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寒冬腊月姑母进京

目录:钟鸣鼎食| 作者:欣欣向荣| 类别:历史军事

    绿玉手里头捧着一大一小两个精致的木盒子,进了屋里头。

    先给谢桥规矩的行了礼,才道:

    “这是老太爷让我给姑娘送过来的,除开那个答应了姑娘的梅瓶,还有一套徽州的香墨”

    谢桥忙谢了,笑着说:

    “姐姐确是少见的稀客,即来了我这里,若是没什么急事,也别忙着走,大冷的天儿,吃盏热茶暖和暖和”

    那绿玉见推辞不过,便应了。何妈妈搬了个杌凳放在下首,巧兰亲自下去沏了香茶捧上来。

    绿玉坐下吃了半盏茶,和谢桥有一搭无一搭说了些无关紧要的闲话,才起身走了。

    出了抱月轩,绿玉不禁暗想,别瞧着这三姑娘如今年纪小,却真是个不错的,一举一动都透着那么大方合宜,得了老太太的意不难,让老太爷也看重,却不怎么容易的,加上又是嫡出的小姐,这份尊贵体面,却不是其他几位姑娘可以比肩的。

    忽然想到刚才何妈妈的和气,不禁心里头放了些心。说话自己一年比一年大了,也到了许人的年纪。与其让主子们做主盲婚哑嫁的,倒不如自己先看好了。她倒是瞧上了一个人,也不是别人,便是这何妈妈的大小子,外院里谢大管家的儿子谢大龙,瞧着甚是能干,听说也识得几个字,非是那寻常粗莽下人们可比。

    只不过自己比那谢大龙大上一岁,也不知道他嫌不嫌。若是能如自己的心意,成了婚也不用就丢了这个清闲差事,仍留在老太爷这里混个管事的婆子,倒也有些体面。

    因心里存了这个注意,才接了小丫头这个活,亲自跑了这一趟。原是想提前瞧瞧,何妈妈这个人好不好相处。

    她前脚一走,巧兰就低声道:

    “姑娘觉不觉的,绿玉的眼睛仿佛总是暗暗打量何妈妈,难道竟是为了何妈妈来的”

    谢桥也点点头道:

    “我也有些疑惑,算了,劳神猜这些作甚,听说这绿玉是个极稳妥的,必然不会有什么不着调的事情”

    一边嘱咐巧兰:以后她若再来,却要比旁人更精心些,莫要怠慢了才好“

    巧兰嘟嘟嘴不满的道:

    “这个还用姑娘巴巴的嘱咐吗,我省的。”

    谢桥打开盒子,把里面的梅瓶拿出来摆弄了半响,真是爱不释手,这可比宝树那套马蹄碗值钱多了。亲自放在博古架上,又端详了一会儿。才吩咐巧兰研磨,提笔去画那九九消寒图,虽说谢宝树赌输了,这消寒图还是送他好了,也谢他让自己得了这个外财。

    冬至连着谢宝树谢桥的生辰,谢府里头忙乱了足有五日,到了第六日才消停了。可巧初八这日,谢桥正陪着祖母在屋子里头说笑呢,外头谢妈妈欢喜的进来回道:

    “老太太大喜,前面来了提前报信的,说姑太太已然进了城门,前面大老爷二老爷领着大爷二爷三爷已经在前面候着咱们家姑老爷了,说话就到了呢”

    老太太脸上荡开一个大大的笑容道:

    “可是说的,我天天念着竟是念回来了,你去带了人去外面迎着,一来了赶紧让进来,这大冷天,赶了这么长的路,不知道可经受的住。”

    说话的功夫,谢桥就听见外头说话伴着脚步声音,渐行渐近,听着仿佛已经到了廊下。谢桥站起来。悄悄整理整理自己的衣裳头发,立在一边好奇的望着外头。

    帘子打起,谢妈妈扶着一个妇人率先走了进来,身上披着一件黑色水貂皮的斗篷,头上的风帽还未放下,后面跟着进来一对少年男女,俱都是大毛的斗篷,男也是黑色的,女的却是大红的,带进来一股子寒气。

    下面的丫头忙上前服侍几位主子脱了外面的大衣裳,谢桥才瞧清楚这位久违的亲姑姑,五官可以瞧见老太太的影儿,富贵体面,神色激动跪下便磕头,抬起头来已经是满脸的泪。

    老太太也是含着泪,端详了片刻,一把抱住妇人,母女抱头痛哭起来。

    四周的人都跟着红了眼睛,大太太二太太忙上前搀扶起妇人道:

    “姑太太回来了,本是喜事,大节下的,莫要难过了才是”

    老太太也抹抹眼泪道:

    “是啊!如今我们母女还能见上这一面,已经是造化了,来,起来让我仔细瞧瞧,这些年可是胖了瘦了”

    谢杨氏笑道:

    “胖了瘦了倒在其次,只是这一晃七八年,如今都老了是真的”

    老太太白了一眼道:

    “如今你娘我还好好的活着呢,你怎么敢说老,该打”

    谢杨氏忙笑说:

    “可是我说差了话,的确该打”

    众人一阵笑,气氛才活络起来。老太太松开女儿的手,却向后看了看:

    “我那外孙子外孙女呢,怎么不见”

    二太太笑道:

    “您和姑太太一见面,就跟发了洪水一样,那里还顾得上外孙子外孙女,都在这里候了半天了”

    谢杨氏忙道:

    “季琰、芷柔、快过来拜见你们的外祖母”

    后面一对男女跪下磕头,老太太忙叫扶起来,却一手拉着一个,细细打量半响,点点头道:

    “这一晃七八年,确与小时候不一样了,我都快认不出了”

    扭身对谢桥道:

    “三丫头快来见过你姑姑和哥哥姐姐,小时候你也见过,想来早就不记得了”

    谢张氏早就知道三弟妹去后,母亲把三弟膝下的侄女接进京来抚养,听说甚为得宠。她仔细回忆了,旧年间见过的样子,眉眼都记不真了,只记得这个侄女,从小和个小病猫崽子一样虚弱瘦小,见天都是病着的,都说养不大,不知道怎么弟妹一去,这孩子倒康健起来了,心里十分讶异。

    遂不等谢桥拜下去,就扶住她起来道:

    “好了,好了”

    拉着她的手到近前,从上到下的端详打量,又拉着自己的闺女瞧了瞧笑道:

    “在四川的时候,各府里头的夫人们,都说我这丫头生的好,如今瞧见三丫头,我可不敢说了,真是好个模样,这是你姐姐,那是你哥哥,以后兄弟姊妹们在一起多亲近才是”

    谢桥忙蹲身行礼。谢雅谢贤谢珠也分别过来见礼。

    谢桥瞧着这位新来的表姐,不禁暗暗赞叹,姑姑刚才却太谦虚了,即便自己算长的不赖,可是和眼前这位表姐一比,也显得太过青涩了,所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正是说的这样的女子吧!

    这杨芷柔家里并无其他姊妹相伴,乃是家中的独女,即便上有一个嫡亲的兄长,下有姨娘出的两个庶弟,闺中却也寂寞。况父亲官高爵显,地方上寻常官宦人家的女孩儿子多不能交心,心里一直盼着有几个能说上私密话的姐妹。

    记得小时候外祖母家里有几个女孩子,倒是盼着念着赶紧进京来的,可是这见着了,却不免有几分失望。

    和自己年龄相若的两个,一个甚是冷淡,一个虽冲她笑了笑,说了几句话,却也不算多亲热。仿佛有些谨小慎微的,最小的一个,竟是连头都没怎么抬,只那位三姑娘虽和她没说什么,但是歪头瞧着她笑,倒是分外的大方和善,况且生的明眸皓齿,十分出色,心里不禁亲近了几分,也冲谢桥笑了笑。

    老太太看在眼里,倒是放了些心。杨季琰给谢桥的印象也好,虽不如子谦宝树乃至秦思明俊美,却有一股子难得的伟岸男子气。想来他父亲是个带兵武将出身的缘故吧。

    姑姑一家安置在了挨着临街西角门的清幽小院里暂住,倒是分外便利。老太太把抱月轩旁边的蕉棠院拨给了杨芷柔,早已打点的十分妥当,只等着一来搬进去就能住了。

    话说自打芷柔表姐来了,谢桥倒是有了个亲密的伴,这杨芷柔和她的名字一样,是个最温柔随和的好性子,且教导的极好,竟是琴棋书画都通的,那针线活计也极拿的出手,即便何妈妈看了都说好。

    每日里两人陪着祖母吃了饭,或是去谢桥的抱月轩,或是去杨芷柔的蕉棠院里,一起做画画看书或写字下棋,或围着熏炉做针线,说些闺中不足为外人道的私密话,倒是分外亲近和睦。即便如玉出不来,谢桥有了这个伴,也不觉得大冬天寂寞难熬了。

    何妈妈和巧兰见了,都暗暗念佛,有姑太太家这位姑娘在,自家姑娘倒是认真的去学那针线绣花的女工了,也不整日里只看书画画的,倒是进步飞快。

    说话过了老太太的生日,眼瞅着就过年了。谢府里头又忙忙乱乱的收拾起来,各处里外擦洗打扫,院子里花木的枯枝上,都用彩纸剪了花,缀在上面,远远看去倒平添了几分春色。

    至大年二十九,里外的福字对联都贴好了,廊间的大红灯笼也都换了新的,至晚间远远看去,从里到外都是一片红彤彤明亮的喜气。

    外面的事情无论多忙乱,也碍不着谢桥她们的事,她们只管在屋里头试那刚做出来的新衣裳。

    大年三十这日,一早天上就飘起了雪花。吃了晌午饭,地上已是薄薄的一层。

    谢桥正在自己屋子里和杨芷柔两人,一边一个坐在炕上下棋呢。何妈妈一掀帘子匆匆进来道:

    “姑娘快过去吧,咱们家老爷回来了,如今已然在老太太的屋子里头磕头请安呢”

    谢桥手里的棋子啪一声落在棋盘上,蹭站起来,定定的瞅着何妈妈,以为自己听错了。

    何妈妈看她愣愣的,以为喜欢的傻了,忙拿了外头的大衣裳,上前伺候她穿上,催着她赶紧过去。

    谢桥出了屋里心里头还纳闷呢,父亲的家书里说,至少要到明年初才有望回京的,怎的今儿就到了,却不知是个什么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