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于小明对教育现状不满

目录:一个女教师的情恋| 作者:川南学文| 类别:都市言情

    夏芸她们学校是市里的重点中学,市局领导对她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非常重视,每年上面都要给学校下达很重的高考升学任务,学校领导倍感压力。

    星期一学校召开了教师会,校长特别提到了高二、高三年级要努力,校长说这两个年级的各科教师都要拿出措施来,该补课的补课,该考试的一定要考,不管你是搞题海战术,还是加大试题的难度,无论如何都要把成绩拿上去。

    校长严厉地对老师们说:“不是我逼你们,现在是竞争的社会,做什么都是优胜劣汰。这学期市二中那面抓得很紧,星期天都在上课,如果我们明年的高考成绩不如他们,将影响我们这个重点中学的声誉,还将影响我们的生源和社会赞助等等。”

    长期以来,夏芸她们学校和市里另一所重点中学市二中竞争,而竞争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双方为了考出好成绩,都不同程度地用各种手段向教师和学生施压。教育改革搞了这么多年,素质教育也强调了这么多年,但教育的价值取向、评价机制一点没变,“升学率”这个紧箍咒使教育仍沿袭过去“应试”教育的那套模式和手段在搞。

    会后老师们回到办公室,于小明的不满就倾泄出来:“高考成绩再好,升学率再高,有什么用?培养出来的只不过是一些做题高手!高分低能的学生有什么用?!我国的中学生年年在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数理化知识竞赛上拿金牌最多,然而又有多少人在以后的研究实践中出了成果?又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搞科研的中国人至今没有一位取得过诺贝尔奖……”

    有老师反对说:“于小明,你说得不对,杨振宁、李政道获取过!”

    于小明回应说:“杨振宁、李政道虽然获取过,但他们是美籍华人,从小接受的是美国教育。诺贝尔奖至今还没有一位受中国教育的人获取过。当然我指的是科研方面,你们千万不要对我说*获取过……那个什么鸟‘和平’奖,那是西方政客**的产物。美国中学生每次的奥林匹克知识竞赛,成绩都是倒数第一、第二,美国人信奉奥林匹克‘重在参与’那句名言。美国中学生做题考试不行,但他们的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科研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中学生,美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世界获诺贝尔奖人数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是为什么?难道不值得中国教育反思吗?。”

    于小明喝了一口水,继续发泄着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不满:“美国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反对死记硬背。美国学生不上早晚自习,讲究的是愉快教育,而我们的教育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们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已经上到了美国的初中一年级的内容,我国高中学生的压力更是苦不堪言。我们教学的内容目光短浅,单看我们中学生写的作文题目,就和美国中学生就有很大区别,我们中学生写的是《记你身边的一件小事》、《一棵树》、《一朵花》之类的作文,而美国中学生写的是《当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时,你作为一个美国公民应怎样做?》、《美国未来的发展前途?》、《恐怖事件后的思考》等等。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眼光与美国相比,就好像小农经济思想对现代市场经济思想,你说我们的教育能不落后吗?!”

    于小明慷慨激昂地向老师们发表着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