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政治就是秘密

目录: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 作者:穿越的抗日小兵|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一百八十二章政治就是秘密

    早在1938年夏天,蒋介石在军事抵抗节节失利的情况下,就派出高宗武秘密赴日本和谈。此时。正值全国抗日热情高涨,众多国民参政员在当时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无论是哪个政治团体或是个人有对日妥协言论或是举动,都是民族的叛徒,全民族应群起而攻之。

    蒋介石老谋深算,他一贯信奉政治就是秘密,秘密之外无政治。政治就是左手做的事,右手不必知道。于是,蒋介石秘密派遣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赴日谈判。

    高宗武在日本期间,与日本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参谋次长多田骏等多次秘密会谈。当高宗武了解到日本的意图是坚持要蒋介石“下野”,绝不考虑由蒋介石来收拾残局,而是对汪精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意让这位国民党元老出马来“和谈”。高宗武大失所望,灰心已极。

    高宗武从东京回到香港,他不敢回武汉,感到有负蒋介石的寄望。遂以养病为由,留居香港。

    和蒋介石一样,赞成对日和谈的还有汪精卫。这个汪精卫在抗日战争刚开始时,就显得毫无抗敌自救、挽救民族危亡的决心。就在全国抗战到底的调子高唱入云的时候,汪精卫以及周佛海这个得力干将却是建立“低调俱乐部”,大谈抗日必亡。这些论调自然逃不出日本人的耳朵,因此,日本对汪精卫格外属意。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的御前会议决定,将“日华新关系的调整方针”作为对汪精卫工作的基础。

    汪精卫和日本人眉来眼去,柔情蜜意,被高宗武看在眼里,在他的

    牵线下,双方加快了会谈的进程。1938年11月20日,深秋的天气已经颇具凉意,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一条僻静的马路旁,有一栋西式小洋楼,在洋楼二层一间屋子里的一张长方桌旁,坐着四个人,两人一边,相对而坐。

    桌旁的人神情严肃,每个人都不苟言笑,气氛显得阴沉压抑。

    几本卷宗摊开在桌子上,每一个人依次拿起笔,往纸上签自己的名字。当最后全都签完了字的时候,相对的双方站起身来伸手相握,这时他们的脸上都显示出一种说不出的古怪的笑容。

    这几个人在这房子里干的事,在中国抗战历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他们在这里签订的文件叫做“重光堂密约”,是日本亡我中华和汪精卫集团卖国的重要罪证。

    参加这次罪恶勾当的,代表汪精卫集团的中方代表是高宗武、梅思平。日方代表是影佐祯昭、今井武夫。他们都明白自己干的事泄露不得,于是,会谈之后,这房子就被作为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的公馆,修葺一新,命名重光堂。

    11月下旬的一天,在重庆上清寺汪精卫官邸,一派热闹,汪精卫和夫人陈璧君正在为梅思平设宴饯行。梅思平又将飞赴香港为他们的事业奔忙。在座的还有周佛海、陶希圣、高宗武、曾仲鸣等汪精卫集团的骨干。

    由于签订了重光堂密约,这些人感到国家前景有望,席间频频碰杯,话语热烈,进一步商讨他们的卖国步骤。

    宴毕,汪精卫、陈璧君送梅思平出门。这时,陈璧君突然对汪精卫说:“兆铭,梅先生明天就要走了,这次你要打定主意,不可反悔啊”陈璧君虽然是妇人之见,在这紧要关头,似乎隐隐感觉到从未来倏忽射来一道黑光。她不免唠叨一下,难道,命运就这样定了吗?

    汪精卫站定下来,没有回头,他望着嘉陵江对岸那飘忽着迷雾的山峦,久久,下定决心似的回答:“决定了当然决定了”他感到自己的声音底气很足,竟是有一股悲壮之情陡然从心底升起,他的头不由得微微昂起来。

    他想到前几天的一件事:那天,也是在这里宴请宾客。酒至半酣,被视为国民政府政坛泰斗的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突然趋步向前,跪倒在汪精卫面前,以无比悲伤激动的表情对他说:“兆铭救救中国吧悬崖勒马挽救中国的也只有你了。怎样结束这场战争,你有对党国的责任,你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袖手旁观下去”

    此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汪精卫竟然有一种舍我其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感觉

    蒋介石对汪精卫的动向一直很关注,作为国民党的副总裁,汪精卫无原则的投降政策,令蒋介石很恼火。国民党中央于1939年1月1日决定永远开除汪精卫的党籍。

    狡猾的日本人,并没有完全放弃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打得火热的同时,也向蒋介石伸出了“橄榄枝”,继续加大对蒋介石的政治诱降。

    1939年,南昌战役结束之后,日军大本营意识到中国军队依然具有顽强的战斗意识和战斗力,尤其是新组建的青年军,强大的战斗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7月,天皇再次召开御前会议,探讨对华政策。

    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在中国战场被打清醒了,他极力主张在目前的局势下,日本应该加强军事整备,编练新的陆军师团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对中国应该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至于在中国选择谁来结束战争,他的意见不是很明确。不论是蒋介石还是汪精卫,只要愿意和谈,板垣征四郎甚至表示只要时机允许,他愿意亲自参与与蒋介石、汪精卫的和谈。

    首相平沼骐一郎则是赞成在中国实现多政府自治,诸如“蒙疆自治联合委员会”、“华北自治政府”之类的名号,尽量将中国分化成多个政府,这样,便于日本直接控制。

    但是天皇却是想在中国找一个威望很高的人来体面的结束战争,这个中国人应该有强硬的手段,深厚的政治资本。这样,和谈后的中国还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家,不引起国际争论。而这个疆域广阔的附庸国能为日本轻易控制,为日本下一步的征伐提供足够多的兵员和物资。

    争论来争论去,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案。板垣征四郎提出一个折中的建议:在中国派遣军总部设立专门和中国和谈的工作组,先争取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稳定华北、华中日军占领区。随后再做蒋介石的工作,争取蒋介石停战,而后再由蒋介石担任“中华民国政府总裁”,稳定两湖、两广、江西、西南日军未占领的地区。板垣的方案是将中国关内的疆土分裂分两大块,建立两个政府,分别由汪精卫控制华北、华中、华南一部。蒋介石则是控制日军占领区之外的现有疆土,两个政府分别和日本签订停战条约。

    日本天皇为了更有利于和谈,决定在和谈之前,华中派遣军、华北派遣军应该积极加强攻势,准备在一两个地区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前提是不要大打,准备充足后,在华日军相机选择地区发动一两次攻势。

    中国战场因占领区过于广大,战线延长,为了巩固占领区,日军必须要建立新的守备师团或是独立守备旅团。天皇责令训练总监要督促国内的新师团编练工作,要求在1940年7月以前,也就是在一年时间内,日军陆军应保证有60个师团的兵力,支那派遣军至少占陆军总数的70,也就是在中国应该至少有42个师团。

    南昌战役,中国青年军的装甲战术给日军的印象深刻,因此,天皇下定决心,在保证帝国海军制造军舰所必需的钢材之后,陆军应加快装甲车辆和坦克的研制改进工作,首要任务是加快装甲车辆和坦克的生产列装,计划在1940年7月之前,陆军要组建5个装甲师团主要集中在关东军),10个独立坦克装甲旅团(配备给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

    天皇说完陆军的事,将眼光看向海军大臣海相)米内光正大将,“爱卿帝国海军已经切断了中国的海上交通线,中国的海路运输被切断,我们不用担心中国从海外购买军火了。帝国的战略物资紧缺,虽然有满洲的煤炭和钢铁,还是难以支撑起战争的需要。海军准备好进攻东南亚没有?”

    米内大将啪的一声立正,“陛下海军早就等着陛下一声令下,就可以将帝国的军旗插遍东南亚海军将士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出征”

    令岳翰屏不可相信的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在中国战场没有能够转变战略态势的时候,但是在战术上极大限度地消耗了日军,使得日军大本营不得不加快新师团的组建。同时,战争资源紧缺的巨大压力迫使日本提前了进攻东南亚的步伐。

    华中日军第11军司令部,冈村宁次中将自己关在办公室,大幅的军事地图铺在地上,中将脱光脚,趴在地图上,默默的盯着地图苦思。自己精心准备的南昌战役,在初期完满完成任务,不料后期,随着国军集中主力反攻,尤其是青年军的装甲集团冲击战术,给予日军巨大的打击。南昌不仅被国军夺回,自己的一个师团几乎被全歼。大本营虽然没有责骂自己,但中将自己就咽不下这口气。

    接到大本营为了配合真政治和谈,而在局部发起攻势作战的命令,冈村中将敏锐的觉得自己应该有机会扳回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