到林星要出银子为自己开医馆,黄其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推辞,他的理由很简单,道:“大人好意,草民心领了。要开一间像样的医馆,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不但要花大量银子,而且要寻找合适的馆址。最好是选在人多的地方,而且大门要改造成一般宅门的三倍,方便病人出入。除此之外,医馆内部也需要规划设计,内科和外科的病人,要分别对待。有些需要通风透气,有些则需要密不透风,总而言之,开医馆是一件烦琐之事。”

    林星并不理会,只淡淡道:“黄师傅,我只问你,你是否有悬壶济世,普救众生的抱负?”

    黄其鸿毫不犹豫道:“当然有!身为医者,这是最起码的医德。我从小出生于郎中世家,立下大志要广救天下病人,若非在潮州遭仇家追杀,我亦不会放弃行医的大好机会!”

    林星觉得那就好办了,道:“这就是了!黄师傅刚才所讲的这些困难,不外乎就是费钱费力,这对于我来说,有何难度?没有!我虽不是很有钱,但这点银子还是有的,至于人手,那就更加不缺了。所以要在广州开一家医馆,根本不成问题。”

    黄其鸿始终觉得不妥,道:“话是这么说,但这只是草民的个人小事,要劳烦大人打点一切,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

    公务员出身的林星,有个习惯,那就是对于民众有好处的事情,他都热心去做。这是他在穿越前养成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习惯,来到大宋之后,虽然政治制度和基本国情不一样了,他拥有敛财邀功的机会,但他那份为民谋福祉的心,却依然未变。

    但这样的人民公仆,在大宋并不多见。

    林星拍拍华强的肩膀,道:“华强,你来说服你表弟吧。”

    华强欣然点头,正色道:“表弟,你听我一言。其他事情你若推辞,我不说什么,但你是郎中,救死扶伤是你的本分。你既有这份能耐,就应该多为百姓排忧解难。难道你就因为不愿领大人的情,就放弃给更多病人治病的好机会么?你说你开一个小诊所,一天能治多少人?外面还有大把的病人无医可看,若是延误了病情,导致病入膏肓,我想这也不是表弟你希望看到的局面吧?”

    这番话说得上纲上线,给黄其鸿扣上一顶“延误病情”的帽子,黄其鸿明显犹豫不小,迟疑道:“这…..”

    林星趁热打铁,道:“别这那的了!黄师傅,就这么说定了。你明天画出规划图,我命人给你改造医馆,你就安心地在广州开馆治病吧。”

    当下计议一番,商量一些琐碎。

    此后几天,林星便忙于筹办医馆之事。新医馆选在东城闹市之中,面积差不多有州府那么大,这是将七间原来的商铺经过拆迁合并之后改造完成的。医馆设有多个分类,主要按照病症,分为骨科,头科,伤寒科,肺科,儿科,妇科等等,基本覆盖了百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伤病。除此之外,黄其鸿还特设了一个疑难杂症科,专门研究各种棘手的病情。

    有事话多,无事话少。

    医馆很快办了起来。开馆之日,黄其鸿特定请林星到医馆参观,而除了参观之外,林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医馆起名题词。

    馆名如人名,也要起得响亮,才能声名远扬。林星回顾了一下历史上的著名医馆,忽然想起清朝时的黄飞鸿在广州开办了一家跌打医馆,取名为“宝芝林”,这是他一生中行医济世、广收门徒的地方。

    由于黄飞鸿的事迹被多次搬上大荧幕,而且林星在穿越前恰好在看一部VB拍摄的由刘璇主演的电视剧《女拳》,里面有提到黄飞鸿和“宝芝林”,因此印象深刻。

    于是林星便在医馆的正门牌匾上题上“宝芝林”三字,并勉励众人道:“众位都是学医之人,身怀绝技。今日宝芝林开馆之后,希望众位恪守医德,施展医术,普救天下众生,将宝芝林的名号发扬光大。”

    众人齐声道:“谨遵大人教诲。”

    林星站在牌匾下,看着金光闪闪的“宝芝林”三个大字,心中感触良多。

    宝芝林开馆之时,龙狮齐舞,锣鼓震天,鞭炮齐鸣,彩旗飞扬,好不热闹。

    因为医馆开得很大,又是在闹市之中,故而不用宣传,早已受到广泛关注。盛名之下,其实无需,人们都想来看看潮州来的名医黄其鸿有何过人之处。大清早的,宝芝林一开门,就有不少病人前来投医。

    不过开馆首日,宝芝林的当家黄其鸿却并没有坐堂看病。他陪着林星,四处参观宝芝林。

    两人首先来到药草仓,这里堆放的都是刚从山上采下来的药草,药草要在这里分类、晒干和烘焙,炼制成药材之后,转移到专门存放药材的药房。

    此时有五个十来岁的小药童正在一丝不苟地挑着药材,他们年纪虽小,做事却极认真,而且看起来还有那么点专业的意思。

    黄其鸿介绍道:“这些孩童都是我们宗族的世侄,我让他们从小接触药草,培养对医术的兴趣。大人别看他们年幼,但却是记性最好的时段,教过他们的东西,从来不会忘。”

    为了证明这一点,黄其鸿唤过一名药童,问道:“你说说,这是什么草?有什么功效?”

    小药童毕恭毕敬道:“这是瓜蒌,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

    黄其鸿又问旁边的药童道:“这是什么草?”

    那药童说道:“这是蛇鳞草,生于丛林下溪之中,有清热解毒,止痒去肿之功效。”

    林星见他们像背书般熟记于心,虽然可能还不知道具体医理,但随着年纪渐长,这些草药知识,对其行医很有帮助,微笑着赞赏一番。

    黄其鸿又问了其他几个药童,他们均能准确背出半夏,银杏,斑鸠木,盘龙参等药草。

    林星很是高兴,笑道:“黄师傅授徒果然有一套。医术这东西,就得从娃娃抓起。”

    两人出了药草仓,来到中庭。黄其鸿指着四间并排的开间,道:“大人,这四间药堂中坐堂的,就是我最器重的四大弟子。他们热心钻研,各有所长,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跟了我许多年,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让我来为大人一一介绍。”

    说罢走到第一间药堂,里面坐着一个正气浩然的年轻人,目光炯炯,精气过人,黄其鸿站在门外介绍道:“这是我的大弟子梁世宽,他长期钻研《黄帝内经》,对于人的肺腑生理机能有着精深的了解,而且行医多年,处理过不少疑难杂症,是我最为信赖的弟子。”

    又走到第二间药堂,里面坐着一个身宽体胖的年轻人,看起来憨厚老实。黄其鸿介绍道:“这是我的二弟子林世荣,他长得比较胖,常被师兄弟们戏称为猪肉荣。大人别看他胖,却是个脉象高手。他常年钻研脉象鼻祖扁鹊神医流传下来的典籍,对于切脉有着高深的技法。”

    又走到第三间药堂,里面坐着一个身材高瘦,手足欣长之人,黄其鸿介绍道:“这是我的三弟子苏世杰,他幼时是个大胖小子,现在之所以这么消瘦,皆因其常年钻研外科鼻祖华佗的开刀之术,对于麻沸散,缝腹,刮骨和挑瘤格外有天分。因为外科手术要求一丝不苟,极为耗费心力,十分辛苦,所以苏世杰才瘦了下来。”

    又走到第四间药堂,里面坐着一个文士模样的斯文青年,他的气度从容,面带微笑,看起来游刃有余,黄其鸿介绍道:“这是我的四弟子邓世通,他是我所有弟子中天分最高的。天下医理,他莫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他最欣赏的古代名医,就是汉末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对伤寒极有研究,而且提倡在行医中提高医术,这些深合邓世通的性格。他讲究对阵下药,并无固定医理,因为行医多年,见多识广,所以他坐堂之时,显得游刃有余。”

    林星听到四大弟子各有所长,均能独当一面,欣喜道:“想不到黄师傅麾下人才济济,而且都是师从古代名医。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都是历史神医,四大弟子以其为榜样,想来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黄其鸿笑道:“有先人指路,我们医者也能少走些弯路。除了四大神医之外,前唐的药王孙思邈,也是我极为推崇的神医,他著下的《千金方》,我曾钻研多年,从中受益匪浅。”

    正谈论之间,听得下人来报:“师傅,广州医界的郎中们联名拜帖,要会见师傅。他们此刻正在门外,看起来……看起来好像是来踢馆的。”

    有人来踢馆?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