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同一时间,翠花的家里也乱成了一锅粥。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翠花是谷子的媳妇,长得矮胖,上下一般粗,如同碌碡一样,找不到胸和胯,翠花的娘家是古镇村西边的玛雅村,和麦红一个村,她们两个自小也是伙伴,同一年嫁到了古镇村。他们夫妻有两个孩子,大的是个男娃,叫志鹏,小的是姑娘,就是和丑娃闹别扭的芊芊。不要看翠花外表没有个女人样子,可是那性格却极是温柔,说话慢声细语,隔墙听音,你能想着那是西施貂蝉在说话;外人看来,她是个有主见,能拿事的女人,可是实际上平时在家里,啥事都是听谷子的,用她的话来说,自己就是丫鬟拿钥匙――当家不做主!
其实,就在麦红因为丑娃裤子的事耿耿于怀的时候,翠花和谷子两个人也是在家里长吁短叹,原因也是孩子的事。下午的时候,翠花回到家里,看到自己的宝贝姑娘芊芊两只眼睛通红,就忙着把孩子揽在了自己的怀里,急问原因。芊芊本来已经哭住了,不防叫妈妈这么一搂一抱,那委屈就如同泄闸的洪水,又是哭个不停。
不用问,孩子是受了委屈了,人常说,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这会子翠花看着姑娘那悲伤的样子,仿佛是自己的心叫扎了一下一样,她也顾不上做饭了,变着法子哄着孩子。等着谷子回来的时候,才慢慢地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下午的时候,在学校里面,芊芊和丑娃在教室后面玩,不防丑娃踩了芊芊的脚,芊芊因为疼了就推了丑娃一把,把丑娃的裤子给剐破了,这前面和丑娃说的都一样,谁知道丑娃没有给富贵说全面,芊芊的委屈还在后面。接下来丑娃看看自己的新衣服剐破了,害怕妈妈打他,再看看芊芊是个柔弱的姑娘,就来了脾气,扭过身来,把芊芊按到在地上,双手拉住了芊芊的辫子,摇来摆去,还得意地对着其他看热闹的同学说自己是在开拖拉机。后来上课以后,芊芊把这事报告给了老师,老师大怒,把丑娃叫到了教室前面,罚站了一节课,后来又叫丑娃给芊芊赔礼道歉才算完。
听完了芊芊的话,谷子不依了,当下就要找富贵教训教训丑娃,翠花忙着给拦住了:“你看你,孩子的事情,大人怎么好插手?再说了,老师不是已经批评了丑娃么?你还这样不依不饶,就不怕别人说我们闲话?”
谷子看自己的宝贝女儿受了欺负,也是在气头上,所以有些冲动,现在听了翠花的劝解,心里也走了一半的火气,发了几句牢骚也就放下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该到孩子上学的时候了,翠花看着芊芊不同往日,一会喊叫自己肚子疼,一会喊叫头疼,把翠花和谷子惊了一身的冷汗,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了。谷子的爹在院子里也听见了,赶忙也过来,看了会孩子,再看了看谷子那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在谷子的屁股上踢了一脚:“狗日的东西,还不快点把孩子抱到卫生所去叫医生看看,在这里立柱子啊?”
听了爹的话,谷子立马清醒过来,可是谁知道芊芊扑到翠花的怀里怎么也不撒手,没办法,谷子就推出了家里的自行车,载上抱着孩子的翠花,心急火燎地来到了村里的卫生所。
古镇村卫生所就一个医生,姓牛,小名叫老闷,内外妇儿全看。说起来这老闷,别看名字土气,可是那血统是很高贵的,据说,他爹叫牛志清,年轻的时候外伤和枪伤看的极好,在河东一带很有名气,后来传到了军阀阎锡山的耳朵里,这一下好事来了,阎锡山先是把自己的一个小老婆送给了牛志清,后来再在他的老家给他买了30亩的水地,要和他交朋友。牛志清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就把家里那上好的水地交给了大老婆管理,自己带上小老婆,跟随了阎锡山,做了他的“御医”,战场上救过很多人,后来在太原生下了老闷。牛志清因为喜欢自己的小老婆,所以把老闷也当作了那掌上明珠,一边是生活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一边把自己的看外伤的秘方传给了他,并对他说:“老闷啊,这个方子你就记在你的肚子里,化在你的肚子里,谁也不许说,要知道,这就是你以后吃饭的本钱,就是以后爹我去了,也就算是给我牛家立个规矩,这个方子传男不传女,都记住了?”
那个方子到底多厉害,古镇村以及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知道!不管是谁身上出疮化脓,或者身上长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疙瘩痘痘,只要找到老闷,那就会药到病除,但是也有药到病不除的时候,那就是碰到了不识相的人来看病。那时候卫生所已经由村里开办了,老闷的工资由大队给付,也不和效益挂钩,所以渐渐地大家去看病的时候都给他带几个鸡蛋,或者拿上一包白糖,这样的话,那病就会药到病除,可是有的人不知道老闷的这个毛病,去的时候空着手,那老闷也不说啥,给你的伤口上抹点红药水,再去了还这样,也不见他的怠慢,病情也不见加重,可是也不见个好,要是“意思”到了,那老闷就会给病人换上紫药水,完了对病人说:“行了,回去就不要再来了。”病人半信半疑,可是回去后看看那伤口,果然就结痂,好了。后来知情的就总结出来了,老闷看病,啥时候给你用了紫药水,你的病就是啥时候好。
谷子把老婆和孩子送到卫生所的时候,老闷正坐在办公室里看唐诗,其实他对唐诗并没有兴趣,也看得不甚明白,只是他小的时候听私塾老师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无缘无故地就爱把一本书拿在手里,后来,看着来自己这里看病的人对自己拿着书都表现出了虔诚和恭谨,慢慢地,他就对那书有了格外的好感,有事没事都捧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