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训诫

目录:一溪云| 作者:轻小罗| 类别:都市言情

    写在前面:这几天忙的脚不沾地,昨晚实在是没抗住,12点趴床上起不来了,居然做了半晚上的梦,梦到自己要起来更小说。今天准备写的时候,看看这一章,才觉得因为自己的浮躁,写了一个很不合理的情节,所以先将这章全面修改了一番。删了一些,添了许多。

    明天继续更新。

    ====================================================================================

    “什么礼物?”苏轼怔了一下。

    “听送来的人说,老爷和夫人初来杭州,怕是使唤的人不趁手,陈大人才送了两个人过来,如今就在二门,听说一个抱了琵琶,一个背了胡琴,等老爷、夫人过目,若,若不满意,可叫人领回去再挑好的过来……”石榴窥着王闰之的脸色,说话就磕巴起来。

    带了琵琶、胡琴,就是说,这送来的并非婢女,而是歌妓,苏晚忽然想起周姨娘。其实,苏轼貌似不驯,实则甚是洁身自爱,时至今日,也不过是仅有王弗、王闰之和周氏三个女人,甚至连通房都不曾有,不过两个歌妓,应该翻不起什么大浪吧……思忖间,一个名字闪过心头,苏晚抬起头,盯着苏轼。

    苏轼随意的摆摆手:“这种事,听你们夫人的就好了。”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的样子。

    “到底是知府大人送来的,老爷好歹去瞧瞧。”王闰之垂下眼帘,掩住万千情绪。

    苏轼想了想,说道:“……也罢,教她们先去偏厅侯着,我和你一起过去。”又转头对苏晚和苏迈道,“你们两个各自回去温书去。闲散了这么久,是时候拾起来了,迈儿要准备来年州试,溪儿虽不用考试,多学点总是没错。我正托人帮你们打探先生呢。”

    苏晚本来想跟着去看看那两个女子,好奇之心倒还在其次,那个名字在心中浮出后,总是有几分不安。苏轼这番话,明显不想让她过去,而王闰之脸色也有几分不豫。反正这两人若是留下,以后有的是时间,迟早都能见到,也不急在这一时。这么想着,正要起身告退,忽听苏迈说道:“父亲,儿子想进官学读书!”

    “怎么忽然要进官学?”苏轼不解。

    “儿子听说,官学里有的先生,好些都是鸿学大儒,学识渊博的紧,儿子甚是向往。”看苏轼并无不虞,又补充道,“再者学生里也不乏拔尖之人,儿子也可以与他们结交一二。”

    “这些你从何而知?不会是蔡家的两个小子告诉你的吧。”苏轼问道。

    “非也,非也!”苏迈忙分辩,“这是陈飞白,也就是陈家三公子告诉儿子的,他就在官学读书。”

    苏迈的眼光有些热切,苏晚明白了,他想去官学读书的原因绝对不止这些,不想和自己一起学习才是更重要的。是鄙视自己的身份还是性别?苏晚悄悄打量着他,十三岁的男孩子,下巴光洁,嗓音尖细,还没有喉结,但是身体已经开始拔节,不知道什么时候,苏迈已经高了她小半头。

    “这……”苏轼却似有些顾忌,没有答应下来。

    “我觉得迈哥儿的想法不错,官学里多认识些朋友,也可以开阔视野和胸襟。”说话的是苏晚,苏轼和苏迈一起看过来,苏晚坦然道,“其实我也觉得我不适合再和迈哥儿一起学习,迈哥儿眼看就要参加秋试,应该多学一些策论文章,我学这个又没用,委实浪费;若我学别的,又要耽误迈哥儿。不如两个人分开,各学各的,大哥也不用再请什么先生,只要知秋院的书房一直对我开放,我保证每天乖乖看书。”

    苏轼痛快的答应了:“好,就听你们的。”

    苏晚这才福了一礼,和苏迈一起退了出来。

    才到院子门口,苏迈忽然停住了:“……有样东西落在了正房,我去取回来,姑姑先回吧。”

    苏晚却叫吉祥:“替大少爷跑这一趟。”

    苏迈摆摆手:“不敢劳动姑姑的人,我自己去就行。”

    苏晚点点头,走了两步,又停下来低声吩咐道:“庆喜,我日常用的那块帕子,方才还在手里呢,是不是落在了正房……你回去帮我找找。”

    庆喜怔了一下,随即应了一声去了。

    苏晚又叫道:“迈哥儿且等等。”

    苏迈略有几分不耐:“姑姑又有何吩咐?”

    苏晚对他的表情犹似未见,招招手,等他过来了才说道:“忽然想起来,我有件事要迈哥儿帮忙。你来给我写几个字,我做个匾额挂在门上。”

    苏迈奇道:“你去求父亲的字不是更好?”

    苏晚自然知道苏轼的字更好,只是不过内院的一个小小匾额,杀鸡焉用牛刀?重要且必要的场合,自然会去求苏轼。她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你没有信心。”

    苏迈果然受不得激,脖子一梗,说道:“看在你方才帮过我的份上,我就走这一遭。”顿了顿,又道,“就算我的字比不得父亲,也比你写的好多了,你的字秀气是秀气了,皆是女子的柔弱之态,全无风骨。”

    “既如此,你可要好好写来,不许应付我,赶明儿我要去你的天涯阁瞧瞧,若是比我的今昔斋写的好,我可是不依。”苏晚笑道,领头走了出去。

    苏迈跟上来,连看了她几眼,才道:“你真不觉得天涯这几个字眼熟?”

    苏晚心中突的一跳,若说天涯二字,苏晚最熟的莫过于千年后某个论坛的名字。莫非苏迈也是同盟?随即又失笑,觉得自己太过敏感了。这怎么可能,苏迈所言,应该是古意中的某个典故,她平息了下情绪,沉吟道:“实在是想不起来。”

    “唉,难为我还想着你难得一见的才情。”苏迈很是感慨,连连叹息,“你还记得先生辞行的前一天,给我们讲了一下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后来又讲到了陶母剪发退鱼与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教我们为臣为子的道理……等到下了学,太阳都快要落山了,我瞧你情绪不高,悄悄走近了,听到一句什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可真是难得,头一回见你伤感,也是头一回听到你居然还会吟诗。今儿看你兴致好,原想打趣,只是……只是……”

    只是碍于苏轼在场,不敢说出来吧。

    苏晚眼神一黯,旋即恢复正常:“有这回事么,我竟不记得了。只是我却知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迈哥儿此举做的不甚地道。”

    苏迈不以为意:“不过是偶尔听到了姑姑的几句话,还不至于如此不堪。”

    苏晚停下脚步,看着他认真的说道:“迈哥儿知道我指的不是这个,非要我说出来么?”看他仍是不服气的样子,只得说道,“别的先不说,就说今儿那两位女子所待的偏厅,门窗皆在明处,就算是能看到里面情形,可也容易被人发现,你是主子,下人们当面不敢说什么,背后谁知道会怎么样议论?若这些话传了出去,外头又会怎么看待苏家的大少爷?”

    “姑姑休要拿这些大话哄我,你明知这些,怎地又派了丫鬟回去?”苏迈毫不示弱,甚至还有几分咄咄逼人的意味。

    “派个小丫鬟回去寻个物事有什么打紧?派个小丫鬟回去寻个物事有什么打紧?只要她做好我交代的事情,找相好的姐妹叙叙也没关系。下人们传个话,递个消息的,这样的事多了去了,谁会对这个多说什么?你是个聪明的,难道连这里面的关节也想不明白?”

    苏迈眼神闪烁,似在沉思,苏晚也不去打搅。过了一会,苏迈问道:“父亲也许不知道,所以不会跟我说这些,母亲未必不知道,却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些——你为什么对我说这个?”

    “因为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休戚相关,一损俱损。若是外头有人说你什么,我也会受影响的。”苏晚静静看着他,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若清清溪流,流淌的只是坦诚和若隐若现的关怀。对于这种青春期的男孩,若说什么此举皆是为了他好之类的话,他还未必领情。“若是你觉得我没有资格说这些,喏,从这里往回走,你可以去梧桐院,要做什么我自然不会再说;或者往左拐,去天涯阁也好,都随你。”

    苏迈沉默良久:“素日倒小瞧了你,你果然……”双眉一挺,“……我答应了你,要给你写匾额,自然要说到做到,何况还欠了你一个人情。”说着大步往今昔斋走去。

    “还有一事……”苏晚跟上来,“其实在你爹面前,我说的那些话,并不是为了帮你,我是为了我自己……所以你不欠我什么。”

    苏迈脚下一滞,又大步向前走去。

    王闰之穿着妃红色妆花缎子窄袖襦袄,月白挑线织金裙,梳了同心髻,斜插了一支银鎏金点翠步摇,画了淡淡的妆容,整个人精致了许多。她本就体态微丰,生产之后,越发圆润,腰肢扭动间,少女的生涩渐渐退却,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的少妇风韵。而走在她身边,整整大了她十一岁的苏轼,一身青色直缀勾勒出挺拔的身躯,脚步稳健,目光执着,顾盼生辉,竟丝毫未显年龄上的劣势。

    偏厅里环佩叮当声中,传来一把清脆悦耳的女声:“奴家见过老爷,见过夫人。”

    “两位不必多礼,快起来吧。”是王闰之亲切平易的声音,说是不必多礼,却是隔了半晌,等两人规矩做足了后才开口。

    “两位既然是知府大人所赠,到了这里不必拘束。咱们家人口简单,事情也少,只需各自守着各自的规矩,做好本分就行。”王闰之徐徐说道。

    “是,夫人。”两人一起答道,声音婉转悦耳。

    “两位姑娘先住到园子里,那里近水处有几间屋子,前后种满了杜鹃,花开的时节满园锦绣,又美丽,又清幽。老爷,你看可好?”最后一句话却是问苏轼。

    看来就是当作家妓养着。家妓与婢女一样地位底下,不同于婢女的是,家妓不需要劳作,而是用歌喉舞姿服务于主人和客人,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贡献出身体。而花园美则美矣,却离正房甚远,住在那里颇有点流放的意味。

    苏轼未置可否,却问了句:“你们叫什么名字。”

    果然是政治家,大文豪,不屑于探讨衣食住行等煞风景的俗务,直接越过去直击美丽事物的本身。抑或是达则兼济天下,无米下炊时才不得不关注柴米油盐?

    “禀老爷、夫人,奴家没有名字,请老爷赐名。”其中一女子答道。

    苏轼想都没想,就道:“就以你们各自的擅长为名吧,一个叫琵琶,一个叫胡琴。”

    ……

    庆喜绘声绘色的向苏晚描述听来的消息,细腻程度如同亲见,也是,偏厅本来就有小丫鬟进出,这事又不是什么机密,自然是容易打听。所以苏迈写好大字离开不过半个时辰,庆喜就回来了。苏晚一边用调羹轻轻搅动着碗里的蜂蜜红枣茶,一边在心里默默的为庆喜描述的情形加一些评判。看庆喜停了下来,抬头问道:“她们有多大年纪,容貌如何?”

    “叫琵琶的十六七岁,模样只是周正,叫胡琴的十五六岁,却艳丽的多。”

    年纪不对,看来是自己多心了。苏晚点点头,嘉许了几句,又道:“你原是夫人那儿的人,没事的时候也多到那里走走,免得有人说你忘本。”

    又过了两天,王闰之请了杭州一个有名气的制衣坊的裁缝来给苏晚量体裁衣,添了好几套衣服,俱选上等的料子,又有大红、艳粉、鹅黄、翠绿,俱是鲜亮的颜色。王闰之说道:“小姑娘家,就该花枝招展的。眼看要过年了,这里虽然没有亲戚,也有许多故旧新教的,要拜访走动,这第一家要去的,就是陈知府家,总不能让人说了不是去。”

    也就是说,王闰之要隆重的将自己推出来了。

    虽然这天的天气十分阴冷,苏晚还是觉得熨帖。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被人这样照顾着,还是很有些温暖的。

    只是下午的时候,王闰之收到了两封来自不同地方的信,苏晚知道,这种作为“独一份”被惦记着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