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武卫 第七十七节

目录:启明之回到南宋| 作者:先礼后兵112| 类别:其他类型

    赵焕从军器试验场急匆匆的赶回来,见过显宗和众位大臣后,便问把他找来有什么事。

    对民主政府的事全无了解,显宗等人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不过话不能这样讲。先垂询了一下新式火器的制造情况,劝慰了赵焕几句,要他不必心急。接着话锋一转,显宗道:“民主政府在山东表现很好,说来桃源也是我大宋藩属,诸位臣工认为大宋应当有所表示,你意下如何呢?”

    赵焕被这几句话的跳跃性思维搞糊涂了,他认真的想了想,还是不明白,迟疑着道:“民主政府和大金交战,和咱们有什么相干,为什么大宋要有所表示?难道说,诸位大人见大金如此不堪一击,又起了兴兵北伐的心思?果真如此,焕当自请为先锋,亲领将士为大军开路。”

    章晗忙道:“淮阳公不要心急,北伐之事还要从长计议,皇上和几位相爷的意思是,桃源既是大宋属国,它的部属的所作所为咱们也该有个态度,给刘星羽一些奖励。只是虽然大金吃了亏,双方的力量对比还是太悬殊,如何表示廷议之时难有决断。我朝之中,以公爷对民主政府最为了解,所以皇上和几位相爷想听听淮阳公的意见。”

    赵焕这下明白了:原来这些人见民主政府收拾了一下大金,心里高兴想叫个好鼓个劲,又怕因此触怒大金,到时候民主政府抵不过大金自己惹祸上身,做起事来不免首鼠两端,根本不是起了兴兵北伐收复故土的雄心。虽然他的认识有些偏差,但和大家惧怕大金,想着推民主政府打头阵的心思也差不多了。

    赵焕无奈一笑道:“民主政府和大金争斗,和我大宋全无相干,若我大宋无心参与进去,什么事也不用做。皇上,诸位相爷,章大人,难道你们不知道,民主政府和桃源虽说有些渊源,可根本没有隶属关系,何来部属一说?而且,民主政府自成一统,现在它行政体系内部的最高者是尚炯尚主席,刘星羽不过是个一般的委员,和他身份地位一样的人还有好几个,单独把他挑出来奖赏也没有道理呀。”

    众人一愣,傻眼了:打了半天如意算盘,事情跟设想的大不一样啊。迟疑片刻章晗道:“这个尚炯是何人?民主政府自成一统又是怎么回事?”

    还好这些事也不算什么秘密,赵焕自己,还有他留在民主政府的人稍加留意便能知道。于是他把自己知道的事情给大宋君臣说了一遍。虽然只是个大概,众人也能明白:民主政府,和桃源不是一回事。

    犹豫了一下,章晗道:“淮阳公,若是我大宋派去宣抚使,你看民主政府有几分可能归顺大宋,就算如桃源一般作为藩属也可。”

    赵焕还没有回答,一旁的三位枢密大人开口了。贾怀远原来就持谨慎态度,认为对民主政府的封赏宜借桃源暗中进行,撇清大宋跟它的关系,现在一听倒是正中下怀,连忙道:“慢来慢来,这岂不正好?民主政府和桃源没有关系,怎么也牵连不到我大宋身上。”

    另一位范如晦道:“贾大人所言差矣。民主政府此时就缺个名份,我大宋正该趁此机会对其公开封赏,以正其名,并借此时机将其收为己用壮我大宋声威,以使大金不敢对我轻举妄动。章大人所议前去宣抚之事乃正当其会,不容错过。”

    还有一位文则刚道:“范大人和章大人之言确有可取之处,不过依本相看来都稍嫌保守。民主政府既然与桃源没有关系,我大宋自然不好以宗主国的身份命其行事,但正可派出使者,赠其厚币许其裂土封王之约,劝其攻打大金。经此一战,它与大金已是势同水火,再有我大宋暗中相助,必然与之死战,只等时机一到,我们便可趁势出兵,前后夹击灭掉大金,除此心腹之患。”

    显宗一看,好嘛,朝堂之上还没争够,退朝了还是各执己见。他也懒得再去协调,转头问赵焕道:“淮阳公,你看呢?”

    赵焕心中暗暗鄙夷几人:还说我志大才疏,你们几个也不怎么样嘛。如意算盘打的山响,也不去了解一下民主政府那边的情况,不知道对方的想法,全是无的放矢。听到显宗问他,连忙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最好再多了解些民主政府那边的想法才好决定。”

    几人一看也只好如此,商量了一下,把留意民主政府动向的事交与赵焕负责,反正现在也只有他有那边的消息来源,显宗皇帝又勉励了几句才让赵焕回去。

    此后不久,民主政府释放被俘金兵,审判和遣返被俘大金官员的事情传来,这下子,大宋君臣真的看不懂了:民主政府到底打算与大金如何了断,难道以为如此示好大金就会不计前嫌和它睦邻相处吗?只有赵焕约略知道些民主政府司法的事,隐隐约约猜到:莫非,民主政府是用这种方式来确立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正统地位?就在大宋君臣百般猜测之际,大金的特别使者来到临安,向大宋君臣递交了一份特殊的国书。

    提亲之事事关重大,梁乾亲自出马拟定了提亲文书,考虑到两国现在的力量对比,用词上完全没有威胁或者盛气凌人的语气,堪称提亲文书的表率,又亲自担任了任提亲副使(正使还是必须由身份地位比较显赫的大金官员担任)一同来到临安。将提亲文书交上去后,梁乾等便在驿馆休息,只待大宋同意之后,商量成亲事宜。

    这份国书在大宋君臣之中激起了轩然大波。一开始,君臣们还以为大金知道了宋廷朝中商议的事情。这也难怪他们如此想,大金在临安常驻着一些使团催要岁币,朝中有那些谄媚之人暗中与他们通消息,虽说朝堂议论时有意避开了这些人,但是不敢保证他们打听不到啊:保密这档子事,现在在大宋靠的是自觉性。更何况,难保有没被大家发现的亲金份子混进朝堂之中啊。这个时候,大宋君臣才想起来害怕。仔细的研究了文书,大宋君臣才松了一口气:原来真的就是一个联姻的提议啊!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汉唐时期,都有同异族和亲的经历,那可是中原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啊!大金以前从未提起过和亲这回事,恐怕也是瞧不起大宋的实力。现在他们主动提出,难道说是认识到大金无力威胁大宋,主动表示和平的意愿来的?一时间,大宋群臣的情绪激昂,对大宋国力的自豪充分高涨起来。甚至有人高诵“吾观汉家计,最拙是和亲”,声称要投笔从戎,“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贾怀远兜头给大家泼了一瓢冷水,他指出:和亲提议中涉及的人物,和民主政府都有联系。完颜洪烈,大金赵王,统御江北之地,正和民主政府斗的不可开交;赵文英,大家心知肚明,几次出面协调民主政府在大宋的商业活动,显然和民主政府关系匪浅。大金这么低调的提出和亲,而且从身份上看,赵文英和完颜洪烈根本不般配。完颜洪烈身为大金皇子,还是实力派的皇子,现在已经主持一方军政,将来便是登基为帝也不奇怪,最少也是一方诸侯,以此身份,他的正妃最少也要是皇家郡主。赵文英虽是大宋宗室,不过是郡公之女,并无封号,若非民主政府的原因,大金怎会提出这样的和亲提议?

    贾怀远此话一出,实在合情合理,大宋君臣高涨的自豪感一下泄了气:搞了半天,还是和民主政府有关啊!大宋君臣已经知道借不上民主政府的力,对大金的提议真还不敢拒绝,不过就这么答应,好像又有点不甘心:大金如此行事,还真是视我大宋如无物啊!最后还是贾怀远劝说大家:对方的行为从表面上可是给足了大宋面子,客客气气的来提亲,送出的礼物也很丰厚,甚至提出成亲之时,以数城之地作为迎娶,大金江北之地与大宋永为秦晋之好。以地方权力与他国定约割地,这话若在大宋,便是大逆不道之举,在大金虽然完颜洪烈主持江北有此权力,那也堪称惊人之举,可见对方确有诚意。赵文英既为大宋宗室,身受大宋百姓供养,有此机会为国出力也是她的荣幸。

    被贾怀远这么一通话,大宋君臣心里那点不舒服没了。也不与赵焕商量,便应下了这门亲事,不过没有马上通知大金的使者。虽说大金不在乎赵文英的身份,大宋这边也不能含糊,必须找个理由给赵文英一个封号,最少也要是个郡主吧,这可是关乎大宋颜面的问题。此事不便在朝堂商议,退朝后几个重臣和显宗到后殿商量,竟找不出恰当的理由封赏。

    以赵文英的做为,若是宗室中的男儿,加以封赏倒也足够,偏偏文英却是女儿身,这些事和妇德妇工妇容什么的全都挨不上!总不能以大金来提亲的理由来封赏吧,那也太着痕迹了吧!商量了半天,几位重臣也感叹道:可惜赵文英是个女子,若是须眉男儿,以宗室近支的身份即便不宜在仕途上有大发展,其做为也堪称一代名臣了。到最后,还是显宗勉强找了个理由:赵文英甚得皇后欢心,以此理由将她认作御妹,封为郡主。待赐予封号之后,再与大金商议亲事。为了不让大金使者有误会,特命贾怀远前去接待金使,给他们透点口风。不过,也不知道赵文英在不在临安,还要派人去淮阳公府,让赵焕把赵文英找来,让她以后乖乖呆在家里别再四处乱跑,被金使知道的话有伤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