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砖砸《笑论兵戈》

目录:华山论书团评论合集| 作者:华山论书团| 类别:历史军事

    开卷知肝胆,解甲忆峥嵘。――简评《笑论兵戈》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非传统的军文出现,比如《亮剑》、《狼牙》等等。所谓非传统,在我看来,是指新的一系列军文中被注入了更多真实的人性,打破了传统军文中高大全的平面军人形象。新鲜的东西总是更容易激起人们的兴趣,如同我手里这本文字风格更为新颖的《笑论兵戈》。

    作者“流浪的军刀”,是一名退伍老兵,相对于很多其他军文作家,他无疑有一个巨大的优势――身体力行的军旅生涯。而这部《笑论兵戈》则无疑将这个优势发挥到极处,抛开任何人工的文饰,单纯以最本色的经历、最质朴的情感去打动读者。一口气读了许久,揉了揉发酸的鼻子还有热热的眼眶,我想,他成功了。

    说作品打动人,我倒更倾向于是文字背后的那些故事、那些作者本人的经历更为打动人,而文字上的驾驭却仍有许多不尽完美的地方。这点瑕疵,也许使得很多读者能够很容易地进入感动状态,可看完之后也很容易的将之淡忘。这份珍贵的感动也就如了夏夜里的流星,倏然而来,却又倏然而去。下面从三方面浅谈一下《笑论兵戈》在文字上的得失:

    “碎”――这部小说我想应当归类于自传回忆录小说。平淡的倾诉很容易拉进和读者的距离,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从而迅速引起读者共鸣。许多小的章节,区区千把字就能迅速勾勒出几个形象,就能激发读者的感情,不能不让人赞叹作者的功力。然而纵观整部小说,却觉得缺少了一条清晰的主线,或者是唯一可以作为主线的只是主角光头在部队的军龄。本来主角从新兵到老兵的成长是可以作为一条主线来串起整个作品的,但本书的情节却太过琐碎,相互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这样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会产生断断续续的感动,只会对一段一段的情节产生只零破碎的印象,却缺乏一个整体的震撼力。

    “乱”――作者忽略标点符号,大段大段、急促的行文风格很好体现了一种倾诉的。但与此同时,作品中也经常看到在一次事件中突然插入大段其他时段的回忆,这些“跑题”严重打乱了整个故事叙述的流畅性。以罗汉牺牲的那场伏击战斗为例,一会儿插一段对旷明的思念,一会儿又来几句对的钦佩,再跟着就是罗汉吃红烧肉、谈女人、罗汉身世等等一系列插叙。如果是面对面聊天,这么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自然没有问题,但作为小说,尤其是叙述到伏击战的紧要关头,并且紧跟着是罗汉牺牲的悲壮场面,却加入大段大段的插叙,氛围破坏殆尽。

    “平”――坦白的说,看这部小说让我马上想起了美国影片《兄弟连》。那部影片虽然也经常以迪克温斯特的视角来记录,但整个影片却没有局限于温斯特本人从少尉到中尉、进而少校的个人历程,而是把镜头更多地拉到了整个练队身上,而每个人的命运也和战争的时局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再回头来看《笑论兵戈》,虽然很多独立的片断讲述都很成功,很能打动人,也都有一个个小的出现。但从作品整体来看,却是一条起伏不大的平线。没有大事件和几个主要人物来托起整部作品,而只用大量转眼即过的小故事和小配角来填充整个作品。对于作者来说,可能任何一个小的故事和小的人物都是足以刻骨铭心的,但在读者看来,却很可能只是“岁月之河缓缓淌过,小小浪花一朵一朵。”平缓的叙述,同样是淡忘的好朋友。

    以上,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文字作为载体,要熟练地驾驭也许需要更多技巧;但作品的灵魂,却只有拥有了真挚的情怀才能做到,而这,也恰恰是这部作品最可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