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荣枯剑法(中)

目录:狂儒仙途| 作者:酒僧| 类别:武侠修真

    将近等了一个月,冯夫子才回到长乐武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看完秦阳一招不错地比划完三万多招剑法,冯夫子脸上的表情极为精彩,他难以置信地看了秦阳半晌说道:“到目前为止,将这套剑法全部记住的人,最少也用了十年时间!我以为你最少得用五的时间!”

    秦阳听到冯夫子的称赞,心中虽然有些高兴,但心中的疑问仍旧没解,他问道:“我虽然记住了剑法,但一出招却完全打不出心里的那种感觉,有心无力,对敌对阵,恐怕一剑没出,就被对手击败了。”

    接着他讲出了与洪九那场使他饱受耻笑的一战。

    冯先生微微一笑,说道:“学这套剑法,有三步,记住这套剑法,这套剑法就算炼了三分之一,下面我们进行另外一个三分之一,我要传授你一套功法,叫知行合一。”

    秦阳一听知行合一,精神一振说道:“知行合一!这不是儒家心学的功夫吗?在世俗间早已绝迹,没想到今生有缘得闻。”

    冯夫子看着秦阳满怀期待目光,微笑道:“知行合一功法,你了解多少?”

    秦阳道:“这是儒家圣贤阳明子在龙场悟道后所创的一套功法,阳明圣师创出此套功法后,突然间由一个儒家文人变成了一个剑客,凭三尺长剑,纵横天下,可惜这套功法却毁于三千多年前的焚书坑儒。”

    冯夫子对秦阳的回答很是满意,拈须而笑,说道:“你想过没有,阳明子在创出知行合一功法后,为何会从一个完全不懂武功的人,变为一个纵横天下的剑客。”

    秦阳想了想,一时想不出答案,便对冯夫子说道:“学生一时想不出,求夫子赐教。”

    冯夫子笑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你再想想,这也算是我对你儒学功底的一个考核,悟透了这一层,对你修炼此功有莫大的好处。你可能现在没有答案,那你什么时候想清楚,我就什么时候教你这套功法。”

    冯夫之说完,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便要离开。这个答案,他可没有指望秦阳现在就能够领悟到。

    就在他走出十步之后,秦阳已经将阳明子还流传的著作从心里过了一遍,心中已经有所悟。他不禁脱口而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便是一套身心合一的功夫,阳明圣师创出知行合一的功夫后,自然能将心中的感悟传递到手上、腿上、身上,他只需熟读剑谱便能够灵活运用,加上他在儒学上的造诣,也能通过知行合一转化为身体的能量,所以他没学过武功而能够在创出知行合一后成为一个纵横天下的剑客。”

    冯夫子缓缓转过身,脸上的表情已经不是诧异那么简单了,可谓精彩粉呈,有意外、有震惊,甚至还有一丝佩服。

    半晌之后,冯夫子才开口说道:“后生可畏啊,你这么快就悟透了这一层,真让老夫佩服,悟透了这一层,你学这一套功法也许比老夫预料的要快得多。来跟老夫到书房去。”

    冯夫子的书房很简单,虽然称为书房,但却看不到一本书,连普通的文房四宝都没有。见此情形的秦阳不禁会心一笑,这个没有书的书院,使他想到了堆满了书的妓院。

    两人坐下后,冯夫子缓缓说道:“知行合一,除了你说悟到的那些内容之外,还是一套极为高深的儒家内功心法,特别适合儒家读书人修炼,修行此法第一步要读书破万卷,使自己达到心外无书,六经注我的境界,这样你真正领悟到的儒家奥义便会激发你内在的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通过经络的运行后,便会演变为浩然真气。有了浩然真气,你的体质就会明显改善。”

    秦阳这时恍然大悟,说道:“难怪夫子收徒时,完全没在意力量和动作的协调度,原来是因为这知行合一的功法啊。”

    冯夫子慈祥地看着秦阳,说道:“若是寻常武师,你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手脚僵硬,浑身无力的废物,不过在我的眼里,你却是一个万里挑一的良才,现在看来,万里挑一也还是低估你了。”

    想起自己当粗笨手笨脚打拳,现在仍旧笨手笨脚舞剑的秦阳,不禁小脸一红。

    冯夫子看着秦阳的样子,笑道:“现在你明白我叫你背剑谱的目的了吧,修炼知行合一功法之后,你心中的剑招即会准确地成为你手上的剑招。再加上浩然真气的力量,你的武功会在短时间内大进,甚至成为阳明子那样的剑客也说不定。”

    秦阳听得心中一热,想到自己将来杀妖兽赚钱的样子,急忙说道“那你赶快教我知行合一之法吧!”

    冯夫子微笑道:“急什么,你给我讲讲大学之义。”

    《大学》乃四书五经之一,儒家的基本经典,秦阳自然脱口而出:“大学之义,在正心诚意,去掉浊气,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冯夫子听秦阳讲了半个时辰的大学之义,不住颔首微笑,待秦阳说完,他说道:“你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比老夫想像的还要深、还要透,你对儒家经典的领悟,通过知行合一,很快就会转化为你身体的力量。老夫先教你正意六字诀。”

    秦阳一听冯夫子要传真功了,立即迸住呼吸。

    冯夫子继续说道:“所谓‘正意六字诀’便是根据《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提炼出来的。‘止、定、静、安、虑、得’六字吃透,即能控制你的意识波动,使整个人的能量处于最和谐的状态。你对儒家经典的领悟就能转化为精神力量,精神力量经过全身经络的运行,就能产生真气。”

    秦阳按照冯夫子所说之法,调整身心,其实修炼格物术时,也是要先调整身心的,这是基本功,秦阳身心很快便处于最和谐的状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有两穴,名曰涌泉….”

    从此,秦阳每天收工后,便到武馆跟冯夫子学知行合一诀,知行合一首先便是调整身心,使身心合一。

    最关键的,还不是功法本身,而是对儒家奥义的领悟,可以说是悟得一成,浩然真气便会增长一成。

    冯夫子所说的心外无书,六经注我的境界,其实就是一个读书人读通儒家经典后,融会贯通,不用再一句一句去解释儒家的经典,相反,儒家经典不过是在解释自己。

    这种境界其实还没有心外无物的境界高。秦阳已经通过修炼格物术,从心证境界、无物境界修炼到了五行境界。

    心外无书的境界,秦阳不用修炼就已经达到了。秦阳的父亲是当朝一个大儒,秦阳差不多是从娘胎里就开始读书,四岁就开始读四书五经。十岁那年,秦阳父亲因为文字狱被砍头,秦阳逃出流落街头,到妓院做了一个伙计,那妓院之前是个书院,地下屋藏书过万,被秦阳全部读完。

    读书破万卷,才敢说心外无书,六经注我。

    秦阳要做的事情,只是将自己已经领悟的儒家奥义激发精神力,然后通过精神力在经络中的运行,修炼浩然真气。

    而随着‘知行合一诀’修为的增长,秦阳的经络之中,充满了一种深厚、绵长的力量。

    秦阳起初以为是真元,不过冯夫子告诉他,这只是炼武者修炼的真气,是人的元精、元气气炼化而成的,与仙修者的真元有本质之别。

    这一点,秦阳也从《修仙基础》上也读到过,修仙者的真元,是由身体中的元精、元气和五行灵气结合修炼而成的。

    而自己的内力,却是元精和元气结合而成。

    差别就是真元中有五行灵气,而自己的真气却没有五行灵气的成份。

    灵根就是身体吸收五行灵气的能力,秦阳的格物术已经修炼到五行境界,元神已经连通了五行本源,对五行灵气可以感知,但由于没有灵根,不能将其吸入体中与自己的元精、元气一起炼化为真元。

    这一年来,秦阳没有舞一次剑,只修炼知行合一内功。

    为了教导秦阳,冯夫子很少外出,秦阳进步神速,他每天指点秦阳倒也乐在其中。

    体内充盈着浩然真气,使秦阳体质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冯夫子定了一个规则,秦阳修炼时,所有的人都必须偷袭秦阳一次,而秦阳绝不许还手,只能用浩然真气去抗。

    武馆中的那些武师,还有学徒,开始时都极小心,轻手轻脚用刀剑敲打秦阳一下,算是向冯夫子交差。

    冯夫子只得自己示范了一个生猛的动作,随手操起一个武师的精铁大刀往秦阳背部用力一砍。

    大刀接触秦阳的背部,浩然真气已经瞬间集聚,一声金属碰撞的声响过之后,冯夫子手上的刀已经断为二截。

    秦阳虽然表面上没事,但冯夫子一刀之击,已经将秦阳聚集在背部的浩然真气击散。顿时全身气血倒流,难受不已。

    若有人此时,再击打秦阳背部一次,被击散后的真气不能快速聚集,秦阳非受重伤不可。

    秦阳心中一凛,明白自己的修为还差有差距,对冯夫子别开生面的训练方法大为折服。

    有了这个先例之后,秦阳在武馆的修炼便经常受到武师、学徒们刀、剑、棍、棒、暗器、甚至石块的重力袭击。

    冯夫子这一套还真有效,秦阳的浩然真气起初是在武器快要接触到他的身体时,才会发生反应。

    有时袭击过于密集,真气凝聚来不及凝聚,秦阳也有被打得背不过气来的时候。

    经过一番训练之后,秦阳的浩然真气反应速度快了许多,现在几乎是对手一出手,秦阳要受到袭击的部位立即会聚集真气护体。

    这样一来,时常到秦阳身上黑刀黑枪敲打一番的武师们渐渐失去了偷袭的兴趣,因为最终的结果都是他们的刀剑受损。只要冯夫子不在武馆,武师们根本就懒得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