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 朝议

目录:护唐风流| 作者:黄昏前面| 类别:历史军事

    洛阳宫,武成殿,御驾到东都后的第一个朝会日在这里举行。##笔趣阁必去##今日有些让人奇怪的是,原本应该在殿前护卫的千牛卫中郎将刘逸,却是站在朝臣的班列中,这让一些不明情况的大臣有些惊异。朝会的时间到,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在一大群千牛卫军士的护卫下,进入殿来。众臣齐声唱喏,行礼致意。“众卿平身”脸色略显苍白的皇帝李治示意朝臣们罢了礼。原本今日李治是不打算亲自坐朝的,但知道今日有重大的事要议,不顾武则天的劝告,抱着病体来主持朝会了。接着李治示意一边的宦官代回朝臣们在前些天上呈的奏本,这些奏本差不多都是武则天代李治批阅回复的,众臣也都是必知肚明,不过自己所提之事有了回复,也都心安,对具体谁给出意见,也没有办法去探究。“诸爱卿还有何事要奏?”诸多的朝事都已经处理完毕,按常理,若朝臣们没有什么事要奏,该是退朝的时候了。“陛下,娘娘,臣有事要奏”一个宏亮的男声响起来。众臣都顺着这个声音看过去,看到的情况让不少的人吃惊,正是按理不应该出现在上朝的人群中,而是应该站在殿前值守的左千牛卫中郎将刘逸。“刘爱卿有事尽管奏来”李治神色没有什么变化。刘逸抬起头,双眼平视,看着御座前面的台阶,用非常坚定的声音响亮地说道:“陛下,娘娘,臣以为,被俘的那二十余万突厥俘虏,不能放他们回去另外,臣还有一些针对突厥、吐蕃的想法要上奏陛下和娘娘——”刘逸说着把奏本呈在面前。刘逸此话一出,朝堂上一片愕然,连皇帝李治也很是惊讶,刘逸竟然要当堂面奏这事,当日刘逸在他和武则天面前并没有说起这事啊。一名官宦快步走过来,从刘逸手中接过奏本,呈给皇帝李治。“对这二十几万突厥俘虏,刘爱卿有何好的处置建议,尽管说来”李治并没有翻看奏本,而是直接问刘逸。他似乎也想到当日刘逸在他和武则天面前说那些石破天惊的话来,明白这个年轻人心思不一般,在朝堂上公然对这么大的事提意见,一定是有他自己的见解。朝臣们对如何处置这些俘虏可是意见不一,李治也拿不定主意在那里。“臣觉得,这些突厥俘虏,万不可放他们回安北的草原上”刘逸再次坚定地说道:“这些人公然叛我大唐,没有受到一点惩罚就让他们回去,这如何可以?若叛乱者受到的惩罚都这么轻,那如何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所以臣觉得,为了对那些暂时臣服于我大唐的胡人部落和蕃属国一些诫示,必须要让这些俘虏受到应有的惩罚,依其悔罪程度再决定他们的去留——”“刘爱卿说说,要如何让他们受到惩罚?”李治听着觉得此话挺在理,很有兴致地问道。“臣觉得,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让这些俘虏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罪行的凶恶——”刘逸也马上把它当日在武则天面前说起过,后来又加以润色的言论讲了出来。“陛下,娘娘,臣觉得,唯有以劳动的方式对这些俘虏加以改造,让他们为我大唐各方面的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作为他们为自己的所犯事的一种赎罪方式来处理,待几年以后,再以他们悔罪程度,同时问询他们自己的意见,愿意留还是归,再决定他们的去留”刘逸依然是用坚定的口气说出这句总结性的话。**笔趣阁**“陛下、娘娘,臣附议,刘将军说的非常在理”出乎刘逸的意外,也出乎殿内其他众臣的意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刘逸奏议的竟然是右卫将军武三思。武三思大有深意地看了眼刘逸后,继续奏道:“刘将军此议,不但可以合理地将这二十几万突厥俘虏留在我大唐内地,让他们为我大唐修筑道路、水利设施,减少百姓瑶役的负担,更可让他们反思自己的罪行,同时达到警示其他突厥族人,甚至是其他各族胡人的目的,一箭数雕之举,臣觉得刘将军所提之议说的非常有道理,朝廷应该加以采用——”原本想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刘逸所提之议的裴行俭,很意外于武三思这个原本对朝事从来没有什么建议要提的武则天侄儿站出来力挺刘逸,也在考虑此人这样做的目的,但他也在武三思说完后,马上站出来支持刘逸:“陛下,娘娘,臣也附议,臣觉得,刘将军此议非常可取,以往我朝对外征战,每战所获俘虏都不少,但所采取的安置之法都不是非常完美,这也使得一些俘虏在被我大唐宽大处理放归后,再次加入叛乱的队伍中,刘将军所提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这些放归的俘虏再加入突厥叛军的可能,这样留置数量颇巨的突厥俘虏,可以让突厥人暂时性人口大量减少,叛众所能聚集的人口数会少上很多——”“无论是突厥,还是吐蕃,他们最缺少的是人口,若这数十万人不将他们放归回去,整个安北草原上突厥各族人口将减少近半,即使有可能再发生叛乱,规模也会大大地减少,对我边关的威胁会小很多;再者,这数十万人在几年的改造时间内,能为我大唐创造不少的财富,这些财富是不需要计入户口的我大唐子民付出成本去创造的,这是额外的财富,能为我大唐创造福利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刘逸在长安时候,进宫与李治和武则天说了这些事后,马上就和裴行俭讨论了此事,裴行俭在批评了刘逸行事有些过于莽撞,没深思熟虑就在二圣面前提出这么重大的问题后,也对刘逸所提的这些观点赞赏了一番,在看了刘逸所抄,上官婉儿行文的奏本后,再说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后,表示刘逸当殿提出这些奏议的时候,一定会大力支持的。刘逸在前两天和魏玄同说了这些事后,又去拜访了中书舍人魏元忠,和这位头脑非常不错的朝中后起之秀讨论了相差的事,魏元忠对刘逸所提的事也很是惊讶和赞赏,表示认同刘逸所提的观点,刘逸还按上官婉儿的提议,拜访了另外一些朝中重臣,但其他人的反应,却不尽如人意,刘逸能确信支持他观点的人,并不是很多。今日刘逸在武则天授意下,当殿提出这样的观点,他也很想知道,朝中有多少大臣支持他所提的所有观点,处置俘虏的只是第一件,他马上还要提出其他的事项。裴行俭说完后,吏部侍郎魏玄同、已经从鄯州归来的兵部侍郎岑长倩、中书舍人魏元忠这几位刘逸没有意外的官员跟着站出来支持刘逸的观点。“陛下,娘娘,臣有不同意见”几位支持刘逸观点的大臣说了一大通支持的理由退下后,左庶子、中书令薛元超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有不同的观点。“讲”“陛下、娘娘,臣虽然觉得刘将军此议对我大唐甚是有利,但却有些失礼”薛元超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刘逸,继续道,“我大唐乃礼仪之邦,一向以礼待人,对北胡诸部落以向以礼待之,这些换来了这些年我大唐对北胡各部落不同凡响的召唤力,自贞观三年李卫公率军击败东突厥部以后,北胡各部落感于我大唐对其的恩怀,一直听服于我大唐,虽然偶尔有反叛行为,但大多时候都是以我大唐为尊的,若我大唐扣其数十万族人,那必定会让其他突厥族人感到恐惧,怕我大唐以相同的方式待之,很可能联合起来再叛我大唐,那样边患又将四起——”“陛下、娘娘,臣不认同薛中书令此言”在刘逸刚刚想站出来反驳薛元超的言论时候,裴行俭却先一步上前了。“陛下,娘娘,臣以为,正是我大唐这些年对突厥过于怀柔,少了些强硬,才导致突厥及其他胡人对我大唐时附时叛,无论是安西还是安北,这些年突厥人的叛乱并不少,我大军开进之时,虽然一时间可以将其叛乱平息,但过不了多久,突厥人又会有一些头人公然叛乱,臣以为,这正是我大唐对其威压不足,过于仁慈所致,特别是对俘虏的突厥族人没有进行惩罚,放归他们回草原,导致一些部落时而三番地叛我大唐,臣觉得,在对北胡各部的政策上,特别是对待被俘的突厥族人问题上,我朝的改变应该有所改变,臣以为,刘将军所提之计,正是目前我们可以采取的最佳之道——何况,突厥人若没有反叛之心,何惧我大唐以这样的方式待之呢?”“陛下,臣也认同刘将军所提之计,臣赞同裴尚书所说的理由”另一名宰相张大安站出来支持刘逸和裴行俭,“这些年突厥人虽然臣服于我大唐,但很多时候都是阳奉阴违,导致我北面和西北面边患不断,臣以为,朝廷必须改变对突厥的策略,采取另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方能彻底让突厥人臣服于我大唐,刘将军所提之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陛下、娘娘,臣依然觉得,从礼节上来讲,我大唐不能对突厥俘虏进行这样的惩诫,这是失礼的行为,让我大唐的形象受到损害——”薛元超依然自己的观点,再转向刘逸,“也想问一下刘将军,你觉得仅凭扣留其俘虏之举,就可以彻底平定突厥人的威胁了吗?”“当然不是,”刘逸回了一句,再转头对着御座方向,施了一礼道,“陛下、娘娘,臣还有另外一些针对突厥和吐蕃之策想奏于陛下和娘娘——”“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