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老张问道:“萌萌,我一直想问你,你怎么会想到去自荐呢?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是郑云丽。。。。。。”刚想说出这几个字,萌萌就想起曾经的誓言,忙说:“一时冲动所为。”
“是吗?”师傅狐疑万分。
“狗急了还要跳墙呢。”萌萌说。既然发过誓不出卖郑云丽,就要做到。
老张走后,萌萌不仅陷入了思考。郑云丽在车站等自己,告诉自己可以自荐的事,的确是有几分蹊跷?突然,她灵光一闪,匿名信是她写的?写了信,马上就来动员自己去自荐?可是这么做对她有什么好处呢?她也是老园长手里培养起来的,年纪轻轻就脱离第一线做了主任,理应感恩才是。可是,她那天找自己说自荐,现在想起来的确很可疑。人难道真有这么复杂?也许她只是为了打抱不平?也许是师傅以讹传讹歪曲了事实?但是如果事情真如师傅所说的,那么郑云丽这个人太可怕了。算了,不想了,反正自己没做过缺德事,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王大妹拎着篮子牵着孙子的手去菜园。
此时,邻居们三三两两的都在忙着摘菜正好回家做中饭。
“老李家的,听说你儿子在镇上买房子了?”有人问正在拔萝卜的老李老婆问。
“别说了,一家一当全给他了,儿子大了,主意也大了。我说十八万从宝镇买个三室在村里可以造一幢洋房了,就不听,十八万,我和老李的血汗钱全贴进去了还不够呢。”
“这是好事呢。现在年轻人有本事都往镇上城里跑,留在村里的还不是我们这些不中用的老头老太?”有人叹息道。
“大妹,你家毛毛在上海也一定买房子了吧?上海房子比从宝镇还要贵几倍呢。”有人朝王大妹搭讪道。
“那还用问?毛毛夫妻只是周末回家,在上海能没有房子吗?”有人自作聪明地回答。
“是吗,那大妹贴了多少钱?”
王大妹却没吱声,装没听见。为这事,她心里正折腾着呢。儿子这两星期都没回家,说是忙呢,电话里老何问忙啥。儿子说,忙房子。看来还真买房子了?在村里,出去买房的人越来越多,买房就如造房,是人生的大事。往往小辈买房,长辈就倾其所有贴钱给小辈。从宝农村人就这样,一辈子就是养儿子,造房子,讨儿媳带孙子。可现在世道变了,年轻人都喜欢往城镇跑。不喜欢再住这黑瓦灰砖的农家楼房,偏要学城市人那样住鸟笼子,也不嫌挤。好像住进高楼会提高身价一般。真滑稽!这些人住进鸟笼子回来连话音都变了。就拿自己女儿来说吧,嫁到上海就再不说从宝话了,满口是“阿拉,阿拉”地。这上海话有啥好听?软绵绵地,听了骨头都要酥了。
按理说,儿子在外靠自己买房,那是值得骄傲的事。可是随着岁月的老去,菜田的收去,每天看到老公就那么呆呆地盯着电视,她就有一种无所事事的孤独感。她才知道当初一双儿女去了上海,在村人眼里这是她的风光,却不知道风光背后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越发觉得她还不如她的那些亲戚邻居们,生的孩子初中毕业就回家闲着,却能陪着父母,生儿育女过着传统的日子。这时候她就觉得要什么风光啊?对她来说,儿子女儿周末回家,吃着她亲手炖的草鸡,听她说说村里的见闻,这就是她生活里最满足的事。
“大妹孙子,我口袋里有块糖,给你吃。”有人田埂上走过,从裤袋里摸出块糖果递给宝宝。
宝宝接了剥开糖纸,“阿奶吃。”宝宝高高举起糖。
“宝宝吃,这是阿婆给宝宝吃的。”
“不,阿奶先吃,妈妈说的,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吃。”宝宝奶声奶气地说。
“乖孙子。”她象征性地张嘴舔了一口:“真甜,甜到阿奶的心窝里了。”
看着宝宝津津有味地啃着糖,王大妹浮上一丝笑容。还好,这两年一直有宝宝陪在身边,每天的日子也很充实。她忽想起儿媳每次回来都要对宝宝说的,“妈妈接你去上海。”这话听来就浑身不舒服。可是这似乎是不可改变的现实。儿子房子买好一定会把宝宝接去上海的。她再舍不得孙子,但也知晓,送宝宝去上海接受教育是为了宝宝好。这几天她都做梦了呢。梦见自己带着宝宝出去玩,忽然一转眼宝宝不见了,她慌张地到处寻找,扯开喉咙叫:“宝宝!”被老何叫醒的时候,一身急汗都把衣服湿透了。还好宝宝就睡在自己身边。这一个晚上她就一直睁着眼睛看着宝宝。她难以想象,宝宝离开了自己,自己还能适应吗?还有,宝宝离开了自己,他能适应吗?宝宝喜欢吃自己做的鸡油饼,他妈连揉面都不会呢。宝宝晚上睡觉盗汗,要在他脊背垫一块毛巾,睡到半夜就要把汗湿的毛巾抽出来。他妈怕是睡死了,会这么照顾妥帖吗?哎,宝宝怎能离开自己啊?那个不会做事的儿媳呀,真让她这做婆婆的,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啊!
她有些动情地蹲下身子帮宝宝翻衣领:“宝宝,告诉阿奶,以后阿奶老了,牙齿落光了,背也驼了,你还会要阿奶吗?”
“要,宝宝要阿奶。阿奶不老。”
她一把把孙子紧紧地,久久地揉在了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