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徐徐,梵音阵阵,佛法无边。
正是藏历新年,从山南各处来朝拜的陡增。大殿内人头攒动,神情肃然。虔诚地向着佛祖祈福。讲佛堂内,阿牧达旺端坐于蒲团上,缓缓讲着佛经。
一干信徒双手合十,静静地听着。
听的真切了,却是大佛爷在讲“世间因果”。
“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了悟师疑惑地朝道明看去,这些道理他怎么懂得?上面的话语可是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开的书单里并没有这本佛经呀?
道明见方丈看来,询问的眼神里,依然明了,便摇摇头。以示自己并不知道。
看着下面一团团人群,或注听,或有所悟,或欣然明了,心下却是不喜。可人家是佛爷,又是第一次在信徒面前。而且也是征询自己答应的。
他惊讶的是阿牧达旺对佛经的领悟,对众法的明理。
那边,慈和祥目,柔绕入痴的声音依旧徐徐传来,“身体端坐,影子也就端正;身体歪斜,影子也就歪斜。造了善因必定得到乐果,造了恶因必定会得到苦果。但是世间很多事情看上去并非如此,往往作恶的人得到了财富地位,而行善的人却命运坎坷,这是因为,现在所得的果报未必是今生所造,而现在所造的业因也未必今生受报,就好比今年所吃的谷米乃是去年所种的一样,如果宿世善缘已经成熟,此世虽然为恶,也会享受到福报。就好像虽然遇到灾年,但储备了粮食,则可以渡过难关,如果今年田园荒芜,则来年就会受苦。”
“人心变化无常,行善之后能生退心,作恶之后能发忏悔,各种业果交互呈现,错综复杂。因果报应有时隐微难测,就如浮于海上的冰山,众生只看见露出水面的部分,而它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却巨大无比。。。。”
“虔诚拜佛,有心即可,读一本佛经,和读十本佛经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佛讲究顿悟,一句话,一首诗词,一瞬间便可成佛,每日里只念佛,荒废了五谷的种植,便是沉迷。这对修佛并无好处。”
了悟师一听,眉头微皱,如此都回家种田了,不来朝佛了,那寺院还有甚香火?
便朝一僧人看去,那僧人轻轻点头,于是唱一句“阿弥陀佛!”便问道:“佛爷认为这些虔诚来朝佛的人,都是沉迷,而不是诚心礼佛了?”
原本还听的有滋有味的信徒朝那僧人看去,却是距离此处几座山头后的一座寺院的方丈。显然众人心中也是疑惑不解,难道我们这些年,每日里一座一座寺院的朝佛就是沉迷?一生的朝佛之徒便是错了吗?
阿牧达旺面不改色,依旧坐慈祥目,众人询问地望着他。
“我且问你,青稞和米从哪里来?”
也不待那方丈回话,阿牧达旺便自我说道:“众人皆知吗?那么就讲个故事吧: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生活在王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点儿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一天,阿那律和跋提、劫宾那一起吃饭,主食是大米,三人便开始讨论米从哪里来。
劫宾那说,米是从米缸里来的。有一次我溜到厨房,看见仆人们从米缸里盛出大米,洗过之后放在锅里蒸熟,然后盛给我们吃的。
跋提说,你别骗人了,缸里怎么会出米呢?米饭明明是从饭锅里出来的。
阿那律说,你俩别争了,我看你们说的都不对,米饭不是从碗里出来的吗?”
话毕,阿牧达旺慈眉微笑地看着那方丈,却见那方丈一言不发地盘坐着,低头不语。众人却是纷纷所悟。
这哪里是说的是王宫呀?可不就是说这些没有出过寺院门的法师们吗?
众人中,突地有位土司说道:“我们一心向佛,一生朝佛就错了吗?”
阿牧达旺手微微抬起,指着那人上好的皮衣大毡,“诚心与否,佛祖自知。却是施主你真是一心向佛吗?你身上的上好毛绒兽皮大衣又作何解释呢?”
“世间万物皆为生灵。是啦,他着兽皮来朝佛,已经对佛不敬了。”
那人羞愧的低头下去。了悟师却是已经眉露喜意,新年的会已经被直接有意的引导至辩佛会了。一旦众僧都加入争辩中,看你如何应对?
作为山南有名的师,了悟是不可能一开始就向佛爷发难的,他随便一个眼神,自然会有僧人,经师与他争辩。
便已经有位经师站了起来,“佛爷既然是讲“世间因果”,老衲也问上一句,兽既也是万物生灵之一,是否也有“因果”呢,多少年它才能做人?”
阿牧达旺答道:“生老病死,何去何从,随业力而生。人从五戒十善而来。若我们心与五戒十善相应,果报自然在人道,来生自然生在人道!”
“佛爷的意思是,那兽就该死,它的皮毛就该穿在土司的身上了?”经师继续问道。
“前世罪孽,来世不报,六道轮回,或循如畜生道,或地狱,或人界。因果循环,是根据你的修为而来。那兽作了罪孽,自有它的因果循环,那土司作了它的皮毛,也自有他的业力。一切众生心行复杂,这是十法界形成的主要心行。你既是经师,必熟读《大方广佛华严经》,佛祖五戒十善中讲的很明白。”
众人顿时交耳讨论起来,显然那经师已经落了下风。
经此一问一答后,再无人问起,阿牧达旺有意无意地看了眼了悟,却见他已经端然而坐,如钟,如定。却是道一声:“好险。如果连了悟也来发难的,自己定不是他的对手。既然号称山南的师,在理论上,定不输给自己这个半路抢了身体来的戴发修行的和尚。饶是这几个月偷偷去藏经阁看了不少佛经。对于了悟来说,却是杯水而已。”
那经师可也是山南有名的僧人,连他都辩论不过佛爷,便开始膜拜起阿牧达旺来。
最近,山南包括整个吐蕃只怕是已经传遍了消息,转世的佛祖就在桑耶寺修行,神秘的佛爷随着藏历新年的会,逐步的开始传播开来。
佛祖转世,一切言行皆为至理。
。。。。
方丈堂内,了悟师眯眼打坐,一手拨动着佛珠。在他面前,山南的驻防将军扎西不停地埋怨着他。
“你为什么不阻止他,不和他辩论呢?他今天这样出风头,大相知道一定会不高兴的。”
“大相交代我们,只要看好了他就可以了,会,也就是做做样子,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写份稿子让他照着念呢?”
“是连你也开始动摇了吗?也怀疑他是真正的佛祖转世吗?”
了悟终于看了他一眼。“阿弥陀佛!难道他不是吗?”
扎西停了他面前,阴阳怪气地看着他,轻蔑地说道,“大相说他是,他才是。”
了悟又闭上了眼睛,只管念他的经,拨他的佛珠。
扎西等了半晌,只得一甩袖子,走到门前,又回头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再出风头,大相会责罪下来的。开春后的辩论会,更是要全山南最有名最有才气的僧人来和他辩论,不行的话,去别处请也可以。”
待得毡帘掀开又盖上,那凉气还是钻了进来,了悟睁开了眼睛,盯着那毡帘,默默的坐了会。而后又轻摇了下头,便拿起身旁的铃铛摇了下,门口一小和尚掀帘而入。
“去,叫道明过来。”
“是的。方丈。”
。。。。
回廊内,阿牧达旺背手默默地看着墙上的一幅画,神情专注,一会凝神,一会皱眉。
身后,一声轻盈的声音响起,“小佛爷觉得此画如何?”
阿牧达旺重沉思中回过头来,便是微微一笑,“道是一直不明,适才沉思不解。”
秋水子上前两步,阿牧达旺在她上前时,已退后,却是一股淡淡的清香传来。这道姑在此一住就是数月,却是没了离去的意思。高原上雪是大,但世代生活在吐蕃的人,有的是代步的工具和办法,只要愿意,有的是方便的小路可走。
但这样一个清丽脱俗的道姑,一起修佛论道,何尝不是一件妙事?
何况,她是中原人,那是自己的故乡,虽然很遥远,却是实实在在自己该去生活的地方。这些时日里和她了解打听,却也增长和大致的知道了很多中原的事情。
比如,现在的天下格局,大禹的皇帝,西夏李氏王朝的建立,蒙古草原的混乱,女真人的彪悍,当然还有四分五裂的吐蕃王朝,连吐蕃的大相,阿牧达旺也基本的弄清楚了。
秋水子看着墙上的画,上面是一个年轻的貌美女子,穿着喜庆的嫁人服饰,骑在马上笑颜如莲,牵马的同样是个年轻俊美的男子,一身红色毡袍咧嘴而欢。
“这寺院本是清修之地,却有如此俗物,当真是奇怪!奇怪呀!”
阿牧达旺来时,这副画就挂在这,以前可不好意思明目张胆地站在这里看,现在好歹也混出点名气来了。有了胆量,今日里才来细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