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战(7)--圈套

目录:斩秦| 作者:轻杖胜马一壶醋| 类别:历史军事

    桓齮近九万大军乘胜追击赵军,斩首数千,于十月十七攻到阏与城下,一心要趁赵军主力还顾不上上党之时拿下阏与城。

    但王翦在漳水一线,却已经发现情形有异!

    王翦除了留下镇守邺地九城的兵力之外,手里还握有近十万大军,自十月初一就压在漳水长城一线,不断进行试探性攻击,意图是一旦北方赵军主力强行脱离燕赵战线,也要迫使庞煖回援邯郸漳水一线。不能让赵军主力进入上党。

    但数日的攻击,王翦发现,镇守漳水长城的赵军虽然确实得到了增强,从抓获的俘虏中也可得知,北部战线已经向南方增兵,据说有十万之众,但从赵军表现来看,目前实力绝对不超过八万。

    王翦不由有些疑惑:邺城退守之军一万,原本留在漳水一线的赵军在三到四万之间,那么对面的赵军只增加了二到三万的样子。赵军主力何在?

    难道还被拖在中山郡一带脱不了身么?

    真要这样,当然也是那是上佳之局!

    但王翦却不敢将希望寄托在这一判断上。

    他在十月十六,也收到了太原蒙武传来的战报,赵军有一部已经增援上党,进攻平坦城的秦军撤退回榆次,掐断中山和上党之间联系的计划失败!

    看着案上的上党、邯郸地图,王翦紧张的思索着。

    中山,上党,漳水,邺城,邯郸,赵军主力到底在哪呢?难道藏在漳水之后,等自己后继乏力之时,再大军突出给自己一个痛击?

    真要如此,那倒是不怕了,不是看不起庞煖,就凭庞煖,在这平原无险之地,想聚拢优势兵力吃掉自己,那只怕是想的太美了点。

    就是庞煖自己也不敢做此美梦吧?

    最多是把自己大军逐推,而赵军却是损兵折将,还丢了上党、邺城之地,庞煖登台拜将是风光的很,可这随后的一跤,也算是跌到深渊里了。

    庞煖老奸巨猾,这些年也没少上阵,这点局势还不至于看不清楚,庞煖的想法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难道是上党?王翦猛然一惊,想到了这个可能。

    上党地形险要,秦军进退不易,如果庞煖集中主力对付桓齮,秦军还真有吃大亏的可能。

    王翦附在案上,详细研究上党之地。

    桓齮也是有十几万大军在手,襄垣、涅城当是没有问题,真要进入橑阳、阏与山谷之地,正面对垒,倒也不惧庞煖。

    可要是正面对冲的决战,庞煖也不会选在上党吧?秦军进退不已,赵军也是如此。

    要防的是被赵军抄了后路,堵在山谷狭路之中呀!

    想到这里,王翦当即唤来佐吏,写下一封书简,告知桓齮,切勿冒进,如今赵军主力动向不明。须防赵军主力已到上党,大军行进,务必牢守后路。自己这边,将全力攻击,争取将赵军主力打出来。

    阅后无误,王翦封了书简,派了一小队轻骑,连夜上路,从太行陉奔上党去交给桓齮。

    十月十七,恰在桓齮到达阏与之后,王翦挥兵猛攻漳水一线,十八日夜间,天气大寒,漳水全线封冻,王贲率部猛攻半日,终于在磁头塞突破赵军防线,漳水防线崩溃,将军傅抵率部后撤,退守邯郸。秦军大获全胜,斩首一万五千。俘获五千余人。

    不过,王翦可顾不上惊喜,他从战俘和赶过来的斥候口里得知,赵军主力只派了两万援兵归来。另有五万,自滏口陉西上。领军的主将,乃是赵葱。

    这时候,不用再探听,王翦也明白,庞煖的大队人马,肯定是自井陉西上了。

    桓齮那里局势不妙呀!

    如今自己这边,虽然破了漳水防线,但前面就是邯郸大城,虽说赵军主力不在,可王城守军仍不下五万之数,再加上漳水傅抵退回去的残部,只怕城中将士,还要多于自己所部。

    当初邯郸之围,老前辈们二十多万大军,在赵国长平大败之余,围攻邯郸两年都没打下来,王翦可不认为自己单凭这十万来人,能很快拿下邯郸。

    当然,在邯郸之外,四处攻掠,将邯郸左近搅和一番,斩首、缴获的收获当然也不会少,但是,桓齮要是大败,等于秦军被赵国狠狠的咬了一口,就算自己这边斩首再多,缴获再丰,那对于大局也是与事无补。

    所以,桓齮可以不胜,但决不能大败!

    王翦当机立断:立刻挥军西进上党,增援桓齮,争取打庞煖一个措手不及!

    十月二十,王翦分兵三万交给王贲,命令王贲,相机进击邯郸左近,对邯郸保持压力,同时也是保护自己大军后路。一旦赵国各地援军开始在邯郸集结,立刻就撤回漳水以南。

    同时,王翦派出专使,飞奏咸阳,请咸阳责令太原蒙武,出兵三万,进击平坦城,威胁赵军后方粮道,河东、上党等郡县,立刻再次征发士卒,赶往上党参与会战。

    传令杨端和,抽兵一万,回防河内、东郡边境,其余四万大军,进攻河济,一定不能让河济赵军增援邯郸。

    当然,桓齮那里,王翦早有派了轻骑,嘱咐他们,星夜兼程,务必迅速赶到上党橑阳一带,告诉桓齮,据险防守为上,不可轻进。

    王翦自己,则在十月二十一日,带精兵六万,各携半月粮草,沿漳水向西急进,前去增援桓齮部秦军。

    二十三日,王翦大军斩首一千八百,攻占涉城,夺取粮草八千石。王翦得知赵葱部已经由此西上八日之久。

    王翦越发感觉大势不妙,遂在补充了军用之后,将涉城付之一炬,秦军大队则沿着山谷向西狂进。

    只是,王翦再急,目前也为之已晚,桓齮所部的九万大军已经被困在了阏与和橑阳之间。

    十月十七日,桓齮前进到阏与城下的时候,王翦提醒他赵军主力动向不明,切勿冒进的命令只是刚刚发出来罢了。在桓齮心里,坐落在两座山岗夹持之下的阏与城,就是自己这次大战最大的一块丰碑。

    正是这座城池,当初成就了马服君赵奢的威名。也正是这里,留下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名言!

    身为秦军大将,桓齮当然认为自己乃是勇者。加上败兵,城中也不过是两万赵军罢了!十天之内,绝对可以拿下阏与城。

    所以,到达当日,桓齮并未急着攻城,而是吩咐属下,扎好营垒,好生休整一夜,到明日再说。

    十八日,秦军猛攻阏与,伤亡三千余众,消耗弩箭、器械无算,毫无寸进。

    桓齮连续指挥秦军强攻阏与四日之久,自身伤亡过万,但很奇怪的是,守城的赵军居然也是越战越勇,毫无疲弱之态。更令桓齮不解的是,原本该在这几日陆续运到的粮草等辎重也不见踪影。更不见留守橑阳、襄垣等地的秦军有什么禀报请示。

    这可太奇怪了。

    怎么会呢,自己大军前进,虽然随军携带者部分粮草,但九万大军消耗甚重,携带的不过是十来日只需要罢了,主要的还要靠后方不断运送。况且,就算粮草不缺,可这攻战远程全靠弓弩,这箭支消耗的可是比粮食还快的呀!

    后方的官佐都是桓齮安排好的,一向得力,肯定不会故意怠慢,他们也知道耽误军机,可是死罪呀!

    难道出什么事了?

    桓齮不敢大意,专门派了一个亲信校尉,拿了军令,有五百兵马护持,专程回去查看。

    这校尉去的很快,回来的也很快,只是去的时候是活的,回来的时候是死的。去的时候,有五百人护持,回来的时候,死活伤残都算上,只有五十人不到。

    据说,要不是校尉精明,看出了破绽,领着后队反身就撤,只怕五百人都要给人家全部包围,真要那样,估计一个也活不成。将军这里只怕还被蒙在鼓里。

    橑阳被赵军夺了!

    悄无动静的被赵军夺了,要知道,自己可是在橑阳放了一千多精兵,另外还有伤兵也在城内。怎么会这么轻而易举就丢了呢?

    赵军是哪里来的?

    桓齮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这并不妨碍桓齮下决定。既然后路出现赵军,那也可以想见,这里一定有圈套,一个专门对付自己九万大军的圈套。

    敌人处心积虑对付自己,只怕前面的阏与城内,肯定也不只两万军兵吧?难怪打了好几天,阏与城内好像没什么伤亡那样。

    桓齮判明了形势,当机立断,撤!趁着大军尚有一战之力,立刻后撤,回军攻下橑阳,打开后路通道。

    只有打开了后路通道,才能接续上后方粮草辎重,大军才可对战,如果被困在这里,只怕用不了十天半月,大军就只有溃散败降一条路了!

    所以,桓齮在十月二十二日,也就是昨日,以三万大军断后,桓齮率领秦军撤入山谷,回攻橑阳。

    公子嘉听庞煖详细介绍前几日阏与的情况,听到这里,才知道为什么阏与城外为啥没了秦军踪影,不过,公子嘉也很是奇怪,问道:“橑阳城到底怎么回事?攻占橑阳我军是哪一部?”

    ps:上党大战,其实写起来很难,双方斗智,又是如同黑暗中的互博,只能凭判断。或是正确,或是错误,其实都有其道理。

    而且涉及到三个战场,五六个方面的同步进行,实在不好把握,老醋试着穿插进行,中间有不断的时序和空间的转换,如果看得粗,还真容易搞乱,等写完这一段,老醋给大家搞一个进展表好了。呵呵

    求收藏评论!!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