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4 安然的人生哲理

目录:重生之纵意人生| 作者:八声甘州| 类别:都市言情

    房间里静悄悄的,晚上九点不到,张军老师已经睡熟了,安然却依然睡不着。

    他有点认床的毛病,在的床上不容易入睡,再说上午来的路上足足睡了几个小时。但是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男孩华丽丽的失眠了,睁着眼睛看着模糊的天花板,听着时不时从大街上传来的汽车喇叭声。

    安然的心很乱,欢喜、担忧、惶恐??????

    乱七八糟的想法纷至沓来,满满的挤在安然不大的脑袋里。安然不是傻瓜,董青对他怎样自是不会没有察觉,正是因为他有些明白,所以才会这么纠结。

    安然的野心不大,做惯了小市民的失败者重生之后,不敢有其他重生者的那种叱咤风云的想法。好吧,安然承认自己胆子不大,他也不想能成为所谓的人上人。欺负别人的事他不愿意做,同样也想被人欺负,这就是他给自己的定义了。

    赚花不完的钱,娶一个喜欢的女人,嗯,如果有机会再找几个红颜知己也不错。安然的愿望不小,但对于一个重生者来说,再容易不过。

    安然喜欢水蓝,也许是爱也许不是了,但喜欢是一定的。现在的他有这个自信可以配得上水蓝了,他不会再像前世那么怯懦。可是现在自己太小了,小到根本不可能去谈情说爱。所以,他在静静的等着,等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天,慢慢的积攒着实力。几年的时间而已,水蓝肯定会属于自己,这是他的决心。

    董青很漂亮,安然知道,他更知道董青以后会更漂亮,美到让百分之九十九的男人需要仰视。前世那个平凡的他也知道这个女孩,但是仅仅是知道而已。高他一个年级的天之骄女,他没有愿望也不敢去喜欢她。谁能知道这辈子,竟然会如此巧合的相识,在自己选择无视的前提下,董青对自己却越来越粘。

    安然不是圣人,也不是所谓的正人君子,他只是个普通人,喜欢舒适的日子,喜欢美女相伴的普通人。小市民的本质决定安然的性格,即使重生了一次也无法改变本性,热血、胆怯、冲动、虚荣。

    安然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他不喜欢发生太大的意外,董青就是这个意外。可是他又不舍得拒绝,也许董青只是喜欢和他在一起玩,这个年纪并不会涉及到男女之情,但谁知道呢?安然无法保证自己是否会喜欢上董青,他不是意志坚定的人。

    一墙之隔,董青一样睁着眼睛。

    她感觉到脸烫的厉害,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害羞今天自己的失态。这是为什么?董青问着自己,为什么会求爸爸让安然和自己一起来,为什么自己的视线总在跟随他的身影,为什么平静的心会起伏波澜?

    她明白又装着不明白。

    冬天的夜晚,街头行人逐渐稀少,十点钟才是夜生活开始的年代还不曾到来,相反因为严打的关系,除却必须没有多少人会选择晚上出行,寂寞的城市中潜伏着无数颗跳动的心。

    数着绵羊,不知道是两千还是三千时,安然终于睡着了,像整座城市一样安静的进入梦乡。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朝阳已经透过玻璃窗,染红了床铺边、墙壁上。

    张军不在房间里,安然没有关心老师的去向,而是重新闭上眼睛贪恋着被窝的温暖。真是幸福的日子,不需要考虑明天,没有生活的压力,睡觉可以睡到自然醒,赖床能赖到??????

    “懒猪,快起床,太阳晒屁股了。”

    一个粉红的身影风一般冲进来,站在床边鄙夷的看着不愿起床的人。

    安然用被子蒙着头,无需要眼睛看,只听见声音他就知道是哪路神仙打扰了自己的赖床大业。

    瓮声瓮气的回答从严实的被子下面传出:“美女,下次请先敲门再进来,你不知道男女有别吗?”

    “你快点起来,张老师叫我们去吃早饭,都七点多了。”

    董青难道的脸上一红,但坚决不承认自己是不请自入。

    “好吧,我马上起床,可你能不能回避一下?”安然探出头瞪着女孩。

    “切,还回避呢?”董青满脸不以为然,脚步向外走着,微垫着脚尖轻轻的小心翼翼。

    江东省中学生作文竞赛的赛场,放在省会江北市一中。这一届竞赛有十三个地市近两百名学生参加,都是各地市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

    因为这一次比赛,江北市一中放了一天假,因为两百名参赛者需要十个教室作为赛场。作文竞赛和其他的竞赛有点区别,监考并不那么严谨。其实以往作文比赛根本就不需要把参赛者们汇聚到一起比赛,只要由各地市教育局选送好的作文上去就行。今年江东省教育厅不知道抽哪门子风,搞出这么个阵仗。

    安然坐在最后一排,趁着题目还未发下之前四处东张西望着。这个考场只坐了不到二十个人,没有一个认识的。这也难怪,所有的参赛者中他只认识一个,偏偏没有和自己分在一起。

    其他的选手也和他一样,作文比赛没有任何的投机取巧可言,这么一丁点功夫也谈不上临时抱佛脚。

    随着抱着试卷的老师进入,气氛随之紧张起来,参赛者们眼巴巴的看着老师手中那卷试卷,猜测着内中的题目。

    “人生哲理?”

    安然在十个作文题中艰难的选择,思想跳跃了二十年的人要想写好这些题目很不容易年的思维去写作文给1988年的人评判,这其中的尺度份外需要注意。

    看来看去,安然也只有选择这个题目了,关于人生哲理这种东西,即使是时差上千年,有些东西还是可以通用的。也不是说其他的题目就没办法写,只是那些歌颂祖国的东西安然过去写得太多太多,已经有种逆反心理。

    一篇作文需要写多久?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同,快一些半个小时,慢一些就说不清了。不过这种省级的作文比赛,每个参赛者一定都是慎之又慎的,更何况这次的竞赛成绩直接关系到能不能获得全国性的大奖呢?

    时间滴滴答答的走,参赛选手们一笔一划的写着。出于对重要比赛的重视,即使写作最快的人也都变得缓慢,须知字体的端正与否也会影响到老师们对试卷的评判的。

    监考老师看着窗外,考场内不需要那么严肃的观察,作文竞赛时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生就想作弊也无从作起。他的任务与其说是监督学生,还不如说维持考场次序。

    “哗啦,”一声轻响,老师的目光立刻转回考场中。

    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起身正要询问,没想那个孩子拿起答题卷,旁若无人的在全场目光中走上来。

    老师很疑惑的看了看手表,九点十五分,难道他就写完了,十五分钟就交卷?

    “老师,我考完了。”

    安然把写得满满的作文试卷放在讲台上,略略点头示意快步走了出去。

    老师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孩子几步跳跃式的跑出教室门,这才忽然醒悟过来喊道:“你等等。”等到她追到门外时却已经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一间标明了:厕所两个大字的门内。

    通常考试比赛都有一个规则,时间不满三十分钟是不得交卷的。安然很无奈,总念叨着低调的人这次是真没办法,人有三急是控制不住的,谁让他今天早上吃坏了东西拉肚子呢?

    “现在的孩子啊”老师一边心里感叹着,回忆着从前自己那一代人的听话与懂事,一边顺手拿起那份作文卷看了起来。

    监考老师的目光在答卷上移动着,由快到慢,从随意到凝重??????

    “在新疆吐鲁番以东42公里的戈壁沙滩上,有一座举世称奇的“地下博物馆”。那里不但保存着大量千年不腐的古人干尸,还珍藏着无数的珍贵文物,它就是著名的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著名的高昌古城北郊,整个墓群从古城东北一直延伸到西北,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在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埋有自晋至唐的古墓数千座。这些墓葬没有碑刻、祠堂、树林等地面纪念物,甚至连封土都没有。地面上除了砾石沙丘,几乎见不到任何墓葬标志。每座墓葬基本上都由斜坡墓道和深约四五米的单室或双室墓室组成,极个别的还有天井。

    墓葬中保存的文物也极为丰富。仅文书一项,目前就已整理出1?多件。这些文书,上迄西晋,下至唐代,历时500多年,包括契约、账簿、官府文书、信札、经籍写本等;大自典章制度、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小到礼尚往来等生活琐事,涵盖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墓中随葬的大量陶佣、木俑、丝织品等,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墓中还保存了大量彩绘壁画。这些壁画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尤为难得的是,在其中一座墓的墓室中,保存了6幅壁画。这6幅壁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墓主人的道德操守和理想愿望,也阐发了一些可贵的人生哲理。

    第一幅画画着一个欹器,墓主人以此警戒自己:满招损,谦受益,时刻都不能骄傲自满。这种欹器,是一种两头稍尖、支点易偏的盛水容器。无水时,它向一边略微倾斜;盛满水时,它立即会向一边倾倒;水不满时,则可稳定地挂在特定的支架上。于是古人便将其置于案侧,取名“宥坐”,放在座位右边,当作劝告之器。当年孔子在鲁桓公庙看到这种欹器时,便说:“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确切地说明了欹器的特点。

    第二幅画画一绿衣人,胸前写有“玉人”二字。“玉人”原为周朝太庙阶下的雕像,表情温和,好像在控制着内心的欲念。其意在教人节制物欲,修身养性,端正操守,守身如玉。

    第三幅画画一人用布巾勒住嘴巴,胸前写有“金人”二字,意为做人应该少说多做,惜言如金。这里用的是“金人缄口”的典故,说的是孔子曾在周朝太庙右阶下,看见铸着一个金人铜人,嘴上被布缠绕三周,即“三缄其口”,背后有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第四幅画画一人两手张开,侃侃而谈,胸前写有“石人”二字,意在教人要敢于仗义执言,立场坚定。“石人”原也是周朝太庙阶下的雕像,与右阶“金人”的位置相对,胸前也有铭文:无少言,无少事。

    第五幅画为墓主人的画像,他正在屏神凝息,闭目深思,也许正在考虑如何应对这复杂的人生?

    最后一幅画画一筒状容器,上有一刻度线,东西装得过了线,便会从筒底漏掉,意为做人应当廉洁,不要贪得无厌……

    六幅普通的画,却讲述了如此丰富的人生哲理,也留给人们太多的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