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4.5.4:用红楼梦论事说理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也是这样读书的。厚厚的《资治通鉴》,他读了十七遍;《红楼梦》,他读了很多遍,手头藏书就有二十多个版本。所以,**不仅熟知历史,而且对红学研究很有造诣。他常常用红楼梦中的人物、事件、对话、诗词论事说理。1949年初,******战败求和,提出以其军队有确实保障为和平谈判的前提。**用《评战犯求和》一文予以反驳:“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多次引用《红楼梦》里的故事来评议时事:用林黛玉的话“东风压倒西风”来比喻国际形势,给东风、西风赋予政治上的含义;用王熙凤说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来说明唯物论者是无所畏惧的;用丫环小红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来说明事物发展的规律。他从《红楼梦》里读到了封建社会的变迁兴亡、家长制度的分裂,透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握其反映的社会实际。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后说道:“《红楼梦》里有这样的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这段话说明了在封建社会里,社会关系的兴衰变化,家庭的瓦解和崩溃。《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家长制在不断分裂中。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办法来积攒自己的私房。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是贾赦、贾政各人又有各人的打算。”1961年12月20日,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们看过《*》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后来**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对红楼梦的评价可称“红学一家言”,他曾说:曹雪芹写《红楼梦》还是想“补天”,就是封建社会的“天”。而在客观上达到的艺术效果却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不仅仅为清王朝还是为中国二千年的封建社会唱了一曲的“天鹅之歌”。**熟读《红楼梦》,吃透了精神,可以说从中得到了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