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一三四年
冬月的一天,阳光吝啬地洒在了大地上,西北风冷嗖嗖地吹着,细嫩的草儿黄了,油绿的树叶落了,矿业寂寥,大地一片萧索。
烽烟四起的平西战场,战鼓声响,旌旗密布。只是,说是战鼓,破了点;说是旌旗,烂了点。
这又是一场南宋非正规军与金人正规军的较量。
“冲啊。”只见一个美貌的红衣少女冲在了最前面,十五六岁年纪,身披红色缎子披风,一头乌发系了个发纂盘在脑上,干净利落。她跨下是一匹赤红色高头战马,手中一柄明晃晃的大刀上下翻舞,飒爽英姿。
她身后的队伍,是十几个女骑兵,使锤的,弄棒的,举刀的,神采飞扬,虎虎生威。
再往后看去,队伍忽然矮了一大截,后面大都是步兵了,他们有的穿着民服,有的穿着大宋兵服,还有的披着金人的战袍……
最惨不忍睹的是,队伍后面还有几个拄着拐的老头站在那摇旗呐喊。
放眼望去,对面的金兵队伍,却是一水的高头大马,一水的铠甲装备,一水的铁骑弯刀,如狼似虎。
这场战争,似乎是一条瘦弱的小个京巴,在挑战一条强壮凶猛地藏獒。不过,可贵的是,这条京巴看起来并不胆怯;相反,它还有着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壮烈霸气。
这一天,这只南宋抗金义军的统帅,大将军于达终于溜达出了中军帐,他正在一个陡坡上举目远眺,瞭望战况。
只见战场上,一名红衣少女在萧索的天地间分外扎眼,她正在和一员金朝猛将举刀错马。
于大将军手捻胡须,不住地点头,正待观看一场好戏。
可是,那两匹战马突然停住了。
俩人居然端坐在马上不打了。
这不是要活活急死陡坡上的看客吗?
于大将军皱了皱八字眉,小眼一瞥,侧身问道,“董副将,莫非那个红衣姑娘就是传说的红不怕。”
“回将军,正是,名字叫苏六儿。”
“好,好,好,哎,这怎么打半截突然不打了。”
“报告将军,那是在骂战。”
“骂战?”
“是,咱们这边懂金语的人没几个,这小姑娘,不知道怎么从娘胎里给生出来的,才来了一个多月,居然能用金语骂几句金狗了。”
“哦,人才啊,人才。”于达嘴角一翘。他心中暗想,这小姑娘看起来好生伶俐,留在身边,将来兴许能派上用场。
董青看到这糟老头一副若有所思的酸样,有点想笑,却又不敢造次。
为啥欲笑还休?
原来这个于达,于大将军,那不是一员武将,那是一个文官。
什么四书五经,吟诗作对,官场政治,那是信手拈来;但要提起打仗,那绝对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老头就连最基本的军事地图都不会看,每次打量那关乎着将士们生死的地图,到好像抱着王维的山水画一般,就差没吟几句明月松间照之类的酸诗了。
没辙。
在北宋,武官没地位,做文官才是正事儿。那个时期,军队出奇的弱,武官地位出奇的低,人数也出奇的少;文官却熙熙攘攘,多如过江之鲫。
可是一打起仗,大家就都傻眼了。不尚武的国家,终究会挨打,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还好,接受了血的教训,南宋终于把武官的地位提高了。怎奈青黄不接,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人才难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宋高宗虽有收复河山之心,但无奈手里已无多少可用之将。于是,挑一些老道点的文官改武将,再配个少壮派武将辅佐便是。
于达和身边的董青就是这样的老少文武二人组。
要说这董青,二十岁上下的年纪,当兵没几年,就蹿升至副将军了,这官升的似乎快了点。但是人家有背景,正宗官二代。
说句公道话,董青这小伙仪表堂堂,武功不错,聪明伶俐,一团正气。比起朝廷里那帮子吊儿郎当,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们,那绝对算是优秀好青年了,当副将军不为过。
可即便如此,于大将军还是认为,天子门生,唯读书是王道;一介武将,不过是莽夫之辈。
既然不打了,那老夫就回去吧,于达迈着书生四方步,缓缓走下小山坡,一边走,一边不忘念叨着,阿弥陀佛,这次我可得走稳点。
老头前几天就是因为下这山坡的时候没站稳,脚底下一拌蒜,一个趔趄给摔着了,好几天没起来床。
按理说,下个小陡坡不至于这么费劲,但是一来老头子年纪大了点;二来文人嘛,读圣贤书,劳心治人;武功无用,缺乏锻炼;身体太差,脚底没根。
啧啧,有这样的主帅,何愁不亡国。
于老头顺利下了山坡,擦了擦额头上渗出来的虚汗,心里这个美呀,老夫终于安全着陆了,呵,这回没摔倒。
他整了整衣冠,回头对董青说:“明天把那个姑娘传到我的大帐来。”
“禀将军,他还有个亲哥哥,叫苏猛。”
“一起传来。”
“嗯,还有一爹。”
“你能一次说完嘛。啰嗦。”于达脸色一沉,稍有不快。
“是,将军,一共就三个人。”董青正色道。
“好,明日辰时,将三个人一并传入中军帐,一个都不能少。我先回大帐去歇歇了,连日来为战事操劳,头疼。”
“将军放心。”董青正色道。他心里琢磨着,您老人家就没有别的说辞吗,每次都是头疼。不过,老头可算是回去了,董青心里长出了一口气。
他几个箭步,又冲上了小山坡,想继续瞭望下两边的战况。可是还没看几眼,就听金军那边“啪-啪-啪”鸣金收兵了。
战场上,红衣少女和那金朝猛将正骂的起劲,对方居然让撤退了。她低头嘟囔了两句,又仰起头,横了那个金将一眼,“下次见面再接着骂。哼。”
那个金朝猛将也不含糊,嘴里嘟囔着什么。其实就是,小美人,下次我把你掳回去做媳妇生娃。
不过,这句说的太快,六儿没听懂;要是听懂了,别说是对方收兵了,大宋这边敲锣收兵也拦不住她呀,一准得追上去暴打一顿。
董青正往战场上张望,只见金军向后转身,全体撤退了。那红衣少女一代马缰绳,掉转马头和后面的队伍也撤了。
唉,可惜,没看清那姑娘的小脸。
“董副将,有人找您,说是家里亲戚。”一个小兵卒子在小山坡下嚷着。
家里亲戚?
怎么跑这来了?
董青心中实在是有些纳闷,他几个箭步冲下了山坡,骑着马带着两个亲兵回大营了。
会是谁哪?
这兵荒马乱的,亲戚们都在南边猫着,谁来这鸟不生蛋的平西战场……正想着,身后响起了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他用余光一扫,只见刚才那个红衣少女纵马正往这边跑来,身后还跟着十几个姑娘。
姑娘们一边骑马,一边说笑着。
“小六儿,你刚才骂那金人什么?”
“我看他胡子都气歪了。”
“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呗。”红衣少女嘿嘿乐着。
“都下来了,不能说点别的呀。”
“要不咱们赛马吧,我这马憋了好多天没撒着花跑了。”
“胖姐,你输定了。”
“六儿,别臭美,看我不超过你。”
“哈哈哈,除非你像我一样瘦。”
“没事,你举着我两个大锤,我分量就比你轻了。”
“这哪比的出来呀,你以为曹冲称象,拆开撑。”
“曹冲是谁?”
“曹操的儿子呀。”
“曹操有儿子吗?”
“大姐!”
“哈哈哈,你们俩活宝,别逗了,前面好像是董副将军。”
“姐妹们,咱们下马不?”
“不下,不下,假装没看见,快爬。”
“六儿,你又大舌头啦。”
“哈哈哈。”
这一队女兵风似地就从董青身边窜过去了,为首的正是苏六儿。
自从被太白金星的混元大网抖入了凡间后,七煞星小六投胎在了一户苏姓人家,有关天庭的那些记忆,早已灰飞烟灭。
现在的她,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十五岁的美丽少女,爱吃爱玩爱闯祸,鬼马精灵。
十五年前,她生下来那天,刚好是六月初六,不哭不闹,笑意盈盈。称一称,刚好六斤重,一厘不多,一分不少。
爹抱着她,喜气洋洋,“这孩子真讨喜,就娶个简单名叫六儿吧,好养活。”
小婴儿听了,手舞足蹈。
娘嘴一撅,一把抢到怀里,“人家闺女都是珍呀,彩呀,琴呀,是不是闺女?”
小婴儿听了,嚎啕大哭。
娘一看慌了,忙改口说,“好闺女,不哭哦。那咱就叫苏六儿吧,听你爹的。”
小婴儿止住了哭声,嘟着粉嫩嫩的小嘴,咯吱咯吱的笑了起来。那一双清澈有神的眼睛滴流乱转,好像马上就想把这个世界看穿。
她在爹娘怀里手舞足蹈的一刻,谁能料到这个嗷嗷待哺的小家伙,竟然来自遥远的天庭。
而今,这广漠的天地,是她驰骋的战场,奔驰在平原山川间,向着太阳,一切如风,她忽然感觉自己像是在飞翔,飞翔在天际一样。
飞?我又没有翅膀,怎么会飞哪。她嘴角一翘,嘲笑自己竟然生出了这个飞翔的梦想。
“六儿,你跑错方向了,这回你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