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三回 酒师汤松 战争利器 【二更】

目录:三国之匹夫不可| 作者:榆方| 类别:都市言情

    三日之后,郡守府东院被彻底改建,整个东院被四米高的砖墙围住,只在西边有一个出口,四周还有来往士兵交叉巡逻。

    天色刚明,卫宁就来到门口等候。

    过了没多久,姬诚带着三个人赶过来,是一家三口,一男子、一妇人、一男孩,那孩子看上去只有岁,路上不断的东张西望。

    “主公”,姬诚来到后便单膝跪下行礼。

    “拜见大人”,后面那男子拉着小孩妇人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都起来吧”,卫宁声音平和。

    “谢主公!”

    “多谢大人!”

    “跟我进来”,卫宁转身踏进院门,姬诚四人也跟着进来。

    进入院门后,是一间屋子,侧面有一扇通向里面的小门,却是关着的,等卫宁带着姬诚四人进屋后,外面的守卫主动把院门关上。

    卫宁转回来看着那名男子,相貌普通,不过却显得精神。

    “你叫什么名字?”卫宁问道。

    “回大人,小民汤松”,那人躬身道。

    “我的要求你都明白吗?”卫宁再问道。

    “小民清楚”,汤松点点头。

    卫宁指着关上的院门说道:“五年,你一家最少有五年不得出此门,更不得透露我给你说的事情,若是后悔,现在还来得及!”

    汤松连忙跪下:“小人一家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见到汤松跪下,那妇人和小孩也急忙跟着跪下。

    “你以后就称我为主公,我不会亏待你们一家的”,卫宁说道。

    那汤松一听,在地上稳磕了三个响头:“汤松拜见主公!”

    “都起来吧”,卫宁抬起手说道:“记住,以后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人来东院,只能进到这个屋子!”

    “诺!”姬诚立刻应答。

    “是,主公”,那汤松倒是慢了一拍。

    “应昌,你可以先回去,给门外将士交代一下”,卫宁说道。

    “诺!”姬诚领命出去。

    姬诚出去后,卫宁说道:“走吧,我带你们进去!”

    推开侧面的小门,卫宁带着这一家三口进去。

    里面只见到三间房子,三间大的,两间小的,南边一大一小是给汤松一家准备的住处和厨房,北面两间大房,其中一间四面没有板墙,之剩下屋顶,里面有水池,有锅灶,还有几个特殊的蒸笼,旁边还堆着些大小不一的坛子,院中有水井,最后靠东墙那间是柴房。

    “你跟我来,他两个可以去整理一下房屋,被品碗筷、油米茶盐等等,我都让人给你们准备好了”,卫宁说道。

    “谢主公”,汤松说着转过身去,让老婆儿子先去整理南边的屋子。

    卫宁带着汤松朝北面走过去,说道:“我让你来是为了造酒,造的自然不是普通的酒,而是比现在最烈的酒还要烈上数倍的烈酒,此法不同于普通的酿造之法,我称之为蒸馏法!”

    一旁的汤松听后隐隐兴奋,酿酒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追求,现在听到有一种造酒的新方法自然赶到兴奋。

    卫宁走到一排坛子前面,每坛中都放着一种粮食,有粟、糜子、小麦等等,不过都被碾碎了,与平常的酿造黄酒不同,黄酒只要浸米、煮饭、凉饭就可以直接发酵了,也不必碾碎。

    卫宁看着汤松一脸惊奇,便说道:“我说所的蒸馏法,不仅能得出烈酒,更能使酒清纯如水,酿酒时先把各种食料蒸煮,拌上酒曲这些前面工序与普通酿酒法相似,最关键就是一个‘蒸’字,水能化气,这酒自然也能化气,酒气遇冷可复为酒水,此即是蒸馏之法。”

    “竟有此法”,汤松听后一惊,然后仔细思考。

    卫宁一不催促,让汤松静下来想。

    好一会儿,汤松才大叹一声:“此法闻所闻,主公真乃神人也!”

    “偶然有感罢了,最后能否酿出烈酒,还得靠你”,卫宁说道。

    “今日听主公一言,松茅塞顿开,必酿出此酒,不负主公厚望”,汤松拜道。

    “好”,卫宁点点头,再继续给汤松讲了一遍蒸锅和冷水池的用法。

    最后卫宁还说了一个要求,不能与守卫谈论,所需用度,皆要写于纸上送出。

    把汤松一家关在酒院中虽然残酷,但却是不得不如此,蒸馏之法甚是简单,别人只要依葫芦画瓢,很快就能学会,到时候他的“河东烈酒”也就没什么稀奇之处了。

    此番造酒给了卫宁很大了启发,除了军事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医者、巧匠、铁匠等等都得招揽,卫宁让姬诚秘密招收这些人才,如华佗、张仲景等有名望的,能争取就尽量争取,不能的话也不要强求,先建立好关系,以便来日可图。

    但是有两人却是必须招来,即使绑也要绑来,一人是郑浑、另一人是马钧,郑浑是马钧的师傅,此人不简单,是三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以工匠身份被记入史册的人。

    郑浑是郑麻的后人,郑麻本来是汝南郡郑家的嫡系传人,擅长打造兵器,一直是汉廷御用的铁匠,不过这个人后来杀了当地名门后人,被流放到西凉高昌县,据说他在高昌把西域锻造工艺和中原锻造工艺相结合,后来再也无人知道他到底采用什么工艺和材质,只知道这些武器锋利无比,而他将这些武器所用钢质称为麻钢(麻钢的坚硬度几乎接近于钛合金的硬度)。

    郑浑继承了郑麻的锻造技术,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好的铁匠,后世三国中,由他监督打造的曹营兵器装备,质量均超过蜀汉、东吴。

    而郑浑的徒弟马钧则是比诸葛亮技高一筹的发明家,傅玄称赞他是“天下之名巧”,裴松之也称赞他“巧思绝世”。曾经设计改进过诸葛亮的连弩、官渡之战的投石车,可惜都不到曹魏的重视,被埋没了一生的才华。

    招揽郑浑只是为了他的家传锻造工艺,而招揽马钧却是为了他的智慧,像马钧这种创造型人才,只要卫宁加以点拨,绝对能成为以后的战争利器!